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帆船的记忆

木帆船的记忆

来源:赵悠燕   发布时间:2015-05-20 16:13:11 

记忆中最初的出海经历是乘一艘木质机帆船去岱山长涂岛的奶奶家。船不大,甲板中间堆满高高叠起的渔网。那时叫搭便船,是船上有熟人才可上船的,如果关系好还可以睡渔民的卧舱。卧舱狭小,仅容一人可睡,舱里充满机油味,还有机器的哒哒声,一直响着送你到达目的地。
一些人坐于船帮内侧伸出的长条木板凳上,或直接坐在充满鱼腥味的鱼网上。风大的时候,船起伏颠簸,时而被波浪推到浪尖上,时而跌入谷底。周围有人呕吐起来,似乎把五脏六腑都吐了出来,恨不得跳上一个孤岛,再不乘这折腾人的船了。这是我最初对乘船的印象。
等船到了码头,其实离码头还有些距离,因落潮或其他原因,船无法靠岸,于是坐小舢板过去。那种船应该是最简单的船了,人在其中四处皆无着落,大人两脚重心紧紧踏着船底,小孩攥着大人的衣襟,随船摇晃着哇哇大叫。
最早的木帆船不知始于何年,只知是世代沿袭。这种船一般长约6米,浙江当地渔民称“丈八河条”,后船身左侧装船肋一根的称“单搁河”,左右两侧均装船肋的称“双搁河”。船体狭小,无舱盖。到了宋朝,已有长约10米的渔船;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各种规格渔船增多。
在文人们的眼里,扬帆远航是人生中一件幸福浪漫的事,“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升帆远航,周游世界。”把拥有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看作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景象。但对于常年在海上飘泊的渔民来说,船更像是一个人居住的房子,一个家。所以,他们敬畏船,爱惜船。
在浙江沿海,造船时择吉日良辰,用三牲福礼敬请神灵。新船梁头(龙骨)定位要披红挂彩;淡水船舱梁头合拢处要衬银元(或铜板、铜钱),并用银钉(或铜钉)钉合,谓“船魂灵”,亦称“水魂灵”。造船最后一道工序为装船“眼睛”,俗称“定彩”。定彩要择期,施工时先在船艉栏板贴上“海不扬波”横幅,接着按五色彩条银钉定位,然后嵌钉船眼,用红布蒙上。船下水时,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揭去蒙眼红布,称“启眼”。接着船“赴水”(谐音富庶)。新船赴水时,选择父母双全的青壮年将船从岸上推入海水中,主人站在船头上向工匠师傅和围观者抛送馒头。
因为敬船,所以渔民们赋予了船生命的祈祷和祝愿,他们习惯用十二生肖命名船上结构和工具,意含吉祥平安。原“八”字型的船头顶端,叫“老鼠角”;桅杆放竖的横杆叫“牛头梁”;船头控制锚楫(滑缆锚楫)的桩叫“龙牙桩”;烧开水的壶叫“茶(蛇)壶;放桅杆的木架叫“马鞍子”;装置网具绳索的工具叫“羊角卜”;掌舱的舱面叫“后(猴)八尺,舵盘中间部分叫“雄鸡”;所有滑轮叫“钩(狗)头”;摇橹用的小铁圆柱叫橹滑嘴(猪)。此外,十二生肖外的“锚(猫)挂于船头外,谓猫不属于生肖。后来,随着渔船工具改变,部分称谓亦有变化,但用十二生肖来命名船上工具和结构一直未曾改变。
在浩瀚无垠、神秘莫测的大海面前,人类显得卑微和弱小,渔民们只能祈祷冥冥中力量的保佑,把神灵作为一种心灵和精神寄托。他们把传说中的四海龙王和海上诸神奉为生命保护神和丰收的赐福神,每逢渔船开洋,渔民们都要敲锣打鼓、放鞭炮,抬着供品到龙王庙祭祀,祈求龙王保佑渔民海上平安,渔业丰收。
住在船上,枕着波涛入睡。归航的日子来临,丰收的喜悦和回家的急迫充斥着渔民的心房,渔船则载着渔民回家。近了近了,那些岛,那些人,那些景色,多少回梦里见过、亲过、哭过。登上岸来,回望浩渺的大海,想起漂游海上的日子、船上的时光,突然觉得那是一场虚无,仿佛一切如大海一般莫测高深,苍茫无涯。只有停靠在岸边的船,高昂着船头,犹如桀骜不驯的野马,随时脱缰奔岸而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