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才1957年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市渤海湾畔农村。1980年,他来到北京工作并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至今已在《人民日报》《中国海洋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北京文学》等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400余首,并有多首诗歌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等报刊举办的诗歌大赛中获奖。
姜振才在海边生活了20多年,对大海有着浓厚的感情,正是这种挚情挚爱,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和灵感。诗集《彩色的情绪》中,收录了30多首作者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海洋报》等报刊上的海洋诗,品读这些海洋诗,不时被诗人的诗情所感染,被他的诗句所打动。如《梦里潮声》:“梦里潮声/如稔熟的乡音/浮动记忆中那片深情的海/打湿我眷恋的眼睛/和一生蔚蓝的诗情。”诗行中跳荡着对大海勾魂摄魄的思恋之情。
形象出佳句。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古往今来,凡是有生命的诗篇,都离不开生动的艺术形象。姜振才海洋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意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形象的捕捉,形象的描绘,形象的言志。他的海洋诗中,形象鲜活的句子比比皆是:他写鸟岛:“是哪一只鸟中的哥伦布/发现了这座美丽的小岛/千里迢迢来到这块净土/生息、繁衍/塑造出小岛的奇妙//……鸟因有海能与浪花竞美/海因有岛能与白云比高/鸟是人类的朋友/岛是祖国的一角”。他写海港:“一幅巨大的抽象派油画/涂抹在蔚蓝画布上/遒劲粗犷的线条/交叉立体遐想”。他写渔歌:“璀璨的渔火/孵出发芽的渔歌//生来就是水上植物/水性很好”。他写渔家:“白墙青檐红瓦/窗含波涛烟霞/四季听海鸟欢歌/白昼与海浪对话”。他写织网:“网绳轻舞似蜘蛛拉线/梭板悠悠如蝶飞花间”。一串串形象的诗句,令人赏心悦目。
姜振才的海洋诗从本质上讲是传统的,风格自然朴实,通俗流畅,但也弥漫着现代气息,明朗而不浅白,深邃而不晦涩,我特别喜欢诗集中的一些短诗,如《鲸》:“若是沦落滩头/小小甲虫/也敢啃你的骨头”。诗虽短,却内涵丰富,令人品味再三。
生活的大海美丽而深厚,只有深入海底,才能采撷到晶莹的珍珠,祝愿姜振才不断积累,默默耕耘,在继承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个人风格,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创造力,努力开辟通往诗歌艺术之宫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