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凸显 带动蓝色硅谷发展
青岛市地税局日前发布了近三年的税收数据。对比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青岛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成效日益凸显。
“一升一降”优化产业结构。从2010年三季度至今,税收结构“有升有降”的变化体现了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应。其中,第三产业税收比重由 65.2%提高到70.5%,第二产业税收比重由34.8%下降到29.5%,反映了我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此外,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税收比重持续提高,占制造业税收的比重由30.9%提高到35.2%,钢铁、石油化工等6大高耗能产业实现税收比重由27.7%下降到27.1%,反映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与地税部门依法落实国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果。近年来,我市推动“一谷两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地税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减免也由不足3亿元增长到8.1亿元;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由 2.76亿元增加到4.99亿元,年均增长21.8%。
“一增一减”创新培育税源。 在全部金融业税收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税收比重由34.5%提高到36.8%,银行业税收比重由65.5%下降到63.2%。近年来,全市金融业在总量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业税收年均增长36.3%,居各行业首位。其中,证券期货、财务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税收年均增长41.9%,比银行业税收增幅高了10个百分点。
我市县域经济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和蓝色硅谷,拉动新区及县域经济地税收入快速增长。近三年,新区及县域经济地税收入年均增幅为35.6%,比市内老城区增幅高了9.6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新区及县域经济税收比重由57.6%增加到59.9%,市内老城区税收比重从42.4%下降到40.1%。这“一增一减”体现了我市新区及县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一高一低”减负惠民生。税收结构的变化让中小企业和市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地税征管的32万户纳税人中,占比1.5%的重点企业贡献了75.6%的地税收入,占比98.5%的中小企业贡献了24.4%的地税收入。重点企业与中小企业税收贡献度的“一高一低”,反映了我市招强引大,培育壮大骨干税源的成果,也体现了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减负。据测算,在地税部门近三年减免的税收中,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约占三分之二,有力地促进了小微企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税负减轻刺激了创业热情。地税部门新增纳税户由3.4万户增加到5.2万户,注销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由6261户减少到5485户。企业感受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后劲和活力逐步增强,新增税源总量、质量均有明显提升……
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3-11/18/content_30631191.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