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山东威海市242艘专业远洋渔船捕捞产量和产值均实现翻番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27 09:15:20 

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威海远洋渔业得到空前发展,截至目前,专业远洋渔船总量达到313艘,占全省的80%,全国的15%。数字显示,今年1月,全市242艘专业远洋渔船捕捞产量和产值均实现翻番。
远洋渔业红火的背后,不仅仅是渔船数量的增加。向远洋要效益,我市渔业企业正在积极谋求转型:以往,远洋捕捞的渔货大多在国外就近低价销售,如今大量渔货可以运回来加工;以往,在大洋漂泊,船舶停靠及物资供给全受制于人,如今在大洋彼岸威海船队有了自己的“家”……
昨日,记者走访威海市多家远洋渔业企业,了解他们拓展生存空间争相到海外建造基地的故事,以及威海市远洋捕捞的回运加工情况。
捕得到,更能运得回
——自己捕捞自己回运,每月节省费用上百万元;运回深加工,利润翻数倍
2月26日,在山东鑫发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蓝润金枪鱼加工基地的金枪鱼罐头生产车间,一条条来自印度洋海域的金枪鱼正被加工成罐头,以备销往韩国、日本等地。
去年6月刚刚投入生产的蓝润金枪鱼加工基地,是鑫发渔业投资2亿元建设的,包括低温冷库、金枪鱼加工车间和金枪鱼罐头车间。其中,冷库存储能力达1.5万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低温冷库。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忙碌的生产线旁,还有几条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而冷库内金枪鱼的存储量也不算太多。
“目前,我们捕捞的金枪鱼还不能源源不断地运回加工基地进行加工,所以我们的生产线不能满负荷生产。”谈及此事,鑫发渔业相关负责人有些无奈。
原来,作为深海的名贵鱼种,金枪鱼对贮藏、运输要求十分严格,温度必须确保达到零下60摄氏度。由于我市一直缺乏这样的超低温运输船,远洋捕捞到的金枪鱼等高档海产品,大部分只能在国外就近低价销售,只有一小部分通过租赁运输船运回国内进行加工,这极大地制约了鑫发渔业将远洋产品自主回运实现加工增值。
鑫发渔业遭遇的问题在威海市远洋渔业企业中非常普遍。赤山集团、靖海集团以及山东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我市多家远洋渔业企业均被此问题所困扰。
“租赁运输船把我们捕捞的渔货运回国内销售,这宗买卖真是不划算。”赤山集团相关负责人初志敏说。
赤山集团有15艘捕捞船在印度尼西亚海域作业捕捞秋刀鱼和黄花鱼,另有14艘渔船远赴北太平洋从事鱿鱼捕捞。“就拿在印尼海域作业的15艘渔船来说,这些渔船一个月能捕捞100吨的渔货,回运过程中需要转载两次,每次转载的渔货量均在2000吨左右。由于缺乏运输船,每次转载都需要以每吨1600元的高价租赁运输船方可成行,光转运费一次就要花费300多万元。”初志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此高昂的运输费用,时间长了,哪家远洋渔业企业都受不了。
于是,建造自己的远洋运输船,减少运输成本,就成为我市远洋渔业企业近年来最迫切的期望。
去年,威海市远洋渔业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得了一个好消息,威海市申请的9艘远洋运输船获得了国家建造许可。
“这个消息对于远洋渔业企业来说真是如沐春风,不然再过几年,一些远洋渔业企业真有可能被高昂的回运费用拖垮。”初志敏说。
很快,赤山集团便开始着手准备申请建造运输船的材料。起初,赤山集团向国家农业部申请4艘2000吨位运输船的建造资格,不过最后只获批了2艘。“2艘运输船也能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一年最起码能节省数百万的运输费。”
和赤山集团一样,鑫发渔业、靖海集团等企业也于去年相继“上马”远洋渔业运输船项目,以期减少远洋渔业的运输成本。
目前,由鑫发渔业投资建造的总吨位为2000吨的“鲁荣远渔运158”号远洋运输船,已经开赴印度洋公海海域作业。“我们公司一共获批了两艘远洋运输船,另一艘今年五六月份就可以投入使用。”鑫发渔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他们公司捕捞的海产品实现100%回运,相较于就近直接出售,精深加工后的金枪鱼卖价可涨10倍,鑫发渔业的产值也有望在原有产值的基础上再提高20%。
