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打造海洋旅游“升级版”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0 16:45:58 

近日,由中国旅游报社牵头、30多家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中国海疆旅游万里行采风团深入福建沿海城市,围绕“海峡神韵”主题进行实地采访。在为期6天的行程里,采风团沿着东南沿海,探访了福州的马尾船政文化、宁德的孙中山《建国方略》预言的“东方大港”、莆田湄洲岛“海上女神”妈祖文化、泉州“海丝”和闽南文化、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等,并体验厦门鼓浪屿、东渡邮轮母港等现代滨海花园城市的“蓝色旋律”,见证福建发展海洋旅游所取得的成效。
海景天成:海洋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据《山海经·海内南经》称:“闽在海中”,可见在远古时期,福建就是一片海浸之地。
据了解,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位居全国第二;福建全省大小港湾125个,主要有泉州湾、厦门湾、福州湾、兴化湾等;福建分布着大小岛屿1546个,占全国1/6,主要有平潭岛、大嵛山岛、湄洲岛、厦门岛、鼓浪屿、东山岛等。
福建的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6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宛如7颗珍珠,形成一串自北向南的海上明珠。
近年来,福建7个沿海城市,根据各自的海洋旅游资源特色,打出差异化的主题品牌:福州——“中国现代海军的摇篮”,厦门——“海的梦幻”,漳州——“海的欢歌”,泉州——“海的史诗”,莆田——“海的信仰”,平潭——“海的传奇”,宁德——“海的光影”。
采风团最先探访的是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中国现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是中国首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展示船政文化、船政教育、船政工业与科技、海军根基等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仿真场景,并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加深观众感受。特别展出的“马江海战”历史场景,给人留下至深的印象和思考。
位于闽东北福鼎市的“海上仙都”——太姥山,景区面积92平方公里,只见峦岭交错,怪石嵯峨,可谓鬼斧神工,加之丰富的古刹、碑刻人文景观,正如古人所赞:“太姥无俗石,个个皆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
一路驱车再转乘游船来到莆田湄洲岛。湄洲岛不仅是妈祖祖庙所在地,同时拥有碧海、金沙、绿林、奇石、庙宇等风景名胜20多处,形成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连、海天一色的奇特景观,已开发成为旅游度假胜地。据当地旅游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湄洲岛上没有工业,全岛居民都以旅游业和渔业为生。
泉州崇武古城是一座为抵抗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头城,是我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保存完整的石城。古城南侧有一个“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汇集了构思巧妙的石雕精品。据介绍,景区海岸线延绵28.8公里,其间分布有12个美丽的沙湾。更让人过目难忘的是走在路上的惠安女。她们头披花头巾,上身穿着海蓝色斜襟短衫,下身穿着宽大黑裤,有的还戴金色斗笠。与海洋相伴的岁月里,历代惠安女养成了勤劳、坚韧、乐观的品质。
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是一处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公园,从岸上望去,只见湛蓝的海面上散落着1700万年前海底火山喷发留下的大片遗迹以及风化侵蚀的地形地貌。据介绍,位于漳州东山岛的风动石景区,更有一座巨大的风动石,堪称“天下第一奇石”,重约200吨,与地面接触面仅几寸见方,以奇、险、伟的特点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等辞书。与之相连的马銮湾景区,湾长2500米,呈月牙形,海水清澈,是游泳戏浪、玩海听涛的好场所。
“海峡神韵”最美的景区之一,当属厦门鼓浪屿。曾有15个国家在岛上设立总领事馆,现有一千多座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被完好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誉;此外鼓浪屿还被誉为“钢琴之岛”、“音乐之乡”。这个美丽的小岛,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福建省旅游局局长朱华说,福建山海交融,人文荟萃,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孕育了客家文化、海丝文化等精品文化品牌,形成了“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的文化旅游特质。福建的海洋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福建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事实上,海洋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在福建。“这种独特的海洋文化是发展海洋旅游的重要内在支撑。”
