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来金塘的大鹏岛,但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让我梦牵神绕的故乡。何况大鹏岛近在眼前,就座落在舟山本岛的西南部。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混迹都市的他乡游子来说,身边有这样一个可以寄托自己情感的精神家园,有这样一个可以安置自己灵魄的棂柩,有这样一个梦里寻你千百度的故乡,那该是何等的幸福!
大鹏岛面积不大,只是个悬水小岛,因形似传说中的大鹏鸟而得名。岛上不仅有郁郁葱葱的树木,重重叠叠的古屋,还有纯朴的民风,浓浓的古韵。这是一座充满神奇、神气和神韵的海上故乡。
大鹏岛最具性格魅力的是那些百年老宅。一律是黑瓦石壁封火墙,在青山禄水的背衬下,仿佛是一本被海风吹散了画册。特别是在清凉的月光里,古村落更像是画在纸上的水墨,墙白得像宣纸,瓦墨得像乌贼墨。
在世人的眼里,大鹏岛已经有些陈旧了,石墙上爬满了藓蕨植物,木雕砖雕上布满了百年尘埃。巷道狭窄,屋内屋外总是黄昏的光线,眼帘里除了破败朽烂的老屋,还是空寂僻静的老宅。要不就是残破荒凉的祠堂,空无一人的弄堂。如一部收藏了几代的水墨长卷,更像滩涂上废旧的渔船,是那样的凝重而又真实。
其实,这种窳旧和残缺,更具有审美的可能,更能打动世人的凡心。反正,我是在这个静寂的小渔村里,在漆黑阴暗的老房子里,真切看到纤尘不染的月光的。那时,我的心像被人狠狠地捏了一把。这是童年里童话里的月光,这是我那遥远的廿卅源的美好月光,令人思乡,令人怀旧,令我想找一张宣纸,去案头泼墨写一首一剪梅。
我知道在云雾飘渺的东海上,还有好多这样的古村落深藏在海上的仙山里。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就散落在那些石屋、宗祠、家谱和风俗民谣、渔歌号子之中。它们就像一个个谜语,在大海中年复一年地沉默着,让人无法猜透。在舟山的这些古村落中,我最喜爱的是大鹏岛。这不是因为它有舟山保存最完整的民居民宅,而是因为我在大鹏岛看到了一片纤尘不染的月光,就是我童年时的那片如水如洗的月光。
那是一个风吹叶落的晚秋,村里空无一人,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显得十分安然和宁静。我沿着古老的村巷踱着,看见的是小河边洗衣洗菜的老妇,身背渔箩的赶潮人,赶着山羊的老农,还有的就是老宅里的棕衣棕蓑瓦楞草,晒在门前的渔网和庭院里的葡萄架、桔子树。
我悄悄地走走停停,没敢去惊动他们。因为大鹏岛是他们的,而我只是一个异乡游子。走累了,我就挑了幢老房子走了进去……
这是一幢四合院式的瓦房建筑,砖石砌墙,院墙高筑,瓦落台门,颇具气派。墙宇是用光洁坚硬花岗方石垒成的,石间缝隙用沙灰粘连,虽经百年风水的冲洗,仍旧显得异常牢固。院内是天井,中间是个厅堂,两侧为厢房,再由两厢房向前延伸,为灶房、厕所等小屋。房子是木质结构的“走马楼”,上下二屋,画榫雕栋,十分气派。引起我注意的是那雕花的石窗,有圆有方。窗内有图案,是用浮雕、圆雕等手法雕成的,既能通风采光,又能防火防盗。图案都为龙凤、蝙蝠和鱼。
