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无鱼引人反思:持续发展岂能“竭海而渔”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3-07-03 10:14:28 

这是浙江海洋研究所工程师郭爱为采集一个鱼类标本,在台州市亲历的苦涩之旅。和他同样面临“无鱼困境”的,还有舟山、宁波、温州等地渔民。东海无鱼,几成残酷现实。

如果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想必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渔民撒网大获丰收,“大自然的馈赠”让人激动感恩。然而,无鱼的不仅是东海,黄海、渤海、南海等近海领域,均出现鱼类资源锐减。是什么销蚀了这丰厚的馈赠?

不论是近海快速工业化的步伐,还是渔业掠夺式捕捞,无疑是我们的过度索取,让自然资源枯竭。比如,采用电击捕虾的方法,虾子虾孙都难逃一劫。“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短期看,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无节制的开发,只会让古语成谶。

这种无节制,可谓在近海上演的典型公地悲剧。“你不捕,人家捕,你不就是傻瓜了。”东海边一个渔民如此说。在公共资源没有合理利用规划、公共利益缺少有效监管看护之时,每个人的理性选择,反导致集体的不理性,最终的结果,也如这位船老大夸张的表达:“要死就大家一起死吧。”

岂止渔民如此?整个海洋污染,也是合力的结果。围海造地、海岸硬化等工程,侵占了大片海域;临海大型重化工项目纷纷上马,污水污物让鱼类无处藏身……这些,同样是在追求地方利益、少数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公共利益、公共资源无节制的侵蚀。

要破解海上的公地悲剧,需要强有力的“公地管理员”。海洋经济大有可为,但治理海洋污染,健全生态保护机制也迫在眉睫。海洋渔业部门应继续采取措施,如增殖放流、使用规定网具、船只裁小并大、发展远洋捕捞等方式休养近海。

更重要的,是在看好公地的同时,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年龄偏大、就业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渔民转产上岸面临重重障碍。政府要为低收入渔民兜底,为失海、失业渔民建立适合渔区标准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外,转变思路,通过提供完善的就业培训和相关服务引导渔民转产上岸也有待突破。在盛产水产品的鄱阳县,政府举办培训班,引导两万左右渔民“穿鞋上岸”,从捕鱼能手变成养殖大户,或许能提供一个有益参考。

应对近海渔业资源萎缩是一道综合题。“东海无鱼”,仅有反思是不够的,更需要赶紧行动起来……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28924.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