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海参消费市场的转折年:机遇挑战并存
“三公消费”对海参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造成市场低迷的同时也把海参行业隐藏的问题显现出来。对行业经营者来说是个坎也是一条路,2013年是海参消费市场的转折年。
撰稿人 郭金凤 蔡章洁
“2013年是中国海参产业最难忘的一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在第二届中国海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报告海参产业近况时展示了一个让人难忘的事实——2013年7月,中国的蛟龙号深潜7000多米,捞到了3只海参。这其中因素,除了科学方面的原因也有商业原因有待业界同仁思考。自然捕捞仅占海参消费市场的一部分,占市场大头的还是养殖的海参产业。
今年“三公消费”频频被业内人士端出来作为市场低迷的挡箭牌,海参作为典型的高档水产品也逃不掉“三公消费”的影响,但是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三公消费”对海参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造成市场低迷的同时也把海参行业隐藏的问题显现出来。海参制品单一,经不起市场波折;海参产业规模急剧扩张,海参养殖背离可持续发展要求;北参南养的持续升温,短期供大于求问题显现;规范三公消费的系列措施对海参市场产生的长期影响等等问题都是需要海参业内人士共同去探讨、解决。
7月18日,第二届中国海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也应势在大连召开,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张玉香、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教授、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厚刚等专家学者、企业家就海参行业的发展方向作了报告和讨论。
产业现状:20万吨,300亿产值
关键词:重营销 病害损失 国内主导
崔和:
国内消费的海参以养殖为主,总结一下海参产业特点:1、产值高,利润可观;2、大型企业多、品牌集合度最高;3、海参媒体宣传、广告、营销超过其他水产产业。
2012年国内海参养殖的三个主要区域在市场上的地位是有差异的,辽宁作为重要的主产区,继续主导全国的消费市场;山东作为最大的产区和销区,影响全国海参产业整体走势;福建作为重要的补充,起到缓冲、平衡的作用。
2012年,我国出口的海参量为1236.3吨;出口目标市场有: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韩国等。其中香港约占63.1%。海参在其他国家一直未开发利用,应该合理开发利用。
王印庚:
自上世纪80年代海参苗种繁育成功,我国的海参产业发展迅速,并实现了海参南移、东参西养的发展格局。目前海参育苗场7000余家,苗种产量800亿头,养殖面积200万亩,产量20万吨,产值300亿元,成为我国海水养殖单品种产值最高的种类之一。
产业发展的三大生命线:规模+质量安全+疾病。疾病频发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2004-2013年海参每年损失30-40亿元。海参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有苗期胃萎缩病、越冬期囊膜病毒、烂边病、化板病、腐皮综合症等。
柯亚夫:
大家可能觉得进口海参对国内生产的海参冲击很大,其实不然,现在进口海参越来越少,很多国家的海参都被捕捞殆尽了。20年来进口海参情况:1993年4万吨;2003年2万吨;2012年1万吨,其中正常报关500吨,95%走私,目前海参进口,走私是一个问题。其中从美洲进口量为4000吨左右,非洲为2000吨左右,亚洲和大洋洲为3000吨,欧洲为1000吨。经由台湾、香港、新加坡,或者直接运到中国大陆。
质量标准:糖干海参不被允许
关键词: 掺假 盐干海参 糖干海参
王联珠:
刺参加工是以干刺参为主,干刺参约有70%的市场占有量,以深加工产品为辅,如即食刺参、冻干刺参、海参胶囊、海参肠卵胶囊、刺参口服液和刺参罐头及刺参多肽胶囊等。
