“蛟龙”号为海底资源勘探提供强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5:57:46 

7月4日,我国远洋科考船“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福州起航,前往西北太平洋,开始2014~2015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任务,这也是“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后的第二个试验性应用航次。

再赴西北太平洋的“蛟龙”号与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相比,任务发生了哪些变化?又会带来哪些新的惊喜?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航次现场总指挥刘峰。

记者:此次“蛟龙”号是第二次试验应用,能否简单回顾一下“蛟龙”号在去年的试验性应用中取得了哪些经验?

刘峰:2013年6月~9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安全圆满地完成了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1航次)任务,“彰显”出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独特的深海作业优势,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在南海蛟龙冷泉一号区、蛟龙海山区、东北太平洋我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采杞海山区,“蛟龙”号开展了三个航段21个潜次的下潜作业,采集了丰富的生物、岩石和沉积物样品,获取了大量的高清视像资料,成果丰硕。同时,该航次进一步完善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海上作业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潜航员和潜水器技术保障队伍,初步探索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共享、开放的应用机制,为后续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及蛟龙号业务化运行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请问今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目标是什么?分哪几个阶段进行?

刘峰: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调查项目很多,任务更加繁重。首先是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利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区和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区开展下潜作业,发挥“蛟龙”号近底高精度取样和测量的独特技术优势,以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为主,兼顾生物、环境等基础科学调查,为我国大洋海底资源评估和深海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样品。同时验证超短基线的定位性能,试验一批作业工具,进一步提高蛟龙号技术性能和作业能力,完善作业规程,继续培养锻炼业务化运行所需的工程保障队伍和科学家队伍,最后是通过该航次进一步探索大型深海装备的开放、共享等管理应用机制。

本航次共分为3个航段进行。第一航段是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区开展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包括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试验、生物与资源环境调查、生物诱捕与观察实验等多个项目,预计40天海上调查时间。2014年11月下旬是西南印度洋适宜季节,“蛟龙”号将前往中国大洋协会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区,开展第二、三航段的任务,第二三航段时间为120天左右,预计“蛟龙”号明年3月底返回青岛。

记者:今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与去年的航次相比,有哪些亮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峰:2014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是“蛟龙”号试验性应用的第二个航次,是试验和应用任务相结合的航次。与以往“蛟龙”号航次相比,今年的航次具有任务多样、队伍年轻、新设备多的鲜明特点。首先,从航次任务来说,不仅要开展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调查,还要培养潜航员和操作维护人员,并进一步优化作业规程。6名潜航员学员已全部上船,但暂不安排下潜。同时,本航次还承担着开展全民海洋意识普及的任务。先后参加过南极、北极的北京汇文小学老师也将参加航次,为在青少年中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创造条件。此外,南京世界青年奥运会的火炬水下传递活动也将在航次起航前开展。

第二个特点是队伍年轻,35岁以下人员占47%。研发队伍大幅减少,科学家和操作维护人员比以往任何一个航次都多。

第三个特点是与“蛟龙”号配套的新设备和作业工具多。国产超短基线定位系统首次使用,“蛟龙”号在海底还将试验与之配套的小型缆控机器人。另外,新研制的各种采样工具如生物取样篮等,也是首次使用。

记者: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三种主要国际海底资源勘探矿区的国家。能否介绍一下“蛟龙”号在该航次中对这些海底矿产资源的调查内容和意义?

刘峰:我国目前对海山区以陡坡为代表的复杂地形中的富钴结壳分布规律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待提高。而“蛟龙”号具备拍摄高清视频图像的能力,加之良好的定位能力及复杂地形环境中良好的调查能力,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富钴结壳分布规律的认识。不仅如此,它也能为我国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和资源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为顺利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承包合同以及合理评估我国未来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调查的海底资源包括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调查区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域麦哲伦海山区,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为我国在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以上调查区,均属于国际海底区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