不知不沉间,天渐渐地沉下来了。老宅的主人是个70多岁的老人。老人说,你住下吧,条件不好,但干净。我选择了有四进院落的百年老宅,睡的是一种叫七弯凉床的雕花古床。这样的房间大都是花格子的木窗,一推开就可以看见白墙黑瓦的民居,后面是高高低低的青山,左边是一片隐隐约约的小岛,而前面的港湾里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安顿行李下楼时,首先看到是屋檐下倍感亲切的燕巢,和挂在廊檐下的鱼鲞。它同我的廿卅源老家没什么区别,不同是腊肉换成鱼鲞。吃饭时,当然少不了这种鱼鲞,蒸锅里飘过来的香气,就已经让我直流口水了。我的心胸彻底打开了,喝了三五斤老酒,直喝得头重脚轻。老人说,晚上没别的,你出门去看看月光吧。
这是,天已黑得如一团乌贼墨,眼前站在着寂寞无声的幢幢百年老宅,四下里静得让人心醉。偶尔会传来几声狗吠声,和着老人的咳嗽声,让已经十分静寂的小岛,更显得出奇的安静。就在我一愣神之间,一缕月光就从老房子的顶上漫了过来,像一盆凉水浇了我一头一身。月光流到了地上,像秋霜,似宣纸,直入我心田,一下子把我心灵上的尘埃洗得干干净净。我感觉自己纯洁如婴。
夜里,独自一人,坐在空寂的老屋里,或躺在七变凉床上,月光就会从木格子花窗里,洒落过来,洒在我单薄的青衫上。我想这样老宅里,应该演义过许许多多动人故事,发生过一出出美丽的传说。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身穿丝绸的年轻女子,悄然无声走上楼来,对着窗外的海风,轻叹着心中的压抑。这是的窗外,纸灯笼应该照着廊檐下的一树落花。后厢房里还会在微雨中传来了三两声越剧清唱……
其实,大鹏岛从明清以来,一直是舟山通向大陆的重要门户。在水运时代,与镇海隔海相望的金塘岛,是定海乃到舟山走向宁波、杭州的桥头堡,通向大上海的主要航道。无数的东海渔鲜,无数的福建木料,无数的商界名人,就是从这样的小岛走入上海滩,融入大世界的。世居老屋的78岁的刘老太,侃起当年的场景,飞扬着满脸的骄傲。据岛上刘、胡两家大姓的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多系明清两次海禁后,从宁波奉化、慈溪、镇海一带迁徙而来的。也许他们的血液里本来就流淌着闯荡江湖的勇气,一旦变成了船舱上的民族,他们迅速摒发出了闯荡江海的英雄气慨。据史料记载,当时大鹏岛上的汉子,十有八九从事的是海上运输业。他们上到江苏上海,下到福建广州。有的甚至远涉东南亚……那时的大鹏岛与金塘岛的水道里泊满了南来北往的船只,码头两侧鱼货行、鲜鱼铺、酒楼、旅馆鳞次栉比;商人、渔父和美女来来往往。因在水运方便,金塘各地生产的鱼鲞、鲜鱼从这里运向杭宁沪和福建省各地,沿海各地的竹木、柴炭和山货从外面运上小岛,转运沿海各重要商埠……这时的大鹏岛,充满魅力和生机,一座座老宅里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一次次茶酒聚会,谈经商之道。雕花的木格花窗,见证过一江海水千百年来地流淌,证明着一叶叶风帆像日历一样一页页翻过,记录着水运时代的海洋文明。
然后,仅仅过了几十年,大鹏岛冷落了。时间就是这样的冷漠与无情。昔日那么奢华精致的一幢房子,如今却破败朽烂得摇摇欲坠。当年富甲一方的房主,只剩下的一个孙子,却成了破衣烂衫的孤寡老人。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吗?我不知道。原先进进出出热闹非凡的老宅,已经空无几人,偶尔会有几个老人在门前晒晒太阳,浑浊的眼神里只有对世事更迭的冷漠和无奈。一座座烟熏火燎的老宅,寂默无声地站立在小岛上,像一个个年老色衰的弃妇。唯有挂在大堂上的那些先人们的老照片,才能诱发出我们对昔日所有关于繁华的想象。
