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硅谷等“一谷两区”引领青岛经济升级版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8:14 

◆核心提示

蓝色硅谷核心区科研用地占比不低于40%;西海岸经济新区和万达集团洽谈建设世界级影视城项目;位于红岛经济区的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已有16个项目落户……

6月20日,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副主任岳国峰、西海岸经济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建平、红岛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尚立群分别介绍了“一谷两区”的建设进展情况。随着建设速度加快,三大板块开始引领青岛经济迈向蓝色、高端和新兴。

三大板块建设提速

今年是蓝色硅谷核心区抓项目、促开工、树形象的关键一年。

当前,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明显提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工程主体已封顶,三期工程已开工,目标指向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机构之一;国家深海基地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建成后将成为“蛟龙号”的“家”;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已完成一期工程场地平整,教工宿舍项目开工建设,未来将为蓝色硅谷核心区提供高层次海洋人才……

在西海岸,完成区划调整半年多的西海岸经济新区项目建设同样进入快速期。1—5月份,共有71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包括黄岛区33个、开发区38个。

王建平介绍,“一核两港五区”已经成为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亮点。在中央商务区内,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化方兴城市综合体、总投资400亿元的中铁置业东北亚国际博览城项目签约落地;董家口港已建成11个泊位,年内可达到20个,通过能力达2.2亿吨;全省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正式投入运营,年内计划进口整车3万辆;中德生态园已集聚德国中心、赫斯特工业园等总投资28亿美元的13个大项目,中日、中韩创新产业园引进韩国三星城、中韩新都市等一批大项目……

1—5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增长17.9%;完成进出口总额8.1亿美元,增长28%;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5亿元,增长18.5%。这是位于胶州湾湾底的红岛经济区交上的新“成绩单”。如今,这里在先期启动开发的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基础上,整合空间资源,迈上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定位明确 各有特色

当前,三大板块对青岛经济升级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在同样的快速发展背后,是各个区域对自身发展的明确定位,以及对自身特色的不断放大。

“规划调整之后,更加突出资源向海洋科研优先配置原则,确保实现科技研发人员占比不低于40%,科研用地占比不低于40%,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应用占比不低于40%,保证海洋科技新城的发展定位不偏离。”岳国峰透露,去年,他们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核心区总体规划,今年,又委托新加坡著名设计团队进行了提升完善。前段时间,核心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最终成果,目前正在按照有关程序报批。

西海岸经济新区则立志于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推动港口转型发展,前湾港重点发展国际中转业务,董家口港发挥面向国际主航道的深水大港和广阔腹地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大宗干散货和能源集散、交易、定价中心。

与蓝色硅谷核心区、西海岸经济新区不同,红岛经济区突出“高新”特点,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宜研、宜业、宜商、宜居”的城市创新中心。尚立群介绍,经过前期开发建设,红岛经济区已经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蓝色生物与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业的新型“1+3”产业体系。

体制改革、效率提升

成发展助推器

“一谷两区”的快速发展,与体制改革、效率提升密切相关。为了加快三大板块发展,青岛组建了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红岛经济区管委会,并向这些板块下放市级审批权限工作。

蓝色硅谷核心区积极承接市级经济审批事项下放,完善优化人才引进、产业扶持、人才公寓和孵化器建设相关政策,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办事效率。

西海岸经济新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市政府下放的127项市级审批事项明确审批主体、完善审批流程,并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向各功能区、镇(街)、社区放权。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实行区域性交通影响总体评价等一系列审批制度改革,在建项目审批提速30%以上,力争年内再提速20%……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6/26/c_116290165.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