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预算草案,2014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8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消息一出,一些西方媒体开始“习惯性地担忧”。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国防费的规模和增速?三位军队人大代表谈了自己的看法。
针对2014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幅,北京军事专家对香港《大公报》表示,中国军费增长合理,从国防现实需求来看,军费仍有较大缺口。现阶段国防费仍以补差为主,未到结构性平衡,仍属于补偿性增长阶段。美国人均军费是中国20倍。
文章援引解放军退役少将、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高级顾问徐光裕观点指出,扣除平均3%到4%通胀指数,今年军费实际增加值是适度的。他认为,新增军费仍主要由更新武器装备,支付官兵工资,加强训练和演习活动等支出组成。
徐光裕表示,目前中国军人人均军费水平仍然很低,按今年8082亿元的预算,换算成美元约1300亿,按照230万官兵来算,中国人均军费只有5.76万美元;美国今年军费预算为6200亿美元,人均军费是43.6万美元,是中国的7.6倍;日本人均军费为19.58万美元,是中国的3.4倍;英、法、德的人均军费则都是中国的5到6倍。
军事专家刘江平认为,今年中国军费预算与其他国家比涨幅略高,但目前超过50%的装备武器都是上世纪80年代研制,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大,有些武器已经研发出来,但就因为缺钱而无法更新列装,“虽不至于捉襟见肘,但也不宽裕。”
刘江平称,以往中国军费在反恐和信息化情报侦察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较少,“军队需要引进和培养这方面人才,加上高科技的引进都需要花钱”,新领域投入比的增大可能是导致今年国防费增长明显的原因。
徐光裕指出,未来20多年中,中国军费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也会根据实际需要如武器装备更新状态,经济发展等情况继续增长军费。
刘江平强调,事实证明中国从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一直与邻为友。“军费开支一直都是最低限度的满足国防现代化和国家防御的需要,以前、现在和今后都不会和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
军队现代化程度不能低于时代基准水平
“只有保持军费的适度增长,才能保障打赢能力的不断提高,加速实现强军目标。”军队人大代表、海军后勤部政委康非说,通过积极的经费投入推动军事转型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目前我们正处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时期,尽管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但也不能在新军事变革中落后,军队现代化程度不能低于时代基准水平。
康非代表说,加快军事科技发展、军兵种结构优化、老旧装备升级换代,所有这些都需要足够的国防投入作支撑。
“能打仗、打胜仗,既要靠武器装备,也要靠人。”王东明代表表示,国防费的增长,将为改善军人待遇,特别是改善基层和边远艰苦地区官兵的待遇创造条件,进而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军营。
近几年,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履行大国义务,亚丁湾护航、赴海外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承担更大的责任需要更大的能力。”陈舟代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