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有了“身份证”油补漏洞被堵上
为防范一些渔船骗领、冒领燃油补贴,福建省莆田市今年在全国首创“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112”做法,即建立一个渔业船舶标识牌管理制度,给每艘渔船安装一块专属的管理标识牌,开发渔船检验和渔船标识两个管理系统。这种信息化管理使渔船有了“身份证”,确保燃油补贴公平、公正地发放给渔民。目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正准备改进、完善“莆田模式”,再在全省推广。
渔船燃油补贴在申领、审核、发放过程中,存在一定疏漏,导致骗领、冒领现象时有发生。
一年一次的船检,是领取补贴的重要关口,船检合格才有资格领取油补。然而,由于船检员人手不足、关系户托人免检等原因,假船检现象一直存在。有了渔船标识牌,假船检就无法过关了。
不久前,笔者在湄洲湾北岸文甲渔港码头看到,船检员拿着“手机”登上“闽莆渔51807”号船。在仔细检验后,船检员用“手机”扫描了标识牌,然后直接在“手机”上填写检验内容,上传到系统平台。
“今后的船检,必须登船扫描标识牌,否则无法完成。每次船检都有记录,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倒查至船检员个人。”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士介绍,这样避免了船检员应检不检、乱检等行为,确保船检的真实性。
这种船检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以秀屿区为例,全区船检员12名,每年要检验4300多艘渔船,以前手写表格再电脑录入,工作强度大。新船检方法提高了超过20%的工作效率。
此外,领油补还要看船证。为骗油补,一些不法分子在已有船证的情况下,将渔船重新喷漆、改变特征,换个地方重新申领船证。如果蒙混过关,就可领到两份油补。比如一艘功率是260千瓦的渔船,每年可领取油补60多万元,由此可见,骗补将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渔船标识牌统一编号,与渔船一一对应。”湄洲湾北岸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林德仁大队长说,“这就杜绝了渔船重复办证的行为。为防止被仿造、复制,标识牌上还有防伪数字条形码,想要拆除也很难,一拆就坏。”
至7月底,莆田6500多艘渔船已安装标识牌。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还专门开发了渔船检验管理系统、渔船标识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渔船实施管理,执法人员用“手机”扫描标识牌后,“手机”将自动显示渔船登记照片、基本信息,一旦遇到冒牌船,马上就能比对出来,予以查处。(卞军凯)
后记 莆田对渔船标识牌的运用,将船舶检验等执法行为规范化、公开化,使那些有违纪违法苗头的人“不愿违、不敢违、不能违”。庸懒散、不作为等现象,在“电子盯人”、智能化监督面前,得到有效遏制……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819/64102.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