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学院科考船“浙海科1”号在青岛下水
8月11日,随着最后一条缆绳的解开,浙江海洋学院“浙海科1”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缓缓驶出船坞,顺利下水。据该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船是一艘集科研教学为一体、可满足沿海综合调查需要的作业船,结束了浙江省没有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历史,为浙江省海洋科学研究、海洋人才培训提供了重要平台。
■记者 马云
多种装备满足科考需求
浙江海洋学院船舶管理中心老师罗殿军从去年10月10日“浙海科1”号开建起,就一直参与其中,看着这艘船逐渐“长大”。
罗殿军告诉记者,刚刚下水的“浙海科1”号船长36.9米、宽7.8米,总吨位290吨,最高航速12节。“虽然这艘船吨位不大,但‘五脏俱全’,船上设备、仪器精良,适合在我国东海海域进行科考活动。”
据了解,“浙海科1”号船的主甲板上设有2个湿实验室,主要用于海底测量、海水成分分析、海洋生物取样等。实验室内还设有一个直径为700毫米的实验用竖井,在竖井内吊放了装有实验传感器的吊笼,各种仪器可以直接放入大海,“聆听大海的声音”“掌握大海的脉象”。
在“浙海科1”号船二层甲板上设有1个干实验室,主要用于分析与记录海洋气象环境监测中船舶航行的轨迹与风速、风向、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以及海底地貌扫描的数据等。
此外,该船还配备了折臂吊车、水文吊车、多功能绞车、地质绞车、A型门架等常规科考基础设备,还搭载有浅地层剖面仪、多波束、彩色水平鱼探仪等各类装备。
船上还为后甲板的作业设备配备了作业设备集中显控台,可以将各甲板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集中显示,完成对多用途绞车、A型门架及钢缆地质绞车的操纵。
获取“最新鲜”的实验标本
“浙海科1”号海洋科考船是一艘集科研、教学为一体,满足近海、近岸要求的综合调查作业船。罗殿军说,它将用于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海上教学实习,近海海洋气象、化学、生物、地质、环境、水文等多学科综合调查和潜水钻探,以满足海洋物探调查需要。
目前,浙江海洋学院每年有很多涉海类项目需要在海上进行教学、科研、实训等活动。该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王贤恩说:“过去,我们都是租用渔船,存在功能不足的问题,很难满足生态调查及其他海洋科考的要求,调查结果的精确度也会受到影响。”
罗殿军则表示,租用的渔船没有实验室,不便于采样和标本储存,一些实验标本,尤其是微生物标本,拿回到岸上再进行试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有的还会死亡。如今的科考船上有了专业实验室和超净实验室,可以用“最新鲜”的标本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准确率会大大提高。
另外,该船的主甲板上建有一个可容纳40人的多功能室,“这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海上教室。”罗殿军说,老师、科学家可以在这间“教室”里给学生现场讲课。船上还装有视频显示仪器,能让学生清楚、直观地看到科学考察情况和船舶运行情况。
申请加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目前,“浙海科1”正在青岛进行为期2个月的水上调试。调试完成后,科考船将停泊在浙江海洋学院长峙校区海域,未来将在东海海域,主要在舟山海域开展近海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环境、水文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海上教学实习。
浙江海洋学院副院长吴中平在“浙海科1”号开建时曾指出,该科考船的建设,标志着学校向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又迈进了一步,为学校涉海类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罗殿军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并将于今年9月向国家海洋局正式申请加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822/642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