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岛、觉华岛、菊花岛、大海山再至觉华岛,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座辽东湾深处的第一大岛几易其名。称呼频繁变更的背后,折射出觉华岛厚重的历史变迁与沧桑记忆。走近觉华岛,犹如徐徐展开 一幅被时间掩藏的历史画卷……
■ 中国海洋报实习记者李霞
千年前,僧人觉华驾一叶扁舟,在汹涌的巨浪中穿行。至一日,在菩萨指引下登陆一岛。岛上古树参天,怪石林立,云雾缠绕。人站在岛上,恍如进入极乐平和之地。这个离海岸12.5公里的海岛,就是渤海中最大的岛屿——觉华岛。
觉华岛景区由觉华岛本岛及其他3个离岛组成,陆域面积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全岛森林覆盖率超过70%。觉华岛自然风光秀丽,形状呈两头宽、中间窄的不规则长葫芦形。曾有清代诗人和瑛用“碧海真如画,蓬壶隔水崖,波澜成雉堞,精凿隐人家。时放桃花棹,堪寻菊谷花,何当乘跻往,绝顶隐流霞”的五言诗来赞美觉华岛。现在的觉华岛更注重天然生态风景区的保护与建设。
觉华岛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天温差较大。我们去的时候正刮西南风,穿着两件衣服,海风吹过来还是有些冷。岛上的渔民说,最惬意的还是夏天,很多人来了就不想走了。我们上岛时,觉华岛正在进行基础环境的维护,一些渔民在空闲时积极投身到绿植养护中。记者从觉华岛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了解到,为有效开发觉华岛的悠久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觉华岛总体规划设计由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教授担纲,规划中觉华岛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以“精神智慧、文化遗产、生态海岛”为特色,以宗教朝圣、禅林抒怀、海洋康体、田园悦心为主调。
佛教文化是觉华岛的灵魂,依托和重整原有的佛教旅游资源,是觉华岛正在实施的规划。因此,觉华岛上处处可见庙宇寺院等宗教场所的遗址。觉华岛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奚耀贵告诉我们,觉华岛的名字和佛教、皇室曾紧密相连,香火鼎盛。但现在看来,岛上曾经的灿烂佛教文化已被历史湮没,仅能从岛上遗存的部分建筑去追想当年佛寺林立、僧侣众多的景象。史料记载称,觉华大师在此弘扬佛法,寺院发展到17座。“山当曲处皆藏寺,路将穷时又遇僧”,被当地渔民称为“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
有专家考证,古兴城县城所在地就设在觉华岛。而历史上的觉华岛曾是比大陆还要繁华的海岛小镇。有资料显示,元代时觉华岛称桃花岛,是一处非常理想的军马场。明代时,觉华岛已成辽东地区的著名港口。今天,岛上仍然存留明代的囤粮城遗址,荒草之中清晰可见残砖破瓦。许多历史一直被尘封着,遗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528/877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