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上的远程信号发射装置,是荣誉的象征
原标题:132米驱逐舰常驻黄海明珠
7日清晨,不少烟台市民发现,在莱山区黄海明珠北侧,停靠了一艘100多米长的军舰,气势威严显赫。一天下来,引来200名市民、游客咨询,围观市民更是络绎不绝。原来,这是海军132号驱逐舰,退役后移交给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航院)用于实习教学,今后将常驻烟台。132舰是烟台市区的第一艘常驻军舰。
7日,许多市民、游客在莱山区黄海明珠北侧发现了一艘壮观醒目的大军舰。有好奇市民询问工作人员,这是什么船,怎么停靠在市区的海边,更有甚者想直接上舰一睹为快,但都被工作人员拦下了。
据了解,这艘海军132舰(合肥舰)是一艘海军驱逐舰,去年退役后,转移给航院用于实习教学和国防教育宣传。按计划,132舰于6日拖至黄海明珠附近海域坐滩。
航院原院务处副部长朱武德介绍,132舰的标准排水量为3250吨,如此庞然大物要在失去动力(退役军舰撤消动力系统)的情况下停靠,利用海洋潮汐变化,是最省力的。为此,工作人员制定了精确的坐滩计划。
6日早上6点30分,132舰由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拖带起航,上午9点抵达黄海明珠附近的交界海域。晚上11点半,黄海明珠附近海域潮流达到最大值,在陆地上两个绞盘、3台(每台重10吨)缆机、两条300马力的辅助船、5条渔船的合力作用下,132舰在午夜时分成功坐滩。
喜悦过后迎来难题
虽然,132舰的成功坐滩时间很短,进行得也很顺利,背后却凝结了许多故事。航院原院务处副部长朱武德介绍,在海军总部的历年考核中,航院的表现都很突出。但航院作为海军3所学历院校之一,虽然有飞机、导弹等现代化的教学装备,却是唯一一所没有舰艇的院校。去年,132舰退役后,海军总部决定将它移交给航院,用于实习教学,以加强学员综合素质和任职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为烟台市民提供国防教育宣传。
喜悦过后,一道现实难题却摆在了航院院长何友、航院政委龚理华和学院其他常委面前:寻遍了烟威地区所有的民用码头,基本都不具备停靠条件。132舰停泊区域到底该定在哪儿,让航院官兵寝食难安。
市委书记冒台风考察
去年8月中旬,何友、龚理华就如何解决驱逐舰停靠码头的困难,写信给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收到信函后,张江汀随即指示有关部门,办好132舰的停放困难。最终方案是:132舰要停靠在黄海明珠社区海域。
去年8月28日,台风来临之时,疾风骤雨,张江汀一行专门到黄海明珠社区海域察看,以确定在台风等恶劣条件下,132舰能平稳停靠。
当然,132舰的成功坐滩也得到了烟台各部门、企业的一路绿灯支持,烟台港集团在自身泊位紧张、生产繁重的情况下,决定把最优良的停靠泊位让给132舰。停靠位置位于滨海中路附近海域,与黄海明珠平行。莱山区委书记金志海、区长姚秀霞亲自参与停靠的各种环节建设,保证132舰成为烟台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坐滩能省2/3的经费
按照专业要求,如此庞大的一艘海军军舰的停靠,应当建设专门的高规格码头,但是这样的话,设计造价极高。经过部队与地方专家的多次研讨、多次论证,最终确立了坐滩的停靠方案,这种设计既能保证132舰的安全停靠,又能比建设专业码头节省2/3的经费。
132舰是个“70后”两立集体二等功
132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型导弹驱逐舰,1976年10月由中华造船厂建造,1978年11月下水,1980年3月编入海军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战斗行列,1986年7月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合肥”舰,2012年10月20日退役。
132舰是海军的一艘明星舰、功勋舰,曾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一次是执行“580”任务。1980年5月18日,132舰作为指挥舰,参加远程导弹试验的海军特混舰队编成——这是迄今为止人民海军派出的由18艘舰船组成的最强大特混编队。在这一个多月的远航中,因为表现突出,132舰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第二次是出国访问。1985年11月,132舰出国访问,历时65天、航行12430海里。访问结束后,舰艇进入南海时,遭遇了12级的强台风,1.5吨的铁锚被巨浪打到了甲板上。该舰官兵把自己绑在战位上操纵着舰艇,与狂风恶浪搏斗了30多个小时,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迈出了人民海军舰艇出国访问的第一步。为表彰该舰出访的成绩,海军党委为其荣记集体二等功……
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3-10/09/content_30232686.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