目前加工海参存在问题:加工工艺落后,缺乏质量评价体系;加工者掺杂使假、牟取暴利的行为屡禁不止,刺参加工中过度加盐(掺盐量高达60%-80%),掺糖(掺糖量达30%-50%),添加其他不明物质,用于增加产品质量,坑骗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缺少科学的刺参标准来规范生产、监督市场等,导致每年因掺杂使假问题造成刺参产业经济损失达数亿元。鉴于上述问题,亟需开展刺参产品标准化研究。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以书面形式向卫生部递交《关于市场中糖干海参问题的情况反映》,2011年3月24日,卫生部明确答复:“生产经营干海参,应当执行《干海参(刺参)》(SC/T3206-2009)标准,不允许使用除食盐以外的其他食品添加剂。”
根据分析、验证结果,确立了干刺参中粗蛋白含量为特级品≥60%、一级品大于等于55%、二级品≥50%、三级品≥40%,干刺参的水分≤15%。
综合生产工艺及终端产品中盐分含量,允许适度用盐,反对过度掺盐,确立干刺参中盐分含量为特级品≤10%,一级品≤20%,二级品≤30%,三级品≤40%。
在SC/T3206-2009《干海参》标准中确定淡干刺参中水溶性还原糖≤1.0%。在国家标准《干海参》中规定干海参中外源性总糖≤3%。
至2013年2月,已经完成的海参系列制品标准情况如下:
发布实施:SC/T3206-2009《干海参(刺参)》、《无公害农产品 海参检测目录》;报批稿:国家标准《干海参》、行业标准《盐渍海参》、《即食海参》、《冻干海参》;送审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海参》
柯亚夫:
海参行业的规范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行业内江湖标准流行,海参产品标准不科学;干海参加工流程标准缺乏可操作性,QS认证虚伪,质量监督缺失;海参行业期待科学质量管理。
针对海参的可持续发展,我最想发的声音就是质量标准工作。比如明明我们的消费者吃海参并不是为了蛋白质,但是用蛋白质来衡量海参标准,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误导,老百姓追求的标准和科普追求的不一样,这就是很麻烦的事情。海参应该是属于保健品属性的,建议换个思路制定标准。
崔和:
北参南养从2011、2012之后新闻媒体报道的负面消息多一些,正面的消息少一些。2011-2012年福建海参受到了很大冲击,北方不收购,让南方海参产业非常难堪,最后福建人以自己的智慧成立了加工厂,不过和北方相比规模很小。而后,在原来的冷库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海参交易中心,而且中国民生银行起了一个推动的作用,提供贷款支持。这也是逐步在完善产业健康发展的过程。
北参南养对整个产业的影响要正确评估,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阶段,要适度控制产业的整体规模,主动规避市场风险。一看当地市场消费的潜力,例如福建的海参今年市场的价格好于山东,说明当地有海参消费潜能。二是海参南养是对产业的重要补充,南方不会主宰海参市场,因为不能越夏,即使育苗成功,但海参的亲本也离不开北方,制约因素决定了南方养殖海参的地位。三是产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引导,可以通过建立海参价格指数来指导产业。
韩承义:
宁德市刺参养殖试验始于2004年,直至2009年才取得突破并形成产业。2009-2010年产季由于水温适合,养殖获得了良好效益。2010年养殖快速发展,但由于水温偏低,效益不如上一产季。2011年宁德市养殖网箱超过15万箱,较2010-2011产季翻一番多。由于种苗与饵料需求量大,价格上涨的同时,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水温偏低,刺参生长缓慢,养殖成本高,出现了刺参“卖难”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无序发展,养殖规模发展过快;另一方面当地无海参加工与经销企业,只要靠北方客商收购,缺少市场话语权。
但福建海参产业有它的优势,未来在市场上会不断提高,但是市场份额提高不是和北方抢市场。原来福建没有海参消费习惯,随着我们自己养殖规模的扩大,现在我们南方也吃海参了,南方消费力是很强的,如果南方海参开拓的好,不止200亿,300亿,1000亿的产业也是可行的!
