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蛸有望“游”上北方百姓餐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3 10:39:37 

(记者 李明)日前,记者从山东省烟台市水产研究所获悉,该所与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团队历经5年时间,共同研究并突破了全人工条件下大规格真蛸育成技术。该技术在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鉴定会上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该项成果从真蛸基础生物学研究至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实施时间长,研究系统完整,整体研究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大规格真蛸培育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真蛸,俗称真章,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在我国南方野生真蛸深受百姓青睐。它不仅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而且生长速度快。但真蛸幼体人工培育技术是世界公认的难题,真蛸的幼体长仅为3毫米左右,且浮游生活期也很长,约50天~60天,生理变态复杂。此外,真蛸幼体饵料种类繁复,对光线、水质等环境条件有特定要求,诸多技术瓶颈阻碍了大规格真蛸稚蛸育成技术的突破。
烟台市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文胜说,真蛸苗种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自2009年实施以来,历经5年时间,突破了苗种繁育的瓶颈,解决了真蛸幼体附底期高死亡率和低生长率问题,通过对真蛸亲体运输、暂养成熟、产卵孵化、幼体培育再到稚蛸育成以及各阶段饵料等系统研究,突破了全人工条件下大规格真蛸稚蛸育成技术。项目组在真蛸基础生物学、亲体运输、暂养促熟、幼体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首次制定了较为完整的真蛸苗种繁育技术规范,为真蛸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北方百姓就可以吃到重量超过一公斤的‘章鱼’了。”
下一步,项目组将开展真蛸全生活史研究与规模化幼蛸培育技术研发项目。全生活史研究是真蛸基础生物学、行为学、营养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基础,是新的养殖种类人工驯化、养殖生产的生物学基础;规模化培育适于养殖生产的大规格真蛸苗种……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1223/67280.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