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船:赤道穿越进行时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0 16:43:17 

记者 赵宁
11月14日,这一天对于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队员们来说注定难忘。这一天,“雪龙”船跨过赤道,完成了从北半球到南半球的穿越。
此刻,船舷外静谧如镜的赤道洋面,正用她动人的热带风光欢迎着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到来。
甲板:队员们的赤道狂欢日
穿越赤道纪念活动本是航海者为了拜祭海神、祈求平安、表达顺利返航愿望的仪式。现在已融入到我国南极考察队的文化当中,成为了我国南极考察的一项传统。
上午9点,考察队全体队员来到“雪龙”船后甲板,在这里举行了热闹的过赤道仪式。考察队员们高举第30次南极考察队的队旗,兴奋地合影留念。
合影过后,船上照例开展了传统的拔河比赛。比赛分为5个队,分别是“雪龙队”“综合队”“中山队”“泰山队”以及由格罗夫山队、大洋队、维多利亚队组成的“科考队”,每队10人。经过抽签,“中山队”幸运地轮空了。
随着一声哨响,现场锣鼓喧天,呐喊声四起,参赛队员们卯足了劲,涨红了脸,拼命将绳索往自己这边拽。旁边观战的队员也在大声喊加油,为自己一方的队员鼓劲。两轮角逐下来,由船员组成的“雪龙队”一举夺冠。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拔河比赛还特意增加了一场男女对抗,由4位女队员同考察队两位副领队进行比赛。虽然人数占优势,但大家还是看好两个副领队,毕竟男女力量相差较大。但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两位副领队在比赛开始后,居然一个照面便被女方拽倒,现场立刻发出了一阵阵爆笑声。
作为地球上最热的地方,能够在炎炎烈日下畅饮一杯啤酒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这不,拔河比赛刚一结束,喝啤酒大赛又开始了。只见在一个口宽底大中间细长的奇特酒杯里,装满了500毫升的啤酒,参赛队员需要一口气喝掉,用时最短的队员将获胜。经过激烈的角逐,大洋队肖钲霖以5.6秒的好成绩夺得冠军。
赤道的美景也是一绝。比赛结束后,大家都没有散去,纷纷拿着相机在后甲板上拍照,合影,记录这美丽的一刻。
轮机部:为“雪龙”船保驾护航
就在后甲板热闹非凡进行“狂欢”的时候,与之只有一墙之隔的轮机值班室内,却没有受到影响,宛如两个世界。
记者穿过闷热的机舱,来到机舱集控室的时候,三管轮程皝正盯着面前的几个仪表盘,仔细观察着各种数据。“因为‘雪龙’船刚刚改造完成,很多设备都是新的,所以我们必须观察得更加细致,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处理。”程皝对记者说。
这时,机工王彩军刚刚结束了例行巡视也进了房间,只见他的脸上已经布满了汗水。
“外面机舱多少度?”
“还好,40℃左右。”
“你们巡视一遍要多长时间?”
“至少半个小时。”
王彩军告诉记者,值班员在机舱内巡视的时候,除了要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以外,还要做一些维护工作。“比如清理油污、添加润滑油什么的。”
大家常常把轮机部比作“雪龙”船的“心脏”,这里不但负责着“雪龙”船的动力系统,还包括着船上的发电、照明和制冷等功能,正是因为如此,轮机部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4个小时一班,每天24个小时都有人在机舱值班,确保‘雪龙’船顺利航行。”“雪龙”船轮机长吴健对记者说,自上海起航以来,轮机部就一刻未曾停歇。
闷热的机舱,浓烈的机油味,震耳欲聋的机器声……轮机人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默默为“雪龙”船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厨房:从早上5点半忙到现在
时近中午,尽管早就猜到了厨房的忙碌,但来到厨房后,记者仍忍不住吃了一惊。
“从早上5点半忙到现在。”大厨包志相说,配菜、洗菜、择菜、切菜……每件工作都不轻松,毕竟,负责船上近200人的用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一边,满头冒汗的李顶文正在案板上切着生牛肉,“这是明天要用的食材,现在就得用料先腌制着,一是更能入味,二是让你们明天嚼起来不费力。”航行以来,“雪龙”船上的牛肉一直深受队员们的喜爱,无论是何种做法,每次几乎都剩不下,原来,美味的奥秘在这里。
“呲——”
秦冬雷站在灶旁,将一大盆苦瓜倒入锅中,然后迅速拿起锅铲,开始翻炒里面的苦瓜和腊肉。看到记者在一旁拍照,他笑着说:“拍好了能不能传给我们一份,我们也想留着做个纪念。”
虽然不能到甲板上和其他队员一起参加热闹的过赤道仪式,但秦冬雷他们却毫无怨言……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1118/66259.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