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海禁文化遗存挖掘

小沙海禁文化遗存挖掘

来源:夏志刚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4:34 

在长达数百年的海禁历史上,舟山群岛各地尤其是舟山本岛,历次海禁前后在沿海发展、港口建设、船舶建造、航海技术、航路开辟、政治联结、文化传播、商品生产、贸易互利诸多方面,留下了丰富而值得珍视的海禁文化遗产。

在定海小沙的光华社区、庙桥社区范围有大量的海禁历史相关文化遗存,较为有名的主要有吉祥寺遗址群、复翁堂、缪燧祠、全福寺,这4个均相对集中,尤其是复翁堂、缪燧祠(小沙大庙)仅相距不足百米,却分别代表着明清两代海禁。

一 吉祥寺遗址群

1.吉祥寺。古称“九峰山吉祥寺”,坐落于定海西北连绵群山——“九峰山”下。

宋嘉熙三年(1239),昌国籍参知政事(丞相)余天锡,向朝廷申请“显忠崇孝”的匾额赐给吉祥院,以表旌扬。到冯福京编纂《大德昌国州图志》止,吉祥寺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田产达4514亩,地616亩,山7342亩,僧人逾千,规模空前。“(吉祥寺)层观杰阁,金碧辉煌,茂林修竹,荫荟蒙密,为一方名刹,咸谓之‘小天童’”。这一浙东名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海禁迁徙于慈溪县车厩。

2.香柏岩。香柏岩是吉祥寺的前身,“九峰山吉祥院,()县北六十里,唐开元中(713-741),高僧惠超居是山香柏岩,草衣木食,遂开此山。其岩高峻不可到,时闻钟磬声而已。”九峰山香柏岩人迹罕至,但凭惠超的精苦戒行和禅修开创了该寺。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寺院正式更为“崇福院”。现小沙与双桥交界的山岭之上,仍可找到香柏岩,且有“放生池”遗迹。

3.石佛庵。是吉祥寺的后续。“石佛庵,在城北三十里外,上有香柏岩,左有花粉山,旧名吉祥寺,国初徙寺于慈溪县车厩,存一水池,名曰放生,置一石佛于水心,凡僧圆寂,焚骨化灰扬于石佛之首,谓之接引弥陀。洪武二十五年(1392),僧法通从溪回探,见石佛浮于水上,复辟是庵。年久颓废,天启元年(1621),僧如登重建。”石佛庵虽在“文革”中被毁,但佛首仍在,庵址两迁后在现大周岭南侧。

4.寺岭。是从定海县城到吉祥寺的必经之路,宋时县城到吉祥寺有六十里,元时县城到吉祥寺三十里,就是寺岭过来的这条路,驿道是宋元期间吉祥寺香火鼎盛时所修。现从定海城北过叉页河越长春岭,这一条古驿道依稀尚存,残亭断桥卵石路。

5.新华老街。石板街,被称作小沙的老街,一里长的石板街由单块四方的白石板铺成,石板两边是各半米宽的卵石路基。石板街北到庙桥后,过庙桥再往海边的码头,还有一段在山边田畴中的石板路,也是香道,是从水路到吉祥寺的道路,这一段就是小沙乡民中传说的“长石板短石板”。

二 王国祚和复翁堂

1.王国祚。王国祚(1386年前后在世),定海浦东人(双桥狭门村)。海禁遣徙之命下时,“通邑哗然,祚奋趾扬袂语同难者曰,丈夫值今日弗鲜效尺寸力为桑梓谋,奚以为人,遂兼程赴金陵(南京)面陈”。明太祖朱元璋“悉其不当尽徙之状”后,答复“看得尔处有好田地,许尔辈搭屋居住看守犁耙,贼人登岸,自备刀枪,杀了来说”。国祚回乡传太祖旨,是时,外岛内迁已毕,唯舟山岛尚存8805人未迁,就不再内迁,遂置二里四村。民众感佩,称其为“复翁先生”。

