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防线应对水母来袭

来源:姜华荣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9:54 

姜华荣
8月5日,在北戴河浅水湾浴场内,游人们被许多搁浅在沙滩上的水母所吸引。这些水母大的直径有半米多,看上去新鲜艳丽,只是游人们不敢上前触摸。据当地人讲,有些水母是有毒的,如果不小心被蛰伤有很大危险性。8月8日下午,江苏连云港市连岛度假村大沙湾浴场内,20多名游客在游玩过程中遭到水母袭击。
近年来,有害水母泛滥已成为全球范围的一种新型生态灾害。我国水母灾害也呈快速增多趋势,水母暴发对海水浴场游客安全和滨海电厂安全运行的影响尤为严重。山东青岛、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等北方沿海城市都有水母蜇伤致死事件发生。我国形成水母灾害的种类主要包括霞水母、沙海蜇、海月水母、多管水母等。
为应对水母灾害,2010年,我国启动了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典型海域水母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业务化应用与示范研究”项目,构筑起预警、拦截、打捞3道防线。
建立水母定量监测技术
水母是海洋中重要的大型浮游生物,属于刺丝胞动物。它的游动能力弱,组织器官分化差,其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水母触手可延伸约10米,最小的不到2毫米。水母虽然长相美丽温顺,其实十分凶狠。在水母翼的边缘有许多细小的触手,触手的前端有刺胞,刺胞可捕捉浮游生物及攻击敌人。
由于缺乏有效的水母监测预警技术,对水母的发生、聚集和漂移等特性了解不足,无法掌握水母的分布情况,不能对水母进行准确预测预警,给水母灾害的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应对水母来袭,2010年,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典型海域水母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业务化应用与示范研究”项目获得批准立项。
该项目由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崔文林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13家科研院所及监测单位协助承担。项目任务是研究利用网具采样、航空遥感、水下摄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水母定量监测技术,研究建立有害水母预警技术体系和应急处置方法,并开展示范应用,实现对海水浴场、滨海电厂水母灾害的有效监测、快速预警和应急处置,为减轻浴场水母灾害及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进行成功的短期预警
3年来,项目组在有害水母定量采样方法和青岛沿海水母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了3个型号的大型水母定量采样网具、1套水母绞碎装置和1套水母拦截收集网具,共获得专利授权4项;建立完善了有害水母目测计数、拖网定量采样等定量监测方法,并开始业务化监测试运行;建立了2种大型水母的分子探针鉴定技术,开辟了水母早期监测预警新途径,申请专利1项;常见水母毒性判别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顺利,编制了《滨海电厂取水口和海水浴场水母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指南》;研究建立了水母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并在青岛近岸海域开展业务化示范研究。
2012年7月~8月,青岛沿岸水母旺发,项目组进行了成功的短期预警,并指导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建立起监测预警、拦截和打捞3道防线,有效减轻了有害水母对游人的伤害。2013年,通过对有害水母成灾机制的深入研究,根据有害水母发生机制,项目组将水母灾害划分为原发型和外来型两种成灾类型,研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监测预警方案,进一步改进了定量监测和预警方法,并已在青岛、秦皇岛和厦门3个示范海域同时开展示范应用。此外,项目组还将加强声纳技术在有害水母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开展声纳与其他定量方法的同步观测,提高对有害水母的监控技术水平。
崔文林说,该项目执行期限为4年,目前项目组已按时并超额完成了项目任务书中规定的研究任务和各项考核指标。然而,面对海洋生态灾害多样、高频、规模增大的严峻形势,海洋环境灾害防治任重而道远……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815/64000.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