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海鲜并非百分百环保 石斑鱼等位列“避免进食”

来源: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3-08-30 11:22:44 

“避免食用养殖海鲜!”上月出炉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海鲜选择指引》(见图),将养虾、青斑等大众常吃的养殖海鲜列入“避免进食”的红色警戒类别,令港人十分诧异。专家表示,部分养鱼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可小觑,呼吁市民选购时认清品种,“三思而后买”。
《海鲜选择指引》将逾70种本港常见海鲜分为绿色“建议进食”、黄色“想清楚才进食”、红色“避免食用”,其中养殖海鲜竟佔“避免进食”类别的1/3。该会高级环境保护主任杜伟伦解释,养殖海鲜同样会因鱼苗来源、饲料和渔场管理不善等问题破坏生态,因此对养鱼颁出禁食令。
杜伟伦指,不少养鱼户从野外捕捞鱼苗,或捕捉未成熟的幼鱼饲养,待成长后投放市场。表面上是人工饲养,实际上会使野生海鱼大量减少,最终导致海产量下降,海洋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现时,东南亚多种斑类均以上述方式养殖,因此也被基金会列入“避免食用”类别。
在养殖场方面,很多亚洲养殖场都是铲平红树林后开垦而成,严重地威胁附近生态。另外,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如无妥善处理药物和化学品,也会破坏自然环境。杜强调,部分养殖场无排污系统,鱼粪便或残留药物会积存在附近,污染水源。所以,对野生海鱼“口下留情”,转食养殖海鲜绝非等于100%环保。
该会香港分会今年2至5月抽样巡查显示,港式酒楼、海鲜档及超市分别有51%、50%及39%,出售属红色警戒类别的海鲜,反映市场环保意识仍然薄弱……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49446.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