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巡视员张铭羽在全国渔业无线电通信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巡视员张铭羽在全国渔业无线电通信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2日)
一、渔业通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1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进一步完善,在“平安渔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通信保障作用
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14座短波网岸台、78座超短波网基站和70座岸台、15个渔业船舶船位监测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所有岸台的值班频率等相关资料已经向全国渔船公布,为全国6万艘装备短波单边带电台的渔船、17万艘装备了渔业船舶超短波电台的渔船提供安全通信服务。渔业船舶船位监测网已经在渔政船、远洋渔船、特殊水域作业渔船的船位监测业务中应用;南沙渔业船舶监测系统已完成600余艘船载终端和陆地计算机监测网络设备的安装,系统已经投入试运行;CDMA 移动通信系统已在辽宁、天津、山东、上海、福建、海南等地开展系统建设推广工作。浙江、福建和广东结合本地实际,启动了渔业安全信息、通信系统的建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四网合一”为平台,融合传统短波、超短波通信及卫星、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方式的渔船安全通信保障体系,在“平安渔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2 岸台运行管理、维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所有岸台都实行24小时值班,承担渔业生产气象信息发布、安全救助、渔政执法调度和渔民日常通信任务。2007年,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岸台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岸台值班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为加强岸台值班,我部在出台《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短波网管理办法》后,又制定并出台了《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超短波网管理办法》,各地也相应健全了值班制度。为切实落实管理办法,保证网络的信息畅通和正常运转,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在7—10月组织开展了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短波网岸台的检查工作,对各岸台电台日志档案、记录通信内容情况,值班制度、通信规则执行情况,岸台日常运行和维护经费落实情况等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来看,15座岸台都能按有关管理规定,实行24小时值班,所有岸台都运转正常。
二是加强值班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2007年1月在厦门举办了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超短波网(全国近海渔业安全救助通信网)培训班,各省渔业通
信管理、超短波岸台值班人员共70多人接受了培训。这次会议后还将组织来自基层的通信人员和岸台负责人100多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对渔业无线电管理人员以及岸台值班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三是加大对网络应用的宣传力度。为扩大网络在渔民中的应用,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印制了6万份短波岸台、4万份超短波岸台的宣传资料发放给渔民,各地也发放了相关的宣传资料。例如,辽宁把岸台宣传资料印成挂历以及江苏印制成扑克牌发给渔民。经农业部批准,今天为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超短波岸台授牌,这也是扩大宣传、推动网络应用的重要措施。
四是加大了岸台维护经费的投入。中央财政全年投入180多万元对安全通信网络维护运行进行补贴,各地也增加了岸台维护经费的投入,调动了岸台值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五是在渔船上推广安装渔业安全通信设备有序进行,效果明显。我部为推进“平安渔业”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为渔民购置新型船用对讲机提供补贴,并把它作为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选取了辽宁、福建作为试点,为其配备1500台新型船用对讲机。目的就是从岸台到船台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全面实现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超短波网安全救助、船舶定位、播发天气预报等功能,使网络发挥最大的功效服务渔民。从试点效果来看,升级改造后的超短波网通信距离明显扩大、功能显著增强。青岛崂山基站选址好、有高度,最远通信距离达到
3渔业无线电管理基础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为加强渔业船舶超短波电台的管理,在《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超短波网管理办法》中对渔业船舶超短波电台的管理作了具体规定,对研制、生产、销售相关设备和注册登记、指配身份码以及取得渔业船舶电台执照等作出了相关规定。
二是为统一渔业船舶超短波电台的技术指标,规范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我部出台了《渔业船用调频无线电话机(27.5~39.5MHz)通用技术规范》和《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CDMA 通信系统规范》。
三是开展了渔业船用通信导航设施配备要求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工作。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委托中国海洋大学进行课题研究,结合现代渔业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不同类型渔船应配备的安全通信设备要求及其技术规范,为无线电管理、船舶检验、渔业安全通信网管理提供依据。使渔船配备符合现代生产标准的通信导航设备,充分发挥其在渔业安全生产方面的作用。
据初步统计,2007年,岸台共发布海洋气象预警信息6000多次,接到安全救助信息近200次,救助船舶100多艘,救助人员近1000人。全国还有许许多多的通信报警,为及时搜救,减少渔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了作用,希望各地积极宣传、及时报道。
二、当前渔业通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渔业安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管理亟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了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络,为14座短波岸台、78座超短波基台、15个船位监测中心、CDMA 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南沙船位监测项目等等。但是,有的船台建设跟不上,作用难以发挥;有的没有按统一规划建设通信网络;还有部分厂商没按规定生产设备,存在违反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的现象。
2渔业无线电管理工作滞后于构建平安渔业发展需要 目前,由于全国渔业无线电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渔业无线电管理机构不健全、投入不足、人员减少等因素导致渔业无线电管理的许多职能难以落到实处。渔业岸台站频率、通信导航设备的监测,无线电通信秩序的监督检查都难以有效地开展。
3 渔业船用通信和导航设备配备、管理、使用不规范 一是有些渔船不按规定配备、少配或不配相关通信导航设备,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一方面设备没有按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存在一些新型设备没有相关的技术标准问题,造成设备制式混乱,严重影响正常通信;三是渔船用通信导航设备长期缺乏维护、保养,而且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导致错误使用设备,令设备老化,使通信距离缩短,效果减弱。
4渔业船舶和交通船舶之间的海上通信不畅 近年来,我国沿海渔业船舶与交通船舶或商船碰撞的事故时有发生,并且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渔业船舶和交通船舶之间通讯频率不同而造成事故,给渔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渔区社会的稳定和渔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三、切实加强渔业无线电管理和海洋渔业安全通信工作
1 统一认识,进一步加强渔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 现在已完成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国家层面的网络建设,为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搭建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海域作业渔船需求,是目前渔业通信比较现实的选择。今后,要进一步将各种通信方式纳入到这个平台,完善渔业通信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渔业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和网络维护经费投入力度。因此,要求各级渔业无线电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整体建设规划,结合各地实际,规范建设模式,加快完善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络。农业部渔业局正在编制的渔政基础设施规划(2008—2015年)中,渔业通信和信息是重要的建设内容,将对短波、超短波网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特定水域船位监控、卫星通信、渔港监控等都是规划的重要建设内容。各地也应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