本次采风活动启动仪式选择在福州马尾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前举行,正是因为“马尾船政”是我国近代第一家以造舰船和培养海军人才为主的大型造船厂,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水师就在这组建,1874年,中法马江海战也就在这里爆发……从这里出发到福建海疆采风,可以说是把握住了福建海洋文化跳动的历史脉搏。
事实上,福建海洋文明早在5000多年前已露端倪,福建的先民们创造了能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昙石山古人类遗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的昙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考古学和地质学论证,5000年前的海水与闽江的交汇处就在昙石山一带。昙石山古人类遗址有一座墓葬,陪葬了18件陶釜,此外海蚬、牡蛎壳、海螺壳等半化石以及犀牛、大象等遗骨证实,源于数千年前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海洋文明的起源。
在莆田的涠洲岛上,记者观看了盛大的妈祖“出游”场景,人们抬着妈祖神像恭敬而肃穆地行进。导游介绍,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湄洲湾畔的一个小渔村,因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而落水身亡,在后世的敬奉中,妈祖逐渐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如今,妈祖已经成为海洋文化史中重要的民间信仰。近年来,福建极力打造妈祖文化品牌,推出了“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天下妈祖回娘家”、“两岸千家妈祖宫庙大联谊”等活动。
此外,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福建都有比较深厚的基础。这种多元化的宗教文化,与福建的海洋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明清以来,那些阿拉伯人、欧洲传教士正是通过漂洋过海来到福建,在相对宽松包容的海洋文化氛围中,扎根繁衍,和同发展。
多点发力:打造海洋旅游“升级版”
福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海岸线长、沙滩岛屿众多、气候适宜等优势,重点推进“三湾”(厦门湾、泉州湾、三都澳)“三岛”(湄洲岛、平潭岛、东山岛)开发,大力发展滨海休闲、海岛度假、海上运动、邮轮游艇等滨海旅游产品。同时,着力发展十大滨海旅游精品:鼓浪屿风景旅游、平潭国际旅游岛、湄洲岛国际旅游度假区、惠安崇武滨海旅游、东山生态旅游岛、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三都澳海上渔城旅游、环马祖澳旅游等。
朱华告诉记者,福建注重文化在发展海洋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旅游规划开发中注重融入文化的理念,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注重体现文化的内涵,在旅游产品营销中注重运用文化的因素。同时,努力将旅游品牌与文化品牌深度融合,提高产品吸引力;将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着力拓宽旅游市场;将旅游创新与文化创新深度融合,提升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事实上,福建在打造海洋旅游产品方面积极尝试,如海上体育运动项目、海上游艇项目、海洋公园等都在努力推进。朱华表示,“发展海洋旅游更要关注新兴业态,关注适合游客需求的海洋休闲度假的产品。要认真梳理,发挥优势,打造出更多新业态产品。”
据悉,目前福建形成了以龙岩志高欢乐园、连江贵安欢乐新天地水世界、厦门方特梦幻王国为代表的主题公园产品;以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的房车基地等为代表的自驾游产品;以湄洲湾影视基地为代表的朝圣产品等。而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初具雏形,正阳直升机、闽江三江口旅游综合体等项目正式落户,五缘湾游艇俱乐部正寻求新形式加速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均超20%,这与新业态产品的市场效应密不可分。
同时,福建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品牌营销活动。仅以今年为例,相继推出“福建约你来看海”主题活动,成功举办“欢乐海峡·相约福建”海洋旅游主题年启动仪式等。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活动,如厦门海洋旅游嘉年华、第九届郑和开洋节、走进中国塔-罗星塔海洋文化周、海洋恋曲-爱情海旅游婚纱摄影、541公里泉州海岸线自驾游巡礼等60多项特色鲜明的活动。
大力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则是福建加快发展海洋旅游的大手笔。据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福建已开通了从北到南沿海岸线的高铁——向莆铁路,加上现有公路网和“小三通”黄金水道,形成华中经福建至台湾的大通道;福建还拥有4个近海民航机场、四通八达空中航线以及直抵台湾本岛的海空航线等等……查看全文:http://hellosea.gotoip4.com/show.php?xuh=6890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