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政企共建”黄三角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农科新区)创新园建设对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传播区域载体,引领黄三角盐碱半盐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缺乏建设先例,缺项目、少资金的困难面前,如何科学有效推进创新园建设,曾一度是摆在农科新区管委会面前的一道课题。为此,滨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创新体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政企共建”模式,由农科新区管委会与京博控股合作共建创新园。
京博集团充分发挥人才资金等优势,为创新园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目前,创新园详规编制工作已与北京中农富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接,已对创新园功能分区进行了初步设计。”6月13日,在农科新区管委会与京博控股集团召开的工作例会上,双方就创新园详规编制工作、朝阳河闸口建设问题、水库整治、房屋修缮等工作进行对接,并提出研究意见。
自今年3月份农科新区管委会与京博控股集团合作建设创新园以来,位于原马坊农场的创新园所在地机器轰鸣、人来车往,打破了过去的沉寂,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京博集团充分发挥了在人才、资金、管理、科研、全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势,为加快创新园建设注入了强大的能量。目前,创新园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投入建设,创新园建设雏形初步显现。
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是全国500强企业之一,是我市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大型民营企业。2012年,京博集团成立博华农业有限公司,并在博兴县吕艺镇、乔庄镇15个村庄流转土地2万多亩,建设100多栋日光温室大棚,成立农林科技研发中心,开展现代农业经营,打造农村新型社区,积极探索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在资金、人才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为有力推进创新园建设,京博集团专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由规划、园艺、电力、基建等十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创新园现场工作组,在高科技农业设施建设、品种栽培引进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到韩国、台湾等地考察学习,开展了项目洽谈。
京博控股集团董事长马韵升介绍说:“我们与管委会合作,一方面是看重现代农业属于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大,参与国家农科新区建设,对于集团产业链升级,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京博集团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四化同步,拉动工业反哺农业,通过建设创新园这一科技示范工程,探索我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管委会积极开展综合协调工作,为京博集团顺利参与创新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农科新区管委会自去年6月入驻创新园以来,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主要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复实施。妥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解除原林地、水库租赁合同,接入自来水、强弱电、通讯、网络等设施;拆除了原马坊农场建设区废旧房屋,加固装修了临时办公楼、办公平房、住宿楼;改造提升了12公里园区环路等,满足了创新园进一步建设的基本需要。
去冬以来,市交通、水利、科技、农业等部门发挥职能优势,进行了创新园基础设施再提高工程,并引进一批科技示范项目。目前,创新园水、电、路、讯、管网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创新园设施显著提升,为政企共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京博集团共建创新园以来,管委会积极做好综合协调服务工作,全力以赴为企业服务,得到了京博集团的充分肯定。园区建设中,因涉及周边村镇事务较多,管委会干部职工不辞辛劳,多次前往村镇做工作,圆满完成了树木清退、道路迁占等工作,没有出现一起群体性事件;同时,园区管委会还积极向上级申请项目和资金支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包装。
“我们在前期调研、基建等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管委会都是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对政企共建模式充满信心。”京博集团现场工作组负责人李海涛肯定地说。
“政企共建”创新园进入快速推进时期,美好发展前景令人充满信心
为将“政企共建”模式做实,管委会与京博集团现场工作组建立了联合办公制度,通过每周一召开工作例会,调度了解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集中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管委会与京博集团的成功合作,使创新园建设进入了快速推进时期。在创新园总体规划基础上,京博集团委托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了功能区详规,并适时启动了园区线路维修、水库修缮、土地整理等基础性工作;认真考察筛选出了一批适合创新园种植的新品种;创新园“三横六纵”主干路网、现代化水利管网正在加快建设,2万平方米的研发孵化中心现已完成规划,建设工作提上日程。目前,京博集团高端食用菌生产工厂、安全蔬菜生产工厂、彩叶植物良种繁育基地等一批项目也将陆续启动。
按照共建计划,京博集团将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将原有菌种库、多糖蛋白研究所、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集中到创新园;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先进农业技术、设施、装备,建设韩国现代农业示范园、台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适合黄三角地区的农业品种进行驯化、培育,加快建立现代种业产业……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6/23/c_116254232.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