但这里有我们熟稔亲切的生存场景,能嗅到牛粪柴烟、咸鱼烂虾等浓浓的故乡气息,能找到家园的亲近感和文化的认同感。这里是家,是故乡。有时候,中国是可以筒化为一片廊檐、一声乡音和一句乳名的吆喝、一种小吃的滋味, 不经意的时候都会让游子肝肠寸断。
一位异国返乡的老者,曾带他的孩子在村中策杖而行,告诉孩子他曾在这里听越剧,曾在那片滩涂捉过弹涂鱼……忽见一老翁远远地招呼:阿德哥,你不是阿德哥么?你可回来了,我可同你撑过小舢舨呢。满头白发的老者恍惚摇头,但两眼已漠糊,泪水早潸然而下了。
第二天,下起了沥沥秋雨,屋檐下挂起细细的水帘。我站在廊檐下,看着对面一进老宅的雕花窗棂上,结满了蜘蛛网,粉墙上爬满了缠绕在一起的藤蔓……我久久无语,只能寂寞着,让一种对妩媚古村的情欲,像野草一样的在自己的心里疯长,是的,是情欲,是对大鹏鹏岛这位迟暮美人的死心塌地的迷恋。
我离开大鹏岛时,雨还没有要停的样子,小岛上的秋雨一下就是无休无止。我的心却像风筝一样的飞了起来,掠过了大海,掠过了廿卅源老家的空庭……当我回到大鹏岛,面对曾经美艳绝伦的小岛时,我突然想起一位诗人的诗:看起来/我更爱她备受摧残的容颜……
是的,在这古老的村子里,在这杂草丛生的深深庭院里,在那入定禅坐的老人身上,我看到了先民们对人生的精细与诚恳,他们从不敷衍,所有的创造都围绕着耕读渔樵的理想家园。我的旅行像是回家,到了这里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陌生感觉。可我还得回到城里去,回到家去,因为那里有我的爱人和孩子……
但廿卅源的故乡是无法回去的,老家只能放在心上。我只能在这海上的故乡,在寂寞的黄昏里,写下这些苍凉的文字,让我的心灵抵达我的故乡。其实,海上的故乡也好,廿卅源故乡也好,所有的故乡总是幽暗寂寞的,都像发黄的老照片,只能存在你我的心里。
是呀,你拥有了这海上的故乡,难道还嫌不够吗?
大鹏岛面积不大,只是个悬水小岛,因形似传说中的大鹏鸟而得名。岛上不仅有郁郁葱葱的树木,重重叠叠的古屋,还有纯朴的民风,浓浓的古韵。这是一座充满神奇、神气和神韵的海上故乡。
大鹏岛最具性格魅力的是那些百年老宅。一律是黑瓦石壁封火墙,在青山禄水的背衬下,仿佛是一本被海风吹散了画册。特别是在清凉的月光里,古村落更像是画在纸上的水墨,墙白得像宣纸,瓦墨得像乌贼墨。
在世人的眼里,大鹏岛已经有些陈旧了,石墙上爬满了藓蕨植物,木雕砖雕上布满了百年尘埃。巷道狭窄,屋内屋外总是黄昏的光线,眼帘里除了破败朽烂的老屋,还是空寂僻静的老宅。要不就是残破荒凉的祠堂,空无一人的弄堂。如一部收藏了几代的水墨长卷,更像滩涂上废旧的渔船,是那样的凝重而又真实。
其实,这种窳旧和残缺,更具有审美的可能,更能打动世人的凡心。反正,我是在这个静寂的小渔村里,在漆黑阴暗的老房子里,真切看到纤尘不染的月光的。那时,我的心像被人狠狠地捏了一把。这是童年里童话里的月光,这是我那遥远的廿卅源的美好月光,令人思乡,令人怀旧,令我想找一张宣纸,去案头泼墨写一首一剪梅。
我知道在云雾飘渺的东海上,还有好多这样的古村落深藏在海上的仙山里。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就散落在那些石屋、宗祠、家谱和风俗民谣、渔歌号子之中。它们就像一个个谜语,在大海中年复一年地沉默着,让人无法猜透。在舟山的这些古村落中,我最喜爱的是大鹏岛。这不是因为它有舟山保存最完整的民居民宅,而是因为我在大鹏岛看到了一片纤尘不染的月光,就是我童年时的那片如水如洗的月光。
