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杂交育苗关键技术概要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14 11:09:44 

广东省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 林壮炳/文
作者简介
林壮炳,水产养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厦门水产学院,长期以来从事鲍鱼的杂交育种和品种改良工作。
鲍是“海产八珍”之一,贝壳是名贵中药“石决明”,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珍贵的绿色保健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至今不到30年时间,我国鲍的年产量增长了数百倍,现在已经成为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至2008年,中国人工养殖鲍的产量已经达到世界鲍总产量的近3/4,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鲍养殖大国。
鲍养殖在近30年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鲍疫病总是成为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每次鲍疫病之后都依靠鲍品种改良升级及技术进步使产业回归正常的发展轨道。
杂交和选育迄今仍然是国际上新品种培育中最广泛使用并且行之有效的两种策略,杂交的主要任务是将分散在不同种质(品种)中的目标基因“聚合”到同一基因组中,或将“供体”中的目标基因“转移”到受体亲本的基因组中;在海水养殖领域,杂交优势的利用已成为提高养殖对象抗逆性、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因此,鲍杂交育种和品种改良是保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笔者就鲍杂交育苗关键技术概述如下,以供业界参考。
1、杂交配套系的建立与保种技术
(1) 杂交目标种群的选择
在鲍科种类中,不同种间杂交存在着杂种优势,国内外涉及的有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杂色鲍(H. diversicolor)、皱纹盘鲍与盘鲍(H. discus Reeve)、皱纹盘鲍与大鲍(H. gigantea)、皱纹盘鲍与红鲍(H. rufescens)、皱纹盘鲍与西氏鲍(H. sieboldii)、皱纹盘鲍与绿鲍(H. fulgens)、皱纹盘鲍与勘察加鲍(H. kamtschatkana)、杂色鲍与盘鲍、绿鲍与红鲍等,它们的杂交子一代都具有杂种优势,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有厦门大学等开展的皱纹盘鲍与西氏鲍杂交子代“西盘鲍”新品系;同种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也存在杂种优势的现象,但生产上能应用的也不多,取得成功的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利用我国的皱纹盘鲍与日本的皱纹盘鲍杂交培育出“大连1号”杂交鲍新品种,厦门大学等采用杂色鲍台湾群体与日本群体建立亲本配套系,采用配套系间杂交的方法培育出“东优1号”杂色鲍新品种等。
怎样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基因型的种鲍,提高杂交优势率,提高杂交子代性状的稳定性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杂交子一代的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养殖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南方海区广泛应用的杂交组合为:皱纹盘鲍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皱纹盘鲍中国群体与与韩国群体、杂色鲍台湾群体与日本群体、皱纹盘鲍与西氏鲍等。一般情况下,鲍同种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子一代表现型为中间性状,不同种间杂交子一代表现型多数为中间性状,少数为亲父或亲母性状。
(2) 配套系选育保种技术
研究表明,要获得性状优良的杂交子一代,用于杂交的双亲质量也应十分优良,双亲的养殖性状都要适合当地的养殖要求。因此,在杂交组合的筛选方面要做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在确定杂交目标种群之后,应对目标种群进行多代群体系统选育,获取标准性状的纯种,建立杂交亲本配套系。对每个亲本配套系应严格隔离管理,保证种质纯正。亲本配套系继代培育保种时应采用保种育苗技术进行育苗,技术关键是育苗人工授精时,应采用50只以上雄鲍单独、同时排放、等量混合的精液与足够多雌鲍(100只以上)同时排放的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尽可能降低近交系数,防止种质退化;受精卵及幼体应严格隔离培养,防止种质污染。
2、杂交育苗技术
(1) 亲鲍促进性腺同步成熟
杂交育苗成功与否取决于杂交雌雄亲鲍的性腺是否同步成熟。应根据特定杂交鲍组合育苗特定生产季节的水温需求,提前通过加温或降温措施对杂交雌雄亲鲍进行强化培育,促进性腺同步成熟。 比如,杂色鲍育苗在粤东6月上旬是最好的生产季节之一,要计划在粤东6月上旬(水温24~26℃)进行杂色鲍台湾群体与日本群体杂交育苗,这时杂色鲍台湾群体性腺己经自然成熟,但杂色鲍日本群体性腺还不成熟,要到7月上旬性腺才自然成熟,因此,杂交育苗就没办法进行。就需要在4月中旬对杂色鲍日本群体进行提前加温控温(水温24~25℃)促进性腺成熟强化培育,至6月上旬性腺才同步成熟,杂交育苗才能按计划开展。
(2) 杂交授精技术
鲍同种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育苗与鲍人工育苗几无差异。注意选择亲鲍性腺成熟度要好,角状物饱满,性腺充分包裹肝脏表面至围心腔;催产刺激力度要适中,以免影响亲鲍产卵排精活力;控制合适水温;杂交授精技术与普通人工育苗授精技术基本一致:精卵排放要同步、人工授精精子浓度要适量偏多、洗卵要及时等。杂交受精率一般为70~90%。
自然界动物不同种间杂交不具普遍性,然而鲍科动物不同种间杂交还算是比较多的。在可能杂交的鲍科不同种间进行杂交授精时,除了选择亲鲍性腺成熟度好、控制精卵同步排放、控制特定合适水温外,还应采用更高的精子浓度与更长的受精时间,才能获得理想的杂交效果。杂交受精率依不同组合有所不同,一般受精率为5%至90%不等,同一组合正交、反交受精率也不尽相同。
3、预防鲍育苗“脱板症”技术
目前鲍人工育苗包括杂交育苗存在最大的难题仍然是如何克服稚鲍“脱板症”。研究表明,杂色鲍稚鲍“脱板症”主要病原为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lyticus)等致病弧菌,皱纹盘鲍稚鲍“脱板症”也与致病弧菌直接相关。稚鲍“脱板症”的发生机理主要是致病弧菌附生在老化单细胞底栖硅藻的气孔上,稚鲍舐食受致病弧菌感染的老化底栖硅藻,中毒、停食而致死,细胞微小鲜嫩的底栖硅藻表面干净,较少感染致病弧菌,因此,稚鲍“脱板症”与底栖硅藻种群好坏直接相关。育苗池附着器底栖硅藻种群好坏与自然海区底栖硅藻的生态和种群有密切相关,使用经过精细化物理处理的海水来繁殖的附着器,底栖硅藻种群相对较纯,一般以卵形藻、菱形藻和小型舟形藻等为主的种群,在调节控制好育苗池微生态的条件下,能预防稚鲍“脱板症”的发生。另外,通过对繁殖好的底栖硅藻的附着器进行2~3轮清洗,能纯化底栖硅藻种群,保持硅藻细胞微小鲜嫩,鲍幼体附着后,生长速度快,不易脱板。
预防鲍人工育苗“脱板症”包括鲍杂交育苗“脱板症”,必须严格执行鲍育苗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遮阳、充气、流水、水温等基础条件必须符合育苗要求;鲍幼体附着后,一旦发现桡足类,要及时用0.15ml/m3溴氰菊酯或1.5mg/L敌百虫毒杀,8小时后全部换水;当底栖硅藻不够稚鲍舐食,可开始投喂螺旋藻、微粒子等配合饲料……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7399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