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文登区抢抓机遇 区划调整全力打造经济中心
1.2亿元的新项目落户蓝海科技产业园,新增的城市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00万专项资金助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文登西洋参也有了首家专营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定位和部署要求,文登区迈开加速融入全域威海的新步伐,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积极谋求转型,实现了基础设施有效对接,产业发展全面突破。
3月18日,文登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市委、市政府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升城市发展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市域一体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更是文登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战略选择,将文登推上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平台。市委、市政府对文登区的发展寄予厚望:努力打造成为威海的经济中心。
面对撤市设区的新机遇和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文登区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发挥产业和区位等优势,以路网建设为先导,以产业培植为重点,全面融入威海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他们提出“明确一个目标,做强两大板块,实施三个双突破,实现四个新提升”的“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全力建设现代化威海的新城区、现代制造业的新高地。
“一个目标”,就是以打造威海经济中心为目标,加大项目引进和培育力度,提升工业经济规模和质量;“两大板块”,就是要以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力度推进南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两大板块;“三个双突破”,就是要在工业上突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农业上突破皮草、西洋参两大优势产业,服务业则把旅游与养生结合起来,实现商贸物流业、健康产业的突破;“四个新提升”,就是要在改革创新、营商环境、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作风建设等四个方面实现新提升。
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引领文登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热度。
在打造威海经济中心的过程中,文登经济开发区是对接威海城区的先行军。因此,文登区对经济开发区和文登营镇进行统一规划,整合优势资源,加快东拓区建设,加快与城区、综合保税区的对接融合。今年,文登经济开发区计划投入资金15.6亿元,围绕杜营河综合改造、园区路建设、旧村改造等,拉开一体化发展框架。在产业发展上,经济开发区突出“高”,全力突破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并加快完善东拓区基础设施,不断提高产业承载能力;中心城区突出“优”,全力突破现代服务业,有效衔接南北两大板块;综合保税区突出“快”,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加快打造新的发展平台;南海新区以打造威海向南发展先进制造业轴心与环海发展的关键节点为抓手,统筹推进区内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新的战略高度带来了新的发展速度。自区划调整以来,一批投资体量大、发展潜力强的产业项目不断呈现在文登区产业链版图上——文登经济开发区正式签约了37度健康产业园、新型建材等10个产业链项目,中心城区14家电商企业已经入驻,8个单品交易网在园内上线运行;南海新区依托蓝色创业谷孵化器这一平台,签约引进了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在建重点项目40多个,新开工厂房面积30万平方米,区域升级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产业的转型发展,在皮草和西洋参两大产业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围绕培植两大百亿富民产业,文登区创新思路,做活皮草、西洋参大文章,形成由低端向高端、由原产品向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引进建设的中国文登毛皮国际采购港,集毛皮现货交易、毛皮拍卖、皮草出口等10大功能于一体,将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百亿元毛皮交易大市场。把服装交易市场作为拉动生产、促进流通的重要一环,引进的威海国际皮草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华北的高档裘革服装交易中心和精品商贸旅游城市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