那是一个风吹叶落的晚秋,村里空无一人,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显得十分安然和宁静。我沿着古老的村巷踱着,看见的是小河边洗衣洗菜的老妇,身背渔箩的赶潮人,赶着山羊的老农,还有的就是老宅里的棕衣棕蓑瓦楞草,晒在门前的渔网和庭院里的葡萄架、桔子树。
我悄悄地走走停停,没敢去惊动他们。因为大鹏岛是他们的,而我只是一个异乡游子。走累了,我就挑了幢老房子走了进去……
这是一幢四合院式的瓦房建筑,砖石砌墙,院墙高筑,瓦落台门,颇具气派。墙宇是用光洁坚硬花岗方石垒成的,石间缝隙用沙灰粘连,虽经百年风水的冲洗,仍旧显得异常牢固。院内是天井,中间是个厅堂,两侧为厢房,再由两厢房向前延伸,为灶房、厕所等小屋。房子是木质结构的“走马楼”,上下二屋,画榫雕栋,十分气派。引起我注意的是那雕花的石窗,有圆有方。窗内有图案,是用浮雕、圆雕等手法雕成的,既能通风采光,又能防火防盗。图案都为龙凤、蝙蝠和鱼。
不知不沉间,天渐渐地沉下来了。老宅的主人是个70多岁的老人。老人说,你住下吧,条件不好,但干净。我选择了有四进院落的百年老宅,睡的是一种叫七弯凉床的雕花古床。这样的房间大都是花格子的木窗,一推开就可以看见白墙黑瓦的民居,后面是高高低低的青山,左边是一片隐隐约约的小岛,而前面的港湾里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安顿行李下楼时,首先看到是屋檐下倍感亲切的燕巢,和挂在廊檐下的鱼鲞。它同我的廿卅源老家没什么区别,不同是腊肉换成鱼鲞。吃饭时,当然少不了这种鱼鲞,蒸锅里飘过来的香气,就已经让我直流口水了。我的心胸彻底打开了,喝了三五斤老酒,直喝得头重脚轻。老人说,晚上没别的,你出门去看看月光吧。
这是,天已黑得如一团乌贼墨,眼前站在着寂寞无声的幢幢百年老宅,四下里静得让人心醉。偶尔会传来几声狗吠声,和着老人的咳嗽声,让已经十分静寂的小岛,更显得出奇的安静。就在我一愣神之间,一缕月光就从老房子的顶上漫了过来,像一盆凉水浇了我一头一身。月光流到了地上,像秋霜,似宣纸,直入我心田,一下子把我心灵上的尘埃洗得干干净净。我感觉自己纯洁如婴。
夜里,独自一人,坐在空寂的老屋里,或躺在七变凉床上,月光就会从木格子花窗里,洒落过来,洒在我单薄的青衫上。我想这样老宅里,应该演义过许许多多动人故事,发生过一出出美丽的传说。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身穿丝绸的年轻女子,悄然无声走上楼来,对着窗外的海风,轻叹着心中的压抑。这是的窗外,纸灯笼应该照着廊檐下的一树落花。后厢房里还会在微雨中传来了三两声越剧清唱……
其实,大鹏岛从明清以来,一直是舟山通向大陆的重要门户。在水运时代,与镇海隔海相望的金塘岛,是定海乃到舟山走向宁波、杭州的桥头堡,通向大上海的主要航道。无数的东海渔鲜,无数的福建木料,无数的商界名人,就是从这样的小岛走入上海滩,融入大世界的。世居老屋的78岁的刘老太,侃起当年的场景,飞扬着满脸的骄傲。据岛上刘、胡两家大姓的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多系明清两次海禁后,从宁波奉化、慈溪、镇海一带迁徙而来的。也许他们的血液里本来就流淌着闯荡江湖的勇气,一旦变成了船舱上的民族,他们迅速摒发出了闯荡江海的英雄气慨。