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的海底世界

来源:李新正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5:22 

开栏的话: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6月10日起航至今,已完成第一航段预定下潜任务。来自海洋、地震、环境、海底生物等专业的科学家,也纷纷搭乘“蛟龙”号进行了深海科学探索的奇妙之旅。他们在下潜过程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在海底有什么新发现?潜入深海又有怎样的感受?从本期起,本版将开辟“科学家闯深海”专栏,特邀跟随“蛟龙”号下潜的科学家畅谈遨游深海的亲身经历。——编者
■ 李新正
7月3日,在经过了20多天的期待后,我终于有机会搭乘“蛟龙”号,与潜航员唐嘉陵、张东升一起执行“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南海海区的第6次下潜任务,这是本航次对海山环境的首次下潜考察。
深海中的朝九晚五
8∶33,我们先后从母船“向阳红9号”进入潜器。9∶11,潜器入水。下潜到20米水深后,潜器就没有在海面时那样摇晃,晕船的感觉消失,但舱内非常热,达到33℃,湿度也很大。到达400米水深时,备用电池报警。到达大约1100米时,母船建议停止下潜,但潜航员建议再观察一下。此时我很紧张,既担心潜器出现故障存在安全隐患,又担心今天的下潜半途中止后又不知道要等多少天才能再次获得下潜机会。幸运的是,到1250米时所有仪表显示正常,备用电池也恢复正常。“蛟龙”号继续向深海下潜。我大大松了一口气。
11∶05,到达3550米,潜器照明灯打开,逐渐可以看清海底。我们发现海底是乱石岗,石头上有几种珊瑚,还有一条模样很怪的大蠕虫在乱石上蠕动,像是大型后鳃类的“海兔”,也像是只大“水蛭”,前部和尾部有像鳃状的构造,我们干脆称之为“海怪”。12∶00,“蛟龙”号到达一个小坡顶坐底,我们发现这里是大片的锰结核区,结核呈鸡蛋大小,密度很大,大小也很均匀,偶尔能发现顶端呈喇叭状的珊瑚附着在结核上。潜航员用机械手抓取了几枚锰结核。又航行了大约60米~100米后,潜器再次坐底,这里的结核小了,大约是之前的一半大小,潜航员采了一个短管泥样。这里不时可见到红色和白色的海参、红色的长额虾、海百合和深海珊瑚。13∶09,潜器向东北方向移到结核区边缘,坡也越来越陡,直到几乎是90度的垂直峭壁,应该是火山口内壁,像是用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的高墙。潜器开始贴着“高墙”上升,可以看到峭壁上有很多海鞭珊瑚,还看到一个身体呈方形,身长10毫米大小,具有红色、蓝色、绿色亮斑,长着两个类似桡足类触角的浮游动物。13∶45,在3340米水深的火山口峭壁上看到一个直径大约三四十厘米左右、像向日葵、雪白颜色的圆盘状海绵,下面有一条很细的根固着在悬崖的石块上,我们称它为“火山雪莲”或“雪莲海绵”。潜航员试图悬停采集它,但太危险,只好放弃。后来在悬崖上又见到一个,看来这种海绵适合在火山峭壁上生长,而且这里可能有多个。在峭壁的石头上还看到一只大约5厘米大小的白色铠甲虾。大约14∶00,潜器上升到崖顶,是个平台,明显是火山口上沿,从潜器窗口往下看十分壮观。崖顶水深3303米,有一些大石头和很厚的沉积物,潜航员试图坐底采集石块,但沉积物太厚,只能再寻找坐底的地方。
潜器继续向东北航行,在一个较平坦、有许多大型锰结核的地方坐底。这里的锰结核直径有十多厘米。坐底后,潜器扬起的沉积物烟尘持续了5分钟才消散得能看清海底,明显这里海流流速很小。采集锰结核时,惊动了沉积物中一只小型白色铠甲虾,它跑出来待在一块锰结核上不动了。不远处还能看到有固着在石块上的珊瑚、红色和白色的海参、红色的长额虾,还有一条盲鳗在潜器前面蜿蜒停留了一阵,后来又有一条1米多长的大眼睛鱼游过来看了看潜器,然后悠闲地游走了。14∶38,潜器起底到离海底几米至几十米的高度开始往东南方向航行扫描地形。15∶00,“蛟龙”号完成扫描后请示母船抛载返航。17∶30,我们先后出舱,接受了特殊的欢迎——“洗礼”。
大饱眼福不知疲惫
这次最大下潜深度为3572米,我们看到了令人震撼、数百米高、壮观的火山口峭壁。最大的收获是在火山口和崖顶发现了大片的锰结核区,完全是一个大锰结核矿。生物方面的收获也很多,看到了十几种稀奇古怪的大型生物,有的从来没有见过或者只是在文献中看到过。“蛟龙海山”区生物个体数量少,种类很多,表明生物多样性很高。这是非常奇妙的,一般认为深海是海洋的荒漠,生物很少,但在这里发现这么多生物种类还是很令人振奋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短,而且有的生物长在峭壁上无法采集,我们没有采集到生物样品。
这次下潜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我感受最深的是时间过得快。从下潜到回到海面总共8小时,但感觉似乎只有1小时,特别是在海底潜行观察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深海海底太吸引人了!在下潜和上浮的过程中原以为会很枯燥,但途中同样精彩。在200米~2000米水深,大量发光的浮游生物像萤火虫一样在窗外飞舞,发着白、红、蓝、绿等颜色的荧光,在漆黑的海水中特别耀眼。下潜中也没有感觉到累,只要能看到奇妙的海底和深海生物,就什么都顾不上了,长时间蜷着身子以至于出舱之后才感到浑身酸痛。另一个感受是冷热变化很大,刚下水时由于潜器在太阳下晒了很久,舱内气温达到33℃,到海底时舱外水温2℃,舱内也逐渐降到15℃以下,等于从炎夏到了初冬,一开始大汗淋漓,后来把所有带下去的衣物全部披在身上还感觉冷……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711/63084.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