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随着又一批国外海区纸质和电子海图出版发行,中国海军出版社编制的航海图保障范围已经覆盖全球主要海域。这标志着我国的军用和民用船舶在部分国外海域依赖外版海图航行的历史就此终结。海军出版社总工程师崔洪生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下一步将从国家海洋经济建设和部队作战需求出发,进一步提升海洋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
航海图被喻为“舰船的眼睛”,它与普通地图的最大差别是海上航行人员看不见水下情况,也就是舰船航行对航海图的依赖性非常高,对海图精度的要求也非常高,海图上万分之一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航海事故。
近年来,随着国家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军用和民用船舶对国外海区航海图的需求日益凸显。海军军事专家李杰表示:“随着海军作战任务越来越多特别是非战争军事行动,比如马航搜救任务,海燕风灾抢险救灾等任务的日益增多,我们实际上在一些主要海图的保障需要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中国海军出版社编制的航海图保障范围已经覆盖全球主要海域,为海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和民用船舶的远洋经济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海军出版社总工程师崔洪生表示:“海图包含丰富的海洋地理信息,服务于国家海洋渔业生产、交通运输、海洋科考、资源开发应用,以及海上划界、海洋权益维护等各个领域。近年来,海军执行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利比亚撤侨、叙利亚化武护航、和平方舟号医疗船出访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我社出版的航海图书为这些任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实际上,航海图的绘制和编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人类来说,占有地球70%的海洋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那么航海图是如何来绘制的呢?崔洪生告诉记者:“首先要获取该海域的测绘资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未知海域进行自主测量;二是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进行测绘资料交换,如我国目前与英国等多个国家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对获取的相关资料我们要进行分析,确保其安全可靠后,才可以用于编制航海图。”
据了解,海军出版社还建立了全球电子海图数据库,多次成功完成基于网络的电子海图远程传输任务,具备向远洋船舶全天候实时远程传输海洋地理信息产品的能力。从2011年10月起,海军出版社为国内公务船舶免费提供电子海图服务,并面向全球推广中国官方电子海图。
崔洪生表示:“海图发展的方向就是电子海图,电子海图我们跟世界的水平基本是同步的。现在商船采用的海图数据都是我们出版社出版的。”
目前,海军出版社的航海图保障能力已延伸至全球重点海域。在谈及下一步的目标时,崔洪生表示:“目前,我国的海洋测绘保障能力与世界海洋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