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 日本谋造钓鱼岛弓形支撑点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   发布时间:2015-05-20 16:10:43 

资料图:中国海监15船抵达钓鱼岛海域

资料图: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

日媒报道称,中俄联合军演,刺激了日本敏感神经,安倍政府对钓鱼岛局势产生了极度担忧。为了确保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免受挑战,日本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谋造钓鱼岛三大弓形支撑点。

沿岸监视警戒基地

据报道,日本将投入150亿日元加强“沿岸监视基地”建设,扩大与那国岛上雷达监测基地规模,在与那国岛现有4E-2C预警机基础上,再增派部分预警力量;部署一批能够监控中国海军舰艇和飞机行踪、侦听各种通信信号的警戒雷达;充分利用冲绳群岛的地理优势,向群岛内各小岛陆续派驻兵员、进驻先进雷达等武器装备,并运用侦察机监测“第一岛链”北端的全部出海海峡通道。

据日本军方人士透露,日本2014年增加的军费,将重点用于加强自卫队对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巡航及警戒监视。航空自卫队在冲绳、石垣岛、宫古岛、下地岛和与那国岛上修建机场与设施,建设自动警戒管制系统,启动“飞行监视队”建设;在冲绳县那霸基地新建E-2C早期预警机部队,增强机载雷达搜索能力,实现对钓鱼岛海域水面舰艇和潜艇动向全面监控,并保证己方潜艇隐蔽出击。

据报道,日本正着手在钓鱼岛前线基地部署新式“全球鹰”无人机,提升钓鱼岛附近监视警戒能力。自卫队将加快冲之鸟礁“准军事基地”建设速度,加强硫黄岛监听探测设施、警戒力量建设,最终形成贯穿第一、第二岛链,连成一片的监视警戒基地。

报道指出,为应对钓鱼岛紧张局势,日本将逐步调整现有警戒力量部署,增加西南岛屿方向预警力量,确保钓鱼岛海域监控密度。驻扎在冲绳的“西南航空混成团”从空中对钓鱼岛形成监控态势。海上自卫队第15航空群的P-3C反潜巡逻机定期实施空中巡逻。海上自卫队将在该海域部署近15P-3C巡逻机,打造周密一体的水面舰艇监控警戒系统,增大水下各类监测系统密度,形成完备的水下监测链条,全时段立体掌握钓鱼岛附近海域舰船活动情况。

资料图:日媒炒作解放军伪装渔民登钓鱼岛

岛链断点桥头堡

日本分析人士认为,遏制中国海军第一岛链的桥头堡“台湾岛”具有不稳定性,日本必须加强岛链断点桥头堡建设,维护第一岛链体系完整性,保证日本在钓鱼岛具有态势上的稳定优势。日本将充分利用奥巴马“钓鱼岛适用日美安保条约”的公开承诺,充分发挥日美联军的作用,在冲绳、琉球、与那国岛建设桥头堡,为岛链增加稳固的支撑点,从而牢牢把控钓鱼岛海域的主动权。

近期安倍利用中俄军演之机,故意制造西南岛链受到日益严峻威胁的假象,迫使西南岛链民众接受其桥头堡建设计划。据报道,日本还在加速先岛群岛建设,从而进一步强化从九州岛南线至琉球群岛西南线的第一岛链的驻军布防,进一步增加岛链的稳定性,确保日本能够掌握钓鱼岛海域军事动向,快速调集兵力采取应对措施。

日媒透露,安倍政府正在协商制订民众舆论环境应对方案,以营造良好的国内舆论环境。日本自卫队也在拟制兵力部署与军费预算调整方案,力争把更多的兵力与经费投入到岛链桥头堡建设上。

航道战略应急区域

据日媒透露,近期日本正在加紧谋划在美国的岛链之外,打造一个战略应急航道,确保自卫队进出钓鱼岛的航道安全。日本正在制订运输与补给舰船补充方案,计划在现有13艘补给舰船的基础上再增加6艘,并计划发展更为先进的投送工具,实现补给能力与应对多元安全威胁能力双提升,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战略应急航道的补给不出现问题。为实现对航道的立体封锁,近期日本水上、水下都有新式装备挺进钓鱼岛海域,C-2MV-22“鱼鹰”等先进运输机,高速渡轮也将陆续部署钓鱼岛附近。

日媒透露,自卫队正在谋划提高钓鱼岛海域的快速机动能力,充分发挥三军联合保护钓鱼岛应急航道的能力,保证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日本将机动运用驱护舰部队、潜艇部队、反潜巡逻机部队、扫雷部队、航空警戒管制团、高性能战斗机护航部队、远程导弹部队和网络战部队等确保日本钓鱼岛海域战略应急航道安全。

日本政府计划采取作战舰艇改装、引进与研制等方式增加大吨位巡航船比重,将每日在此巡逻的巡视船数量增加15%,增强战略应急航道的巡航能力。为此,日本计划大力发展可覆盖整个钓鱼岛海域的远程精确制导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利用高静音潜艇、驱逐舰,组成水下反潜游猎群,在侦潜监控系统支援下,构成多层反潜栅网。为达到稳定应急航道的战略意图,日本积极动用各种军事资源,发挥海军Link-11数据链作用,增加20%左右空中监察频率,在钓鱼岛海域形成“军警协同、联合监控、多层拦截”的强力部署态势。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