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纪兰

来源: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4-06-13 14:22:18 

1基本信息

姓名:苏纪兰

出生年月:1935年12月

学位学历:博士

职称:研究员/院士

职务:海洋二所名誉所长

研究方向:物理海洋

2工作简历

1967.1-8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机械工程系 代理讲师

1967-1974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工程科学系 助教,副教授

1971-1972 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海啸研究中心 研究员

1974-1980 佛罗里达州立大西洋大学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

(1977年5月取得终身任教权)

1979-1980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访问副教授

1981-今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教授,研究员

3个人简介

大陆解放前夕,苏纪兰随父亲去了台湾。1957年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异国生活条件的优越和事业的成功未能磨灭他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1971年,在夫人袁立宜的支持下,他们变卖了房子,辗转到加拿大打听回国事宜,后又向使馆多次申请回国。然而,当时大陆正处于“文革”动乱之中,苏纪兰的心愿迟迟未能实现。1979年,苏纪兰带着一家人回归祖国,来到位于杭州的海洋二所工作,研究河口动力学及陆架动力海洋学。他提出不少独特的见解,在国际会议上受到重视,也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他先后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副主席、主席。

回国后的第二年,苏纪兰参加了中美长江口沉积作用过程的联合调查研究。在参加出海调查时,考察队长考虑到他经常要和美方科学家接触的特殊需要,提出让他与美方科学家享受同样的待遇。但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一名中国科学家,应该与其他中国考察队员吃住在一起。”

苏纪兰坚持亲自出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海上他和考察队员一样值班,一样参加采样、分析等工作,在生活上也从不提出过高要求。有一天晚上,考察队去台州椒江市招待所过夜,到达时天已很晚,招待所内只剩下十五个人一间的大通铺,有人想找有关部门照顾一下苏教授,却被他制止了。接待人员得知后准备给他更换房间时,他已吃了两片安神药,乐呵呵地和大家挤在一起,安然入睡了。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苏纪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具有高水平的课题,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发表了100余篇河口和陆架动力学方面的论文。

推荐理由:苏纪兰在国际海洋学界的杰出活动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他是中国学者的骄傲。此外,更让人敬仰的是他那颗华夏子孙拳拳爱国之心

4个人成就

曾任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主席、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执行委员、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63海洋领域820主题专家组组长等。1980年起主要研究我国近海环流动力海洋学,并系统研究了黑潮对中国近海环流的影响。曾主持为期七年的“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共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的持续作用”,并为973“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作用” 的科学顾问。现为973“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赤潮生消的关键物理过程”及“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两项目的科学顾问。

5科研成果

1993年,杭州湾水系界面对悬浮物和污染物质迁移的影响,浙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浙江沿海(台州湾)高混浊水体动力沉积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中方成果,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中日黑潮综合研究中方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西北太平洋环流及其对我国近海环流的影响,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