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1)滨海砂矿。我国滨海砂矿的种类达60种以上,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种主要有钛铁矿、锆石、金红石、独居石、磷钇矿、铌(钽)铁矿和石英砂等。滨海砂矿分布很不平衡,南多北少,在全国120多个矿床中,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4省区几乎占90%以上。矿床埋藏地层主要为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松散沉积砂层和近代滨海沉积砂层,厚度不等,一般为2~
(2)滨海煤和油页岩。山东的龙口煤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座滨海煤田,其主体在龙口市境内,一部分在蓬莱市,东西长27千米,南北宽14千米,有煤矿区12处,探明含煤总面积391.1平方千米,探明总储量ll.77亿吨;油页岩探明总储量3亿吨。另外,黄河口济阳坳陷东部也发现煤和油页岩,远景储量85亿吨。
(3)钴结壳。我国l986年、l988年在南海调查时,在水深1 500 ~1
(4)锰结核。我国锰结核资源包括国际海底我国享有的资源和我国管辖海域赋存的资源两大部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便对太平洋的锰结核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先后派调查船“向阳红
1979--1987年我国在南海中央海盆和大陆坡调查时发现了海底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北纬14°~21°31 ’、东经115°~ll8°、水深2 000~4
(5)海底热液矿床。从l988年6月开始,日本在冲绳西北约110千米、水深1
目前,我国已开采的海滨矿床有30处,种类有玻璃砂、钛铁砂、水泥标准砂、钻石、独居石、金红石、磷钇矿等,年产量已达50多万吨。但开采的矿床多数属中、小矿型,采取的手段和工艺机械化程度低,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效率和综合回收能力均较低。矿区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和福建沿海,山东、辽宁也有一些矿点,已开采的矿床占全部探明储量的5%左右。另外,我国砂矿资源潜力也很大。‘
(二)发展思路
(1)指导原则。在建设“海上中国”过程中,我国海洋矿产业要坚持滨海砂矿开发和深海矿产勘探开发相结合,积极组织大洋矿产勘探开发,以金属砂矿和矿产为主,全面发展。
(2)目标设想。争取在2010年滨海砂矿开采总产量达到350万吨,其中金属砂矿为50万吨,非金属砂矿为300万吨,初步建立起深海矿产勘探开发业和大洋矿产勘探业;2020年滨海砂矿开采总产量达到600万吨,其中金属砂矿为l00万吨,非金属砂矿为500万吨,深海矿产勘探开发达到相当规模,大洋矿产基本探明储量和具体区域、种类;到2030年,滨海砂矿开采总产量要达到1 000万吨,其中金属砂矿为300万吨,非金属砂矿为700万吨,深海矿产进人大规模生产阶段,初步建立起大洋矿产开发业。
(3)布局重点。要建立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山东和辽宁为主的六大滨海砂矿勘探开发基地。滨海金属矿重点建设广东阳江、福建沼安、山东荣成、海南文昌、广西合浦等锆英石矿、钛铁矿、独居石矿和沙尾磷钇矿的生产区。滨海非金属矿重点建设福建东山、山东青岛、广东惠东、广西北海等山迹型砂矿、石英砂矿等生产区。
4)主要措施。加快海洋矿产勘探和开发步伐。积极勘探开发深海矿产资源。着手开展海底热矿床的调查与开发。要加强对海洋矿产资源开采的统一管理,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开采严格实行许可证制度,对滨海砂矿实行统一规划,防止海水侵蚀陆地,实现矿产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