2.复翁堂。复翁堂位于小沙光华社区王家村,原为王国祚居所,后乡民感念送匾“复翁堂”,现为王氏祖堂。清初大内迁时被毁,1688年建定海县后重建,1984年被列为舟山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复翁堂,虽只是一个家族祠堂,但里面供奉的王国祚却见证了明朝舟山的海禁史。

三 缪燧祠

1.缪燧。字雯曜,号蓉浦,江苏省江阴县申港镇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从山东沂水调任定海知县。先后发动民众修筑海塘23条,垦田万余亩,革除苛捐杂税,行“一条鞭法”,规定“百姓可分期交纳,无力交纳者,由官府垫付,秋后补交。”涂税本由渔户负担,后海涂多被强横者占去,燧查实后,一一免除。燧任内体恤黎民,奖善罚恶,诸如代民赎身,助人成婚,诲人子改过等,百姓皆尊而亲之,称为“外公”。康熙五十四年(1715),全国郡县考绩评为一等,升宁波海防总捕同知,兼定海、鄞、慈溪、镇海四县知县,不久升杭州府同知,未就职。《清史稿》有传。

2.缪燧祠(小沙大庙)。康熙五十一年(1712),定海士民感缪燧惠泽,集资建“生祠”,缪燧谦而不受,改为“蓉浦书院”。康熙五十五年(1716)三月初三缪燧逝于镇海任所后,民众坚请留葬,礼部批示:“遗骸归葬故里,定海建衣冠冢。”康熙五十六年(1717)十一月,衣冠冢成,巡抚余元梦书“其人如在”墓碑。冢在北郊普慈寺旁,今毁。小沙庙桥社区的大庙,据考证,本是缪公生祠,但缪公坚辞不受,而庙已成,故至今仍无庙名,现改为“缪燧祠”,这是舟山境内唯一的缪燧纪念地。

四 抗倭遗迹与抗英纪念地

明代海禁,主要是为了防倭备倭。而清代海禁,原为防备前明残余势力从海上进攻内地,然而历史的发展却最终导致了外侮,舟山曾发生两次英军入侵。舟山现在的抗倭()遗迹恰是最好的见证。

1.沙峧山抗倭遗址。沙峧山,在今小沙滨海社区,西临长白港。嘉靖三十七年(1558)一月,总督胡宗宪计擒海寇汪直后,余党毛烈等踞岑港。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把总章延廪在沙峧一带引兵设伏,又约水兵合击,倭寇残部在沙峧、长白港一带被彻底剿灭,此役是明朝舟山抗倭战斗的最后一仗,沙峧山是明朝舟山抗倭战斗的最后一个战场。

2.义冢地滩。小沙滨海社区沙峧山、后湾山、笔架山为相互连接的一座山脉,明清之前已与舟山本岛连为一体。此山脚下有两处“义冢地滩”,一处在沙峧,一处在毛峙,旧时多坟墓,一度也成为幼年夭折者存尸之所。疑为章延廪在此大破倭寇时,殉难的明朝军民的集体墓葬区,这也可以解释“义冢”之称的缘由。

3.抗倭设施。小沙境内仍存有很多抗倭设施的地名,“奇岙(即今峙岙塘)在舟山所西北,本名大沙。嘉靖中,御倭要地也”。烽堠类的如滨海社区伍佰岙村炮台岗山上的烽火墩、邵家岙村的擂鼓山,庙桥社区的寨湾里、烟墩下等地。营房类的有郎家台、峙山台、鹿脚跳台等。

4.全福寺。在小沙大岭的山路边,有“全福寺”,供奉着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勇士全福,全福与姚怀祥被后人称为“定海双忠”。定海知县姚怀祥亲乘小船前去英军的炮船交涉未果后,派典史全福去乡间招募乡勇,自己则带兵在城内与英军血战。定海城陷,姚怀祥投池殉国,全福回衙,于是取酒自饮,待英军冲入,怒而大骂:“我大清国岂容你等小丑! ”乱中砍杀英军一名,后被围砍而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