深海鱼捕得到,更能运得回。如今,我市远洋渔业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远洋捕捞、资源回运、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不仅提升了渔业资源的增值增效,也实现了我市从传统产业模式向现代化渔业产业模式的转型。
海外建基地,远洋漂泊有“靠山”
——威海市已在印尼、斯里兰卡等远洋渔业生产最集中的区域规划建设了一批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
捕鱼上岸,仅仅是远洋捕捞的开始,渔货的后期加工、运输、船只停放补给等,如果不解决好,会前功尽弃。
远洋捕捞出海捕鱼,一般一到两年才能回到国内,因而,捕捞船的加油、加水、维修、食物供给和渔货冷藏等后勤保障只能在当地解决。如果没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和长期的市场积累,凭单条渔船乃至单个的渔业公司很难与当地销售商、供应商进行谈判。
一些较早涉足远洋捕捞的国家或地区瞅准这个商机,将捕捞船只的后勤保障和市场销售垄断起来,压榨远洋渔船,攫取市场利润。威海市远洋渔业企业自然也深受其害。
只身深入斯里兰卡周边海域从事远洋捕捞的山东蓝越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以捕捞金枪鱼为主的蓝越远洋,其远洋渔船主要活动在印度洋的斯里兰卡、毛里求斯一带。
“我们能在斯里兰卡站稳脚跟,真是吃了不少苦头,也学到了不少经验。”蓝越远洋副总经理于江波回忆起2013年首次驶进斯里兰卡渔场的情景,仍是唏嘘不已。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国,金枪鱼等渔业资源非常丰富。长期以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远洋渔船去那里“淘金”。目前,我市有20条渔船在斯里兰卡周边海域捕捞金枪鱼,这些渔船皆为蓝越远洋所有。
刚到斯里兰卡时,蓝越远洋对斯里兰卡的鱼讯、市场销售、渔船的补给和维修等相关事宜两眼一抹黑,只能选择代理公司帮他们与当地政府和收购商打交道。
“这些代理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垄断集团,他们享有渔货定价权,我们的渔货被压价收购是经常的事情,在后勤保障方面,我们也没有自主权,经常被加收一些额外费用,造成渔业成本增加,这些都导致远洋渔业的辛苦与收益不成正比。”于江波说,随着船队的不断壮大,在海外建个自己的综合基地,取得主动权,以得到更高的收益,成为蓝越远洋的紧迫需要。
去年,威海市积极组织动员有资质的远洋渔业企业到海外建设远洋综合基地,打造保障平台。蓝越远洋抢抓机遇,在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和引导下,争取到了在斯里兰卡建设远洋综合基地的机会。去年,蓝越远洋在斯里兰卡的汉巴托塔市破土动工,拉开了威海市在海外建设远洋综合基地的大幕。
在建设远洋综合基地之前,蓝越远洋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工作。“基地必须距离作业渔场较近,交通方便,且有足够的面积供我们使用,考察了几次后,觉得汉巴托塔市最符合基地建设的要求。”于江波说。
昨日,于江波给记者展示了该公司投资兴建的远洋综合基地规划图。占地200亩的综合基地,包括长约1000米的渔港码头、2万吨的冷藏厂、1000吨的油库以及维修船只的船厂。
“基地建成后,可以为在此捕捞金枪鱼的我国渔船提供服务,为远洋渔业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还可凭借基地在修造船、冷藏、补给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高远洋渔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于江波的话语间透露出一种扬眉吐气的自豪感。
据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相关负责人袁修宝介绍,目前,我市在印尼、斯里兰卡等地远洋渔业生产最集中的区域,已规划建设了一批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这些远洋渔业基地建成后,将有力地提高我市海外渔业生产保障能力和综合服务配套水平,更有利于实现产品回运加工……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75693.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