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剔透的腔肠动物(一)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21 03:22:21 
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低等的后生动物。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它遍布于体表,触手上特别多,因此腔肠动物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

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别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第一个纲是水螅水母纲,典型代表动物是水母和数枝螅,中国海已记录456种。第二个纲是钵水母纲,典型代表动物是海蜇,中国海已记录39种。第三个纲是珊瑚虫纲,典型代表动物是珊瑚和海葵,中国海已记录515种。

水母的身体呈盘状或古钟状,分为伞盖体和垂管两部分。这种体型非常适合漂浮生活。伞盖体上方隆起的一面称为外伞,下方凹入的一面称为内伞,伞缘有一圈触手。伞管呈长管状,位于内伞中央,其末端有口。

海蛰的身体分为伞部和口腕部两部分。伞部是个体的上半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50厘米,最大可达l米,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部为伞部以下部分,由内伞中央下垂的圆柱体和口柄组成,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海蜇广布于我国南北各海中,其中以浙江沿海最多。海蜇可供食用,并可入药。捕获后以明矾和盐处理,除去水分,洗净后再用盐渍,伞部称为"蜇皮",口腔称为"蜇头"。

珊瑚是生活在温暖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与晶莹透明、在海洋中过着漂泊生活的海蜇以及素有"海底菊花"之称的海葵都是本家。可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把珊瑚看成是植物,称它们为"珊瑚树",这是因为它们的外形太像植物了。

珊瑚虫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具有石灰质的外骨骼。与水母和海蛰不同,珊瑚营底栖生活。若按形态特征分,可将珊瑚分为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两大类。造礁珊瑚因为有单细胞的虫黄藻与之共生,钙化生长速度快,所以能造礁;而非造礁珊瑚由于没有虫黄藻与之共生,钙化生长速度慢,所以不能造礁。造礁珊瑚仅生活在热带浅水海域,故又称浅水珊瑚;而非造礁珊瑚多栖息于世界海洋的深水区,则称为深水珊瑚或冷水珊瑚。

造礁珊瑚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适宜的海水温度在25℃-29℃之间,盐度在27‰-40‰之间,水深在20米以内,海水的透明度要高。由于这些限制条件,决定了造礁珊瑚只能生活在像我国南海这样的海域中。
珊瑚生长的地方--珊瑚礁 柳珊瑚
珊瑚生长的地方--珊瑚礁 柳珊瑚
珊瑚群 水 母
珊瑚群 水 母

晶莹剔透的腔肠动物

轻盈飘逸的水母
在那蔚蓝色的海洋里,栖息着许多美丽透明的水母,它们一个个像降落伞似地漂浮在大海里,婀娜多姿的容貌使人赞叹不绝。天蓝色的帆水母背部竖着一个透明的"帆",借着海风和海浪,像一只小船在海中颠簸。海月水母具有伞样的钟状体,浮在海面如同皓月坠入海中,十分美丽。形如僧帽的僧帽水母,其触手甚长,上面布满了无数小刺胞,刺胞的毒液与眼镜蛇的毒液相似。还有那剧毒的立方水母,又称"海黄蜂"。在海洋里,见到这些水母可千万别动手触摸,否则会被其带毒的刺胞蜇伤,甚至丧命。

飘浮在水面上的水母 僧帽水母
飘浮在水面上的水母 僧帽水母

属于水媳虫纲的腔肠动物。多型性群体动物,各个个体功能不同,形状也不一样。僧帽水母是一个飘浮水面的大型浮囊,两头尖,中部隆起,底平,状如僧帽。整体呈青蓝色,有时微带红色。分布于我国南海及太平洋各暖海,常以发达的触手和强烈的刺细胞摄取食饵,人触到时,感觉剧痛。

美丽的"海菊花"
陆地上的菊花,秋季开放,而在烟波浩渺的海洋中,却有一年四季盛开不败的"海菊花",它就是海葵。海葵形态繁多,有上千种,一般呈圆筒状,体色艳丽,基部附着在岩石、贝壳、砂砾或海底。海葵上端是圆形的盘,周围有几条到上千条菊瓣似的触手,它们在水中随波摇曳,-张一合,如花似锦。生活在礁盘的大海葵,有天蓝色、黄色的触手,组成鲜艳的"花丛",游鱼和小虾争相嬉戏于"花丛"之中,一旦被其触手中的刺细胞刺中,便被麻痹,最后被触手卷入口中,成为其美餐。独有那色彩鲜艳的小丑鱼才可与其共栖,互利互惠。有些生物学家认为,海葵的寿命长达300年,所以这"海菊花"可长开300年而不谢,这是陆生菊花无法相比的。

海 葵 珊瑚丛中的海葵
海 葵 珊瑚丛中的海葵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