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遗产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08:3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观点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

伴随着两大战略的实施,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遗产的研究引起学界重视,我国历史上存在哪些海洋文化遗产?海洋文化遗产与海上丝绸之路存在何种关系?围绕海洋文化遗产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

中国社会科学网: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贸易通道,据您的研究来看,国内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海洋文化遗产有哪些?

李金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是从南方沿海省份开始,例如广州、泉州等地。于是在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许多海上文化遗产,特别是宗教方面的遗产。诸如唐代阿拉伯商人在广州建立的怀圣寺、宋代阿拉伯的斯拉夫商人在泉州建立的清净寺,以及南宋在莆田湄州建立的妈祖庙等等。这些文化遗产现在都得到很好的保护,它们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有不少海底沉船被打捞上来。例如2007年12月,在广东汕头南澳出水的明代沉船“南澳1号”,船上装载有大量的漳州窑瓷器。这些瓷器估计是明隆庆元年(1567年)在漳州月港部份开放海禁后,经中国商船载运出去的漳州窑瓷器。

明清时期漳州地区的窑址,集中分布在平和、华安、南靖、诏安等地,在云霄、漳浦等地亦有发现。烧造的瓷器以青花瓷为大宗,还有青瓷、白瓷、色釉瓷(如兰釉、酱釉、黄釉等)、彩绘瓷(又称五彩或红绿彩)等。这些瓷器制作的工艺水平一般都比较粗率和草就,而其造型、图案与景德镇民窑明晚期至清初的青花瓷器的艺术风格相同,显然是模仿景德镇的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网: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跨国的海上贸易线路,在海外也留存了大量的海洋文化遗产,请您介绍下海外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海洋文化遗产的情况。

李金明:漳州窑瓷器主要是应海外贸易的需要而生产,它们在国内古遗迹中极少被发现,但在海外却发现甚多,明末清初的日本关西地区遗址,如大阪城迹、平户荷兰商馆等,都有大量的漳州窑瓷器出土;东南亚各国,如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也都有在遗址中出土过这类瓷器;甚至在埃及的福斯塔特遗址中也有这类瓷片发现。有些漳州窑瓷器是在海底沉船中被发现和打捞,如菲律宾的“圣迭戈”(San Diego)号沉船(约沉没于1600年)和非洲西部圣赫勒拿岛海底的“白狮”号沉船(约沉没于1613年),这些沉船当时的目的地不一定是东南亚,而可能是欧洲。这些外销的漳州窑瓷器以及漳州窑遗址都应该作为海上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在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也保留着一些海上文化遗产。例如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统率船队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古里国时,就在当地建立碑庭。其铭文云:“此去中国,十万余程。民物咸若,熙皡同情。永示万世,地平天成。”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在锡兰以金银供器、彩粧、织金宝幡布施佛寺,并建立石碑。这块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建于锡兰的石碑,通称为《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据说该碑原先竖立于锡兰岛最南端的德文达拉(Devungara),后于1911年在该处40里外的加勒(Galle)被发现,现存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博物馆。该碑高4.5尺,宽2.5尺,刻有中文、泰米尔(Tamil)文和波斯文三种文字。碑文内容据向达在《西洋番国志》附录二所载:“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该石碑理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一些分散在海外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纪念遗址,例如泰国的三宝港,马来西亚的三宝山、三宝井,印尼的三宝公庙等等。三宝公庙最初位于加姆比兰地区,亦称加姆比兰庙,建于1434年,庙内有三宝太监首次下西洋时(1406年)在三宝垄住过的岩洞,洞内供奉着三宝太监的塑像。庙内还有一个庄重的圣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崇拜者,前来朝圣的人络绎不绝,庙里香火终年不断。据说在1740年,三宝垄遭到飓风的袭击,三宝公庙亦被吹得无影无踪,后来人们又在原庙址重建了一座新的岩洞,当地民众还特意从中国运来了包括三宝太监及其4名随从在内的5尊雕像进行供奉。500多年来,当地人民一直珍重和爱护着这座作为中国与印尼人民友谊象征的庙宇。1966年,三宝垄市政府在几经修茸的新庙内立了一块纪念碑,碑上用中文刻着郑和的简历及其不朽的功绩,旁边附有印尼文和英文的译文。

除此之外,在16世纪后半叶,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中国丝绸从马尼拉载运到墨西哥各地。当时在南美洲的新西班牙,专门用来转运中国丝绸的主要道路就被称为“中国路”。它从阿卡普尔科向北经现在的格雷罗州和莫罗洛斯州到墨西哥城,这两地现已修了一条长约282英里的公路。然后再向东从普韦布拉、奥里萨巴到韦腊克鲁斯,这段路按赶骡人的计算,约110里格,合330英里。这些在海外或境外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也是值得重视和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网:借助于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海上贸易交往通道,历史上,我国同多个国家进行过交流互动,您如何看待历史上的中外交往?

李金明:郑和下西洋期间,有些东南亚国王,如位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的勃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于永乐六年(1408)亲率其王妃、子女、弟妹、亲戚、陪臣等一行150余人泛海来华访问。访问期间由于忽染疾病,医治无效去世。明成祖命工部具棺椁、明器,将其埋葬于南京安德门外,并树碑神道,求西南夷人之隶籍中国者守之,立祠于墓,命有司岁于春秋用少牢祭之。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麻哈剌吒葛剌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剌卜分别率领其家属、随从及头目共340余人来华访问。三王在返国途中,东王不幸病逝于山东德州,明成祖以王礼将之厚葬于德州北郊,并亲自为文树碑墓道。永乐十八年(1420年),古麻刺朗(今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国王干剌义亦敦奔亲率其王妃、王子、陪臣,随太监张谦来华访问。归国途中,古麻剌朗国王因病在福州去世,明成祖亦以王礼将其厚葬于闽县,令有司岁致祭。这些来华访问的东南亚国王不幸因病去世,其留在中国各地的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