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且看佳元“组合拳”——直面全球金融危机·企业三十六计
背景: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出口行业受到重创,水产品行业也不例外。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水产品出口企业受到全面冲击,一批小型出口企业经营受到较大影响被迫停止了出口业务。上半年,全省水产品出口形势一度十分严峻,2— 6月份曾出现连续 5个月持续负增长,为近10年来所未有。日本作为我省水产品第一出口国,上半年受“毒饺子”、“毒鲐鱼”事件等影响,出口一度呈较大幅度下降,最大降幅曾高达 18.4%。自7月起呈现恢复性增长,目前总体上保持稳定。与小型水产品出口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大多数水产品出口骨干企业显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总体上看,水产品出口贸易对欧盟呈现强势增长,而对日本和美国波动较大。
本报青岛讯 山东水产品出口龙头企业——青岛佳元水产公司,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截至目前,仅汇率变化就使公司收入凭空“蒸发”了近千万元。由于各项成本大幅上涨,企业利润大大缩水。
“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汇率浮动是个永恒的话题,只不过,在金融危机面前,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我们的鱼类原料全部依靠进口,内部流通使用人民币结汇。但产品从发货到付款,有大约70天的间隔,这70天内,汇率的浮动非常大。近几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仅汇率变化就使我们连年遭受巨额损失。”公司总裁牛兆学痛心地说。
11月13日,记者到公司采访,一落座,牛兆学就给记者算起了账:公司有员工5800人,涨工资一项,增加了900万元的支出,今年又给员工免费提供膳食,这又增加1100多万的成本。佳元是一个两头在外的企业,原料全部进口,产品全部出口,原料主要来自美国阿拉斯加、冰岛、日本等地,今年进口每吨原材料成本上涨了近1000美元,三文鱼由2150美元/吨涨到2900元/吨。企业因需储备原料,占用资金大,只能从银行融资,由于美元贷款利率从6.5% 涨到现在的13%多,利息翻番,今年要多承担1300多万元的贷款利息。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的订单也比以前减少了。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佳元改变了以往的经营之道,打出“组合拳”。
第一拳:增加来料加工的比例,降低进料加工的比例。凡是进料加工利润率低于 3% 的产品,全部停止生产,目前已停掉8000吨鳕鱼的生产。将8000吨的生产能力投入到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上。来料加工的利润虽然低了些,但收入稳定,风险减小。
第二拳:改变付款方式,减少资金占用时间,降低成本。过去公司是先付款,国外客户再发货,这样占用资金大,周期长。现在通过谈判,改变付款方式,用开远期信用证方式,延期付款。同时,多进货少付款,进一步降低支出。
第三拳:“ 倚大卖大”,发挥品牌影响力。全国一年进口三文鱼43000吨,佳元一家一口吃进25000吨,出口量占全国70% 。他们充分利用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坚持以质论价,不降价。在日本市场,佳元不开价,其他供应商不敢开价。
第四拳:加大力度开发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以前鱼类大多数是简单加工,切成鱼段即可。现在他们改变加工工艺,把鱼段做成半成品,原料投入比原来少,利润反而高了。
佳元还通过提高产品综合利用率,增加效益。充分利用企业规模大,国外客户群体多的优势,把鱼体每个部位都开发成产品卖出去。把鱼皮、鱼骨加工成胶原蛋白,把头尾部碎肉加工成鱼松,出口日本。
如今,企业出口形势总体稳定,利润停止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