新的事物出现总是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的,尤其是北方人觉得突然南方出来海参产业不适应。每年都有很多北方的收购商过来福建收购海参,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收购商可能一面骂着南方刺身的品质不好,另外一面把收购的刺参以辽参的名义牟利。
市场消费:长期看海参市场供不应求
关键词: 遏制公务消费 中低档产品 回归理性
崔和:
今年年初以来,大部分高档酒店消费遇冷,高档水产品价格大跌,相比起鱼翅和鲍鱼,海参受到的影响还算比较小,因为相对来说海参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两者兼具,因此相对稳定。在这个事件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三公消费的影响是具有长期性的。
而在消费市场上,我们还要充分认识一点,我认为2013年是海参消费市场的转折点。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对商务宴请进行有效限制,遏制不合理消费、浪费,特别是公务消费,对高档酒楼带来了不利影响,也给短期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影响有限,比如在北京,高档酒店遇冷,但是一些中低档的酒楼消费还增加。长期来看,这有利于规范市场价格,消费市场回归理性,有利于老百姓消费的增长,家庭消费相比起过度的公务消费,在未来消费的增长是可持续的。
柯亚夫:
近期价格下降,销量下滑是局部现象,总体需求会增长,长期看海参市场是供不应求。
专卖店数量及销售量不断增加,餐饮消化比例下降;作为保健品,电子商务,甚至传销的也开始经营海参。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扩展;品牌经营利润下降,业主退出率高。理性消费增长;冲动消费、面子消费、礼品消费下降。
海参行业现在的利润结构不利产业发展。养殖环节利润过高,流通环节利润太低,限制了品牌的发展;批发毛利5-15%,零售毛利30-40%(远远低于奶粉60-80%,服装鞋帽72-90%);
目前海参行业是一个高成本、高诉求、低利润的行业。
市场营销:中国海参进入白银时代
关键词: 转型 电商 电视购物
何足奇:
2008年至2012年是海参行业快速膨胀的五年,也是海参品牌风起云涌的五年。从獐子岛、棒棰岛、晓芹等海参品牌三足鼎立,到如今群雄混战,海参营销到底走向何方?
支撑海参高增长的六大支柱(三公消费、餐饮需求、商务往来、养殖暴利、掺假牟利、概念炒作)已经大部分崩溃。海参企业重客户,轻渠道;重产品,轻品牌;重价格,轻推广的营销短板疲态尽显。2013年,海参行业必将是郁闷的一年,也是酝酿新战略的一年,更是行业显示出分水岭的一年。
海参在经历了黄金五年的辉煌之后,现阶段是进行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重装上阵,经销商自我调整,实现渠道下沉以更好掌控市场变化的时期,转型、调整成为行业关键词。
2013年中国海参进入五年黄金发展期之后的白银时代。海参行业在价值回归的过程中,整个市场也将发生以下改变:
1、海参大众化、品牌碎片化趋势明显,海参消费理性回归,向社会主力消费群体靠拢;
2、海参消费将出现少有的价值洼地,尤其在大众化家庭消费市场、商务养生消费市场;
3、创新与横向行业整合将成为海参行业的竞争关键词,传统海参行业的压库、提价、控货以及产品概念炒作在新的市场背景下出路越来越窄;
4、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即随着市场重点由政务转向商务市场和大众市场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海参市场,高端品牌之争已经尘埃落定,而中小海参企业做全国性高端品种的机会性渺茫,只能在局部区域以提升品牌、赚取高利润和干扰竞品为目的进行高端产品运作。区域品牌主要以区域消费市场为根基,形成地方势力。品牌将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的第一要素。
行业在最困难的时候企业要练内功,只有在困难的时期练出的内功,才能经得住考验。
乐峰:
传统市场硝烟弥漫,竞争的加剧导致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拓展新兴市场已经迫在眉睫。
电子商务是拓展市场的有利战场,据淘宝网数据,2012年海参全类目交易合计成交约9238万元,62.8万件,14.22万人次购买,品牌数增加至110个。好当家全类目合计成交约3421万元,21.1万件,4.8万人次购买,品牌占比达37%。好当家电商产品客单价全网最高,销售量第二(天猫商城)。