据史料记载,当时大鹏岛上的汉子,十有八九从事的是海上运输业。他们上到江苏上海,下到福建广州。有的甚至远涉东南亚……那时的大鹏岛与金塘岛的水道里泊满了南来北往的船只,码头两侧鱼货行、鲜鱼铺、酒楼、旅馆鳞次栉比;商人、渔父和美女来来往往。因在水运方便,金塘各地生产的鱼鲞、鲜鱼从这里运向杭宁沪和福建省各地,沿海各地的竹木、柴炭和山货从外面运上小岛,转运沿海各重要商埠……这时的大鹏岛,充满魅力和生机,一座座老宅里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一次次茶酒聚会,谈经商之道。雕花的木格花窗,见证过一江海水千百年来地流淌,证明着一叶叶风帆像日历一样一页页翻过,记录着水运时代的海洋文明。
然后,仅仅过了几十年,大鹏岛冷落了。时间就是这样的冷漠与无情。昔日那么奢华精致的一幢房子,如今却破败朽烂得摇摇欲坠。当年富甲一方的房主,只剩下的一个孙子,却成了破衣烂衫的孤寡老人。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吗?我不知道。原先进进出出热闹非凡的老宅,已经空无几人,偶尔会有几个老人在门前晒晒太阳,浑浊的眼神里只有对世事更迭的冷漠和无奈。一座座烟熏火燎的老宅,寂默无声地站立在小岛上,像一个个年老色衰的弃妇。唯有挂在大堂上的那些先人们的老照片,才能诱发出我们对昔日所有关于繁华的想象。
但这里有我们熟稔亲切的生存场景,能嗅到牛粪柴烟、咸鱼烂虾等浓浓的故乡气息,能找到家园的亲近感和文化的认同感。这里是家,是故乡。有时候,中国是可以筒化为一片廊檐、一声乡音和一句乳名的吆喝、一种小吃的滋味, 不经意的时候都会让游子肝肠寸断。
一位异国返乡的老者,曾带他的孩子在村中策杖而行,告诉孩子他曾在这里听越剧,曾在那片滩涂捉过弹涂鱼……忽见一老翁远远地招呼:阿德哥,你不是阿德哥么?你可回来了,我可同你撑过小舢舨呢。满头白发的老者恍惚摇头,但两眼已漠糊,泪水早潸然而下了。
第二天,下起了沥沥秋雨,屋檐下挂起细细的水帘。我站在廊檐下,看着对面一进老宅的雕花窗棂上,结满了蜘蛛网,粉墙上爬满了缠绕在一起的藤蔓……我久久无语,只能寂寞着,让一种对妩媚古村的情欲,像野草一样的在自己的心里疯长,是的,是情欲,是对大鹏鹏岛这位迟暮美人的死心塌地的迷恋。
我离开大鹏岛时,雨还没有要停的样子,小岛上的秋雨一下就是无休无止。我的心却像风筝一样的飞了起来,掠过了大海,掠过了廿卅源老家的空庭……当我回到大鹏岛,面对曾经美艳绝伦的小岛时,我突然想起一位诗人的诗:看起来/我更爱她备受摧残的容颜……
是的,在这古老的村子里,在这杂草丛生的深深庭院里,在那入定禅坐的老人身上,我看到了先民们对人生的精细与诚恳,他们从不敷衍,所有的创造都围绕着耕读渔樵的理想家园。我的旅行像是回家,到了这里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陌生感觉。可我还得回到城里去,回到家去,因为那里有我的爱人和孩子……
但廿卅源的故乡是无法回去的,老家只能放在心上。我只能在这海上的故乡,在寂寞的黄昏里,写下这些苍凉的文字,让我的心灵抵达我的故乡。其实,海上的故乡也好,廿卅源故乡也好,所有的故乡总是幽暗寂寞的,都像发黄的老照片,只能存在你我的心里。
是呀,你拥有了这海上的故乡,难道还嫌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