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边 追 忆

海 边 追 忆

来源:曹银员   发布时间:2015-05-20 16:44:11 

岛人看海,浪吟鸥恋,景韵情动,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大海是多么的亲切,海浪是多么有气势,浪花是多么的美丽。我情意绵绵徜徉于海边,那些与海有关的悠悠往事,在记忆的长河中缓缓浮现……

海边捡黄鱼

镜头回到风雨飘摇的20世纪60年代。
儿时,我经常在海边捡大黄鱼,若运气好,一般每次可捡到二三市斤重的大黄鱼二三条,是野生的,挺新鲜。那时候,海洋里的大黄鱼像参与世界大战的军队,一个集团一个集团的,仿佛永远捞不完。村子里的渔船每次出海捕捞,总能喜气洋洋满载而归。渔民常常把大黄鱼当饭吃。
我捡大黄鱼的地点就在浙江岱山岛南峰山“求龙”山咀海边。这里面临盛产大黄鱼的岱衢洋,其海岸线长,海域宽阔。春夏之交,岱衢洋大黄鱼高度密集。风平浪静时,人们在海边即可隐隐约约听到大黄鱼游动的声音。鱼汛时节,来自四面八方不计其数的渔船在洋地来往穿梭。船多、网多、鱼多,在捕捞中难免有那么少量的大黄鱼,或扎撞、或破网、或漏取而伤亡。死亡的大黄鱼因肚内膏囊胀气而漂浮在海面上。当涨潮时,这些大黄鱼就会顺潮流漂浮到海边。我的老家就在南峰,离大海很近,平日里我常去海边玩,把捡大黄鱼当作一件寻趣之事。
海边捡大黄鱼,一是要算准潮水涨落时间;二是要善于耐心等待。待到潮水漫到了滩涂,我就开始全神贯注扫视海面。经细细观察,很快就能够发现大黄鱼。凭我的经验:凡漂浮在海面上的大黄鱼因膏囊作用其肚皮都是向上的,阳光下呈金黄色,特别炫目。每次看到漂在海里的大黄鱼荡来荡去,我的心急哪,于是就毫不犹豫把衣服一甩,“扑通”纵身跳入海中,冲着大黄鱼游去。
海蜇当咸菜 海蜇是巨型食用水母。经过精加工的海蜇是一道美味佳肴。可我儿时,村子里的老百姓却把它当作廉价的“臭咸菜”。
我们大队(村)为改善社员(村民)的生活,专门建造了数条涨网船,实施近海捕捞,将每天捕来的新鲜渔货按“家庭人口”分发。夏季,附近海域遍海皆是状如大伞、颜色褐红的海蜇。涨网船一天3次出海作业,捕上来的全是胖鼓鼓的大海蜇。数不胜数的海蜇让船员在处理上很是头痛。
我伯父是涨网船船员,每次渔船拢洋,他都会“嗨哟嗨哟”挑一大担海蜇回家。那时,父辈尚未分家。新鲜海蜇有毒,须马上加工,不然就会化成水或变质。伯父挽起衣袖马不停蹄地干,我愣愣地站在旁边观看。这海蜇长得又圆又肿,身子活像一顶大笠帽。伯父挑来的海蜇个头都挺大,皮面直径约有六七十公分,比家里洗衣木盆盆口还要大。此时,伯父总会笑眯眯边干活边给我讲海蜇的故事。什么海蜇和虾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哇;海蜇是用虾当眼睛、作舵手啦;海蜇蛰起人来亳不留情呐……
加工海蜇之方法,各户人家大抵一致:首先要把连在一起的海蜇头和海蜇皮切割分开,除去内脏和血,分别装在水桶里。然后施用明矾按特定比例给它“消肿”,做到先后三次隔时使用明矾腌制,简称“三矾海蜇”。待脱水后,将滤去液汁的海蜇装入缸里再用海盐进行腌制。在那个年代,村里家家户户每年一般都储存食用海蜇一大缸或者两大缸。由于海蜇比咸菜还要多,就成了村民们天天吃、常年吃的小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