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中的海洋风韵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7:18 

用刻刀表现情怀

从连云港驱车430多公里,我们终于到达被誉为“江海明珠”的江苏省启东市。梅雨微止,曲径通幽。伴着自己踩在青石板上的脚步声,我们来到全国最大的版画院。这也是我国第一家版画院——启东版画院。她宛若一位江南美女,含羞依傍在紫薇公园一片鲜绿之中。

启东版画院院长朱建辉戴着些许复古的黑边眼镜,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见到他时,他正紧握篆刻刀,聚精会神专注于木板上,创作自己新的版画作品。

“版画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作为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最能反映启东当地风俗文化的版画作品又有哪些……”对我们这些外行提出的关于版画的各种问题,朱建辉都耐心细致地予以回答。

“夕阳下,一个巨大的储油罐矗立在海边,渔民们围在油桶旁,辛勤劳作,将油料从大油桶转移到小油桶,以便为自己的渔船提供燃料。”朱建辉兴致勃勃地翻开《启东版画50年文献集》,施汉鼎于1981年创作的木板水印作品——曾入选第七届全国版画作品展的《吕四渔港机声响》映入眼帘,它让我们仿佛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某天,那个繁忙的吕四渔场。

朱建辉早期的作品《海港音符》,同样以他熟悉的吕四渔港为题材,打破原来的自然形态,对船只变形、抽象并重新组合,让画面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将自己内心对吕四渔港的感受表达了出来。1989年,《海港音符》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在启东版画院,我们还欣赏了老一辈版画家张一才的《渔村小学》、李汉平的《渔港之晨》、宣永生的《渔场灯火》等海洋气息浓厚、时代特征鲜明的优秀版画作品。

悠久的版画历史

版画,是绘画形式的一种,用刀具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上刻出或蚀出画面,再复印于纸上。一般来说,版画创作要经历“三步走”——画、印、刻3个阶段。“到近几年,才知道西洋还有一种由画家一手造成的版画,也就是原画,倘用木版,便叫作‘创作木刻’。”这是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序》中提到的“版画”。

启东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抗战时期创办的《东南报》《东南画报》上的木刻作品,就是老一辈版画工作者在启东这块土地上播下的版画种子。1959年,一批爱好美术的年轻人成立了启东“木屑花”业余木刻组,出版了手拓本《木屑花》黑白木刻集,成为新中国最早的群众性业余版画创作群体之一。1985年4月,我国第一家版画院——启东版画院创建。

朱建辉告诉我们,当年的“木屑花”业余木刻组成立以后,常常下农村、赴渔港实地写生。他们创作的版画作品源于生活,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就这样,一批土生土长的热血青年,抱着对版画艺术的热爱,不知疲倦地耕作,创作了许多黑白木刻作品。

从黑白木刻到水印版画,如今启东版画已经历了50多个春秋。由于画院的兴起和繁荣,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各地群众性版画创作群体现在基本上已销声匿迹,版画作品的群体面貌、地方面貌也逐渐被个性化、多样化所替代。

朱建辉说,启东和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时代变迁等原因,渔船从原来的木船逐渐更新成了钢制船,失去了以往的特色……
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702/62778.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