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国家深海中心

来源:赵建东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7:23 

记者赵建东 通讯员李直东
深海,神秘而莫测。人类对深海认识与探索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随着我国“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在南海区域获得了丰富的样品,“蛟龙”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此前,成功完成7000米级海上试验任务后的“蛟龙”号有了新家——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深海中心)。那么,深海中心到底是什么样,承担着什么工作,为“蛟龙”号提供哪些支撑,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记者日前带着这些疑问赴青岛一探究竟。
走进深海中心,记者发现,其办公场地分为两个部分,一处是临时借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6层楼房,门口挂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牌子;一处是位于海洋一所实验楼内的一间能容纳十多个人的大办公室。
深海中心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国家深海中心项目。借用海洋一所的办公场所只是权宜之计,国家海洋局将在青岛即墨修建一座深海基地。
目前,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初步设计已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该项目占地390亩,征用海域62.7公顷。一期工程总投资4.95亿元,总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
深海基地项目在国内史无前例,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将建成面向全国,具有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对实现中华民族“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夙愿、维护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战略意义。
深海调查部:瞄准深海和大洋
前不久,在国家海洋局党组领导下,在深海中心的组织下,“蛟龙”号赴南海执行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在本航次中,深海中心派出了以中心主任、现场总指挥刘峰为首的2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大多数人员来自该中心深海调查部。
走进海洋一所实验楼,记者来到深海调查部“借”来的办公室。办公室比较大,用一个个格子将工作人员分隔开来。深海调查部及深潜作业部主任王成胜介绍说,深海调查部是深海中心主要业务部门之一,目前共有12人。
该部门主要任务包括实施海上调查航次,拟定海上作业规程和实验室管理规定以及进行深海、大洋调查设备操作、维护和升级改造。同时,深海调查部还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的研发工作,例如国家“863”计划、大洋专项、海洋公益科研专项等项目。目前,该部门还在积极参与大洋科考船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的建造工作。
“未来,深海调查部要承担大洋科学考察、深海勘探等任务,要形成一支集地质、地球物理、机电、仪器控制等不同学科交汇的人才队伍。”王成胜说。
王成胜告诉记者,这支队伍将既具有独立承担大洋、深海科学考察任务的能力,又可以研发、维护、升级改造深海技术装备,为不同专业的海洋科学家服务;既可以独立运行潜水器,又具备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可以把全国的科学家组织起来,根据目标要求,完成他们承担的海上调查任务。同时,这支队伍还要做好各种后勤保障工作,包括船舶保障、设备保障等。
深潜作业部:潜航员的“驾校”
通过“蛟龙”号连续4年的海上试验,潜航员这一职业也逐渐走进公众的视线。在深海中心,深潜作业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组织实施潜航员选拔和培训。多次参加过“蛟龙”号海试的潜航员付文韬和唐嘉陵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除了组织实施潜航员选拔和培训,深潜作业部的职责还包括负责其他下潜人员的培训,拟定潜航员管理办法和载人深潜装备的操作规程,实施载人深潜作业项目,对载人深潜装备进行操作、维护和升级改造。
目前,深潜作业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潜航员培训体系。该体系共分基础理论培训、潜器维护保养、实艇操作培训、水面保障培训、体质心理培训和海上训练实习六大模块。
大洋、深海的调查任务很重,仅有两位潜航员很难适应科学考察的需求。因此,深海中心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再选拔和培养6名潜航员,其中包括女性潜航员。
选拔潜航员是深海中心今年的大事,目前,深海中心已经制订了《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选拔标准及选拔实施方案》。标准从8个方面对潜航员作了要求,其中医学要求8大项、80多小项,心理要求4大项、20小项。
“潜航员是一个新的职业、新的岗位,我们正在不断地摸索和探寻适合潜航员发展、有利于深海科学调查的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以便使潜航员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王成胜说。
四大部门:谋划深海事业发展蓝图
除了深海调查部和深潜作业部这两个业务部门,深海中心还有4个管理部门,分别是办公室、基建处、业务处和人事处。
最近,业务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一方面正密切联系国家科技部门,开展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和基建处的同事一起与规划设计部门沟通衔接,为深海基地项目的开工做准备工作;同时还在为“蛟龙”号新作业支持母船的立项、建造奔走。
深海调查航次计划的拟定和组织实施,船舶、大型仪器装备和实验室发展规划的拟定,国家各类科技项目的立项、申报和实施管理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都是业务处的主要职责。每一项工作都与深海事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技术支撑保障功能区是即将开工建设的深海基地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与潜水器相配套的试验水池、维修车间、耐压车间以及母船停靠码头等,这些都需要通盘考虑、长远打算。
人才队伍是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深海中心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深海中心人事处副处长赵月霞说:“我们正在开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特别需要在深海调查勘探和深海技术研发领域有丰富工作经验、能够组建带领团队承担中心业务和科研工作的领军型和骨干人才。同时我们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深海中心现有7名博士、15名硕士,现有一名博士在美国学习进修,今年还会有一名博士和一名硕士出国深造。通过近几年的培养和实践,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业务骨干。”
“深海中心的职工有社会招聘的,也有国家海洋局局属单位调来的,还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这支队伍整合起来,使他们形成一支具有深海特色的队伍,就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深海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李直东说。2012年,深海中心确定了边基础建设、边引进人才、边业务化运行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近期和长期工作目标,出台了20多项规则制度,明确了各个部门职责以及每个人的岗位职责。
在离开深海中心工作区时,一个写有“讲政治、树正气、重学习、尽责任、比奉献”口号的牌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702/62773.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