不过按照我自己的经验,海参的电子商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还未形成全网营销的立体作战体系;刚刚探索出一条解决线上和线下冲突的办法;资源整合方面需要更加完美的运营体系。
王晓芹:
我觉得信息化将来对我们海参产业的发展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所以我们经营者应该重视。好当家以他的网上销售为例子作了一个很好的介绍和示范,今天我把晓芹从去年到今年一年来走进电视购物的一点感想分享一下。
我觉得电商不仅仅是网上,而且是电视购物大家也应特别重视。一个小体会就是去年年底进入电视购物的时候,在大连的热天,用仅仅40分钟的时间我们获得了接近100万的销售额,当时让我非常的惊讶,这让我想起我16年前站在大连商场的柜台上,从早上到晚上不停的卖甲鱼,卖了3万元钱,我乐得一宿没有睡着觉。
今天电子商务和电视购物的变化真的是颠覆性的变化,这让我重新认识以前我误解的电视购物。很高兴的告诉大家从去年到今年,以电视购物的形式,我们上半年取得了两千万的销售额,在传统平台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整个公司上半年的销售额递增了18%,其中电视购物就增长了11%,传统的渠道增长了7%。
对于晓芹这样一个亲民的品牌来说,能够超前的进入电视购物,走进央广,走进快乐购物,这时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不要在同行业里打打杀杀,不要把眼睛老放在同行业,当你走出一个圈,跳进另一个圈的时候,就会发现用他们一点点的经验注入我们的企业就会获得无限的获利。
可持续发展:原产地保护和生态保种迫在眉睫
关键词: 原产地 即食化
蔡建军:
海参产品来源各异、不同生长环境海参的产品品质是有差异的,目前国内销售海参产品的原料来源主要为:大连海参,山东海参,福建海参,国外海参。海参原产地的区隔和标示迫在眉睫。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獐子岛集团的发展理念,獐子岛集团发展理念是低碳、生态、可持续。我们遵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人类包括其他生物参与到生态链里面,没有让它正常发展,才会让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挑战或者打断。回归到原始生态,保护性开发和利用才是我们这些从业者最应该注重的事情。
吴岩强:
关于海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想讲两个观点。第一是种质退化的问题。棒棰岛建设和管理着国家的刺参原种场,原种场是纯粹原生态的概念,但是原种不一定是良种。我们应该把原种打造出来以后建立一个生态保种库,提高种质质量。
现在养殖中历代繁殖,给海参产业带来什么问题呢?海参病害。为什么出现海参病害,实际上和种质的健康状况有关系,种质在不断退化,抗病性就会降低,就会有非法添加,种质问题是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产业发展我觉得还应该考虑到海参的即食化问题。海参在山东、大连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食品,都会煮会发,但是我觉得即食化是我们所有海参产业将来发展的方向。干参产品永远不会消失,但是真正让更多内地人吃到海参,要从即食化的方向着手,通过更多的开袋开瓶开罐马上就可以食用。
干海参的发成非常繁琐,而且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不愿花很多时间加工,他们将来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体,所以即食化是企业,也是产业发展的方向。
王印庚:
海参产业能做多远,我想有三关。
第一关就是规模,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的效益以及持久性要做一个真正的评估,这种评估首先是规模。任何产业,每个品种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探索时期,走向发展时期,高峰时期,以及后面的理性发展时期。我想,海参已经到了理性发展时期了,不能一味的追求规模,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品种都经历了相当惨痛的教训,从最初的高价格到最后有些甚至都不能经营,后来经过调整优化,转化为理性发展。
第二关就是水产品安全,这涵盖了生产中的质量把关,不能使用违禁药品。还有加工好的品质,老百姓花的钱必须是物有所值,推向市场必须经过这一关。
第三关是病害控制……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4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