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海域多处海滨浴场发生海蜇伤人事件,令这个夏天想去北戴河游玩的人“谈蜇色变”。“身边全是海蜇,孩子的爸爸一直在儿子身旁驱赶海蜇,但孩子还是被咬了一口。”一位来自北京的母亲指着孩子腿上的海蜇印说。
海蜇暴发原因多样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郑向荣从事了多年海蜇研究。她说,人们所说的海蜇属于大型水母,秦皇岛近海出现的大量水母主要为海月水母、沙海蜇、海蜇。沙海蜇的刺细胞有剧毒,人被蜇后皮肤会红肿、痛痒,严重的会休克甚至死亡。“今年在海滨浴场频频蜇伤游人的即为沙海蜇。”沙海蜇广泛分布于我国近岸海域,近年来,东海、黄海、渤海都发生过沙海蜇暴发性增长的事件。
郑向荣说,大型水母暴发性增长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目前学界达成共识的大致有三点:一是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可能刺激水母螅状体的萌发。二是人类的过度捕捞,使得海洋中以水母幼体为食和与之竟食的鱼类减少。三是近岸海域污染加重致使海水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类为水母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另外,海岸工程可为水母螅状体的附着提供场所。
郑向荣认为,秦皇岛近海大型水母增多的原因,一是今年雨量丰沛,近岸水域盐度的变化刺激了水母螅状体的萌发。二是水母随海流来到水流比较平静的近岸水域,便聚集于此不愿离开,遇到向岸的潮流便会随波进入浴场、冲上沙滩。水母爆发与赤潮一样,同属于海洋生态灾害的范畴,由于海洋生态环境复杂多变,要研究清楚水母频繁暴发的原因尚需时日。
被咬后如何处理
针对沙海蜇的大量出现,秦皇岛海滨浴场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专门的沙海蜇捕捞队。此外,工作人员也加大了巡视力度,一旦发现游客被蜇伤,会立即进行急救。在医疗点,急救箱内还特地备了明矾,明矾也称白矾,用于加工海蜇,也可用于被海蜇蜇伤后的急救。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主任赵晓东接诊了20多例被沙海蜇咬伤的人。他说,海蜇蜇伤后的早期处理十分重要,一旦被海蜇蜇伤,千万不要用淡水或酒精清洗擦拭,以免刺激丝囊进一步释放毒素而加重伤情。
正确的做法是,用干毛巾、衣服等顺一个方向擦拭黏附在皮肤上的毒液和触须,但千万不能来回擦拭。然后,在伤口处涂搽碱性溶液,以中和海蜇的毒性,最好用浓度1%的氨水冷敷伤处,或用浓度10%的碳酸氢钠液或明矾水冷敷,还可口服抗组胺药物或静脉注射浓度1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若出现呼吸困难及咳血性泡沫痰,说明病情危急,应让伤者半卧或端坐,两足下垂,然后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814/63981.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