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来源:威海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5-05-21 04:21:29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985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八分之一,有大小港湾30多处,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84个,-2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水域面积约22万公顷,盛产鱼虾贝藻等各类海产品300多种,海洋渔业资源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们根据海洋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科技化的要求,积极实施海洋与渔业“二次创业”,推进海洋与渔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海洋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格局。2004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18%,达到550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24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4%,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坚持依法管海、依法兴海,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充实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海洋国土意识,加大监察执法力度,打击海洋违法行为,海洋综合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贯彻《海域使用管理法》,全面推行海域使用权属、海域有偿使用等制度,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良好的海域开发利用秩序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区划、规划到位。科学合理的海洋功能区划和使用规划是海域使用管理的前提和依据。自1999年起,我们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的技术优势,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确保科学性、超前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了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2002年,全市及各市区海洋功能区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目前已进入最后的审批阶段。在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威海湾、孙家疃湾、俚岛湾等重点海域的海域使用规划,各海湾海域规划已陆续进入全面实施。《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实施后,我们迅速组织开展了海岛资源调查,编制了海岛资源调查报告,目前正在抓紧制定海岛开发规划。区划、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论证、审批到位。全面推行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在海域使用申请审批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严格履行“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不批,不符合城市建设规划的不批,不符合海洋利用最优化原则的不批”的“三不批原则”,几年来,共否决各类用海项目200多个,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新上用海项目的科学、合理。对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我们严格执行海域使用论证制度,近年来,先后对40多个用海项目进行了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提高了海域审批的科学性。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发放海域使用证2000余本,海域登记确权总面积达120多万亩,确权率94%以上,其中渔业用海的确权工作已基本完成。三是使用金征收到位。在海域使用金的征收上,我们坚持从重点行业入手,在对交通、盐业用海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逐步向比例最大的渔业用海和其他行业用海扩展;从重点企业入手,以重点企业带动一般企业,逐步扩大征收企业的范围;从重点项目入手,发挥重点项目社会影响大、关注程度高的特点,集中精力争取突破,并逐步扩大到其他用海项目。2004年,我们对文登五垒岛10余万亩海域进行了公开拍卖,这是目前为止国内向社会公开拍卖海域面积最大的一次,共拍出海域16000多亩,拍得海域使用金105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通过以上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用海单位缴纳海域使用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目前,全市已累计征收海域使用金近3000万元,海域使用金征缴率达到70%,新上用海项目海域使用金的征缴率达到100%。四是监察执法到位。我们不断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开展了“保护千公里海岸”等专项执法活动,打击了多起非法填海、围海等违法案件,规范了海域使用秩序。同时,我们不断加快海域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提高了海域使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全面推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洋环境监测等制度,加强海洋环境治理保护,促进海洋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以“三个强化”为重点,来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一是强化环境监测。为强化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支撑作用,2003年,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共建了海洋环境监测站,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在全市近岸海域共设22个水质、沉积物监测站位,5个生物质量监测站位,监测项目包括水文、气象、沉积物、生物质量等40个。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对近岸海洋环境进行监测并发布年度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了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制订环保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加强海洋整体环境监测的同时,集中精力对开发利用程度高、社会影响大的海湾和海水浴场进行重点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公布,促进了重点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将威海湾、荣成湾、桑沟湾划为首批赤潮监控区,并选定赤潮监视志愿者对赤潮进行监控,初步形成了赤潮预警预报体系,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综合整治。一方面通过调整养殖布局,对近海养殖进行搬迁和疏密,减少近海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城市毗邻海域进行综合整治,逐步压缩养殖用海面积,调整现有养殖模式,最终达到养殖与旅游、养殖与运输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其中对威海湾分三期进行清理整治,拆除4万亩的筏式养殖和1万多个传统养殖小网箱,清理整治已基本完成,威海湾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正在通过加强对海上船舶和海上施工的监督管理等方式,减少海上污染。另一方面集中精力治理陆源污染,严格执行陆源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一些污染严重的鱼粉加工厂和化工厂进行了关停并转,并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同时积极开展了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坚持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时”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了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三是强化保护区建设。为加强对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荣成市成山头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增加了保护对象,扩大了保护范围,成立了“成山头省级海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填补了我市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空白,提高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
三、贯彻《渔业法》,全面推行捕捞许可、养殖使用证等制度,加强海洋渔业管理,加快海洋渔业经济规范化发展步伐
威海是国家重点渔业地市,渔业是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海洋渔业执法管理,对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三项制度的实施。
一是以实施捕捞许可制度为重点,促进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申请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的渔船,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上报。多次对“三无”渔船、明租暗买渔船、变相转让捕捞许可证等开展专项清理整顿活动,严格执行国家禁渔期、禁渔区的规定,下力气做好伏季休渔工作,努力做到“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证集中”,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同时,我们积极落实国家减船转业政策,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累计拆解报废捕捞渔船770艘,转产转业渔民4300多名。在降低近海捕捞强度,保持海洋捕捞 “零增长”的同时,不断扩大增殖放流的规模,近两年共放流对虾苗两亿多尾,海蜇苗1000多万头,在黄渤海区渔政局和省海洋与水产厅的支持、指导下,开展了大菱鲆、牙鲆等地方品种的试验性放流,并大力发展鲍鱼、海参、海胆、魁蚶等海珍品的增殖,加快人工鱼礁建设,营造“海底森林”,有效地改善了渔业生态环境,增加了渔业资源供给。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程度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是以实施养殖使用证制度为重点,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威海是农业部实施养殖证制度的试点市。为做好这项工作,根据全市水产养殖现状和渔业发展规划,我们在国内首批制定和颁布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提出了养殖水域滩涂总体规划、区域布局规划和功能区域规划。在此基础上,抓紧完善申请审批程序,建立基础数据库,加快养殖证发放。目前全市共发放养殖证1018本,发证面积73.8万亩,占规划养殖面积的94.3%。养殖水域滩涂制度的实施,有力地规范了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促进了养殖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三是以实施渔业标准化制度为重点,促进水产品质量提高和渔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适应渔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2001年,我们组织制订了《海洋渔业标准化建设规划》,确定了渔业标准化建设的任务、目标、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2002年,在全国率先制订了刺参、太平洋牡蛎等7个品种的21项无公害地方标准,建立了21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编印了《海水养殖标准化知识汇编》等书籍,发放基层生产单位指导标准化生产,并加快生产日志、药物残留控制等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标准化在全行业的开展。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产品的认定工作,目前全市已有23个产地通过了无公害认证,产地面积达到9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10%,无公害水产品达到40个。
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渔业安全生产作为重点来抓,逐级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安全目标量化管理,抓基层、抓基础、抓重点,使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三项重要指标均控制在省里下达的指标以内,实现了生产、安全协调发展。
领导和同志们,我市的海洋综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相比,与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海洋综合管理力度,不断开创海洋综合管理的新局面。

2005年3月30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