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林和他的生态海参苗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29 10:05:30 

记者刘川
如果问你,我国哪里的海参最出名?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辽参。人们所谓的辽参,其实就是出产在辽宁海域的海参,尤其是大连长海县一带的海参。那里地处北纬39度,温度和盐度等地理环境是公认的海参最佳栖息地。其海参所含营养成分(即海参酶),高于其他地区50%以上。
长海县的常住人口有10万,其中有3万人的工作与海参、鲍等海珍品的育苗、养殖、加工相关。对于长海人来说,海参、鲍以及其他海珍品不仅是一个产业,也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命脉。马成林就是这群人中的领跑者。
马成林所在的大连北方海洋生态苗业有限公司的门口挂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辽宁省海参生态苗种繁育创始基地。”企业总经理马成林便是创始人。他用13年时间研究辽参的自然生态网箱育苗生产技术,有效解决了苗种质量退化、病害频繁、产量低下等困扰长海海水增养殖业多年的问题。
其实,马经理最初是个电报员。尽管在辽宁省苗种管理局的渔业指挥部工作了很多年,马成林从来没接触过海产品育苗。直到1989年,苗种局开始进行渔场建设,从对虾育苗开始,马成林说:“自己走上正道了。”
7年后,手里掌握育苗技术的马成林开始南下进行河蟹育苗。在那个年代,“到南方去打拼”是北方年轻人的梦想。很多人因此发了大财、衣锦还乡,也有很多人去了终不得志、四处碰壁。马成林很不幸地成为了后者。
2001年,像那些失败者一样,马成林带着自己的铺盖卷儿灰头土脸地重新回到了东北。“当时很迷茫,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在南方的失败经历,让马成林没有了自信。
那时候,我国的海参产业刚刚起步,很多人把海参的育苗放到室内进行,那种育苗方式使得苗种质量低、产量也低。马成林就自己在心里琢磨:在南方,河蟹的育苗都是在海上的池子里进行的,能不能把海参的育苗也搬到海上。这个想法一出,他就立刻开始少量实验。经历了多次失败后,2002年5月,海参苗开始成活。成活后的海参卵发育良好,单单一块A4纸大小的网袋上就附着1000多个海参苗。
“没想到成活率这么高,有点太多了。”马经理高兴地说。
经过6年的试验,这项技术才最终成熟。2007年,企业投资1.4亿元,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育苗。
海参的成长周期比较漫长,一般是5年~6年。直到2012年,马经理最早的一批海参苗才开始捕捞。“总算看到收益了。”马经理感慨到。虽然去年收益只有2000多万元,还不到前期投入的1/6,但是随着马经理的生态育苗规模逐年扩大,回本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现如今,马经理的生态育苗已经达到2000网箱的生产规模,年参苗产量20万斤,底播用海面积也已达到10万亩。
但仅仅一个公司来进行生态育苗,它还算不上产业。“现如今,长海县的5个乡镇都已经普及了生态育苗。”长海县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孙广智说。他们都是从马经理那里无偿得到的技术。目前长海县的自然海域刺参养殖规模达到1万箱,培育稚参200亿头……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1029/65764.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