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第二批潜航员拟录用人选公示结束。记者昨日获悉,国家海洋局将于本周召开新闻发布会,具体公布第二批潜航员最终入选情况。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选拔办公室王主任昨日向记者介绍,第二批潜航员系全国海选,共有200多人报名,其中130人入围选拔。选拔标准共有6大方面119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能力与特质的考核均十分苛刻。
在此次选拔进行的12个现场测试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要数晕船测试、幽闭测试、氧敏感测试。这也是20强选手进入10强的最大一道坎。
大风浪中看是否晕船
据参加过此次胶州湾晕船测试的选手描述,在风浪较大的海域,船长会突然加速,然后猛地一停,大角度转弯,导致船身不停地晃动。有人昏昏欲睡,有人蹲在地上求稳,一半的人因此被“刷”掉。进行晕船测试的原因在于,“蛟龙”号有海上布放和回收环节,出水面时摇晃厉害,潜航员必须保持清醒,否则会影响设备运行。
小黑屋中静坐1小时考心理
最考验心理素质的是幽闭测试:选手们要在一间约2平方米的漆黑小屋里静坐1个小时。据介绍,“蛟龙”号下潜时就是这种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可能会乱动,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安情绪,还可能会因为恐惧而呼吸急促。而有幽闭恐惧症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第十五批护航编队结合护航任务实际,教育广大官兵牢固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环保意识,力争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到底。
编队执行护航任务已近四个月时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废弃油料如何处理呢?记者深入编队指挥舰井冈山舰各部位了解这一情况。
在井冈山舰洗漱室里,记者看到:这里摆放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桶。舰政委胡治豪告诉记者,舰上严格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并标示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温馨提示,提醒每名护航官兵自觉做到垃圾分类,培养官兵良好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不仅如此,编队在处理可回收垃圾时,则本着变废为宝的原则,将其分门别类存放,这样既减少了污染,还缩小了占用空间。为防止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海中,舰员每天都要进行费时费力的“垃圾回收处理”。
在井冈山舰补给站旁,每天早、中、晚餐过后,总会看班长屈腾飞和战士虞进进身穿工作服、手戴橡皮手套,对垃圾进行最后的处理和打包。虞进进告诉记者,“全舰每天数百公斤的各类垃圾要经过垃圾回收站的处理。”
为使每名官兵自觉做好环保工作,在井冈山舰的通道文化中,处处可见到倡导大家厉行节约、注重环保的宣传漫画,编队还通过在《蓝盾广播》和《蓝盾快报》中播报环保小常识,让大家在平时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增强环保意识,使每名护航官兵在茫茫大洋之上时刻不忘保护海洋环境。
污水处理同样也是舰艇远洋护航的难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编队想了不少办法,将污染减少至可控程度。在井冈山舰登陆部门的监控室,装备组参谋雷超正在认真查看各类油污水监控数据。从油渣舱、污滑油舱到灰水舱、沉淀舱,舱室的容量、废料的体积、污染物的指标等各项数据一目了然。
雷超告诉记者:为了处理这些污染源,编队装备组从源头做起,将污染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生活污水,一般先经灰水舱处理达标后直排大海;油污水则经油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处理达标后排入大海,否则处理装备会一直工作,直至达标为准,其中分离出来的污油和油渣则存储在污油舱带回国内处理。
记者了解到,编队衡水舰和太湖舰同样执行严格的环保措施,每次靠港补给休整时,编队官兵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上码头休整,而是将积存的利用价值不大的生活垃圾统一搬运至码头进行处理……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3-12/10/content_30850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