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浙江沿海,金沙灿烂、海浪奔腾,万吨巨轮泊岸装卸,跨海大桥串岛如练,海洋牧场欣欣向荣……“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初现雏形,美丽的画卷与人们走向海洋的梦想遥相呼应。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这片蔚蓝,更好地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实现走向海洋的梦想,一直是浙江海洋主管部门的探索和实践。
为用海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2012年7月,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俞明泉曾向县长立下“军令状”:用5个月的时间把中国供销集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申请的用海项目海域使用权一事办好。
随后,俞明泉和象山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管理科工作人员开始为该公司申请的海域提供“保姆式”服务。
时间追溯到2011年冬,中国供销集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有意在象山县鹤浦镇租用一片海域,进行水产品加工、物流和销售。俞明泉和工作人员便代表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对该集团选定的海域进行了审查,并报送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争取用海指标。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后,对该项目出具了用海咨询意见。
“有了用海咨询意见,才有资格开展下一步工作。”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管理科科长楼志军说。
之后,海洋管理科全体工作人员在俞明泉的带领下开始了深入服务: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对申请海域进行环境评价和海域论证,编写请示文件、申请报告、公示……各种文件的起草、校对、送审等,海洋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样样参与,跑宁波、奔杭州、下农村,“腿都要跑细了”。
中国供销集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申请的海域面积共300亩,是一个较大的用海项目。这个项目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对所属海域养殖户的用海安置、给予补偿金的问题。海洋管理科工作人员协同鹤浦镇政府工作人员与这片海域内所有养殖户商谈、说服,达成了补偿协定。
2012年12月,在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的“特殊”服务下,中国供销集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最终取得了该宗海域使用权。
这次海域使用权的成功申请,是浙江海洋部门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只要申请项目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我们就要为用海业主提供最快捷、便利的服务。”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双服务”解决群众关心问题
浙江还开展了以用海保障为重点的“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双服务活动,统筹安排用海指标,优先满足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四大”建设用海项目,强力支撑海洋经济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的“两区”建设。浙江省、市、县海洋系统的领导带队,分别深入农村,下到企业,现场倾听基层心声,即时解答群众难题。
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组成的“双服务”省直第十一服务组来到舟山嵊泗、普陀各地,走访渔区乡镇和企业,多次就地召开座谈会,与渔民老大、乡镇干部和企业主管促膝谈心,了解基层和企业情况,掌握渔民生产和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在今年4月上旬,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服务组还先后赴朱家尖漳州村、浙江嘉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深化双服务。
通过双服务的沟通和交流,浙江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深入了解了基层情况,如海域使用审批和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中,哪些服务还需要改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强市、强县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哪些实际困难可以直接解决、哪些还需要讨论研究等等。
对用海业主来说,最头疼的是用海项目前期申请工作量大,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估程序复杂,耗时长、成本高。记者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每一个用海户到省会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书,除去耗费的时间外,算上来回车费、住宿费,一趟下来,少的要花二三百,多的甚至上千元。
浙江海洋与渔业局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解决,能简化的简化,能优化的优化,能简单的简单。今年3月,象山县几位渔民在家里通过网络提交办理海域使用权证的申请。“这样既减少了奔波,节约了时间,节省了费用,也提高了效率。用海户很满意。”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任严寅央说。
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基地
好的政策和好的服务,为浙江的海洋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2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8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4%以上。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居全球海港第一。
产业汇聚气势旺。如今浙江的海岸线上,星罗棋布地规划着“因海而兴”的产业园区。
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和记黄埔、新世界集团、新鸿基集团、大众汽车等大企业、大资本竞相追逐。宁波梅山港区一期港区已开通至韩国、西非、南美等地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9条,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8万标箱。而与梅山岛隔海相望的春晓产业集聚区,吉利汽车、海天驱动等130多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正在形成高端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在舟山群岛新区中,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舟山经济开发区“三区”联动,海洋生物、海洋旅游、海洋新能源等以海为基础的产业风生水起。
今年,浙江省将以“推进海洋经济两大国家战略举措,加快海洋强省建设”为主要工作思路,重点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港航物流服务、临港先进制造、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清洁能源等八大海洋产业,并培育建设20个左右的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在产业上取得新突破。
此外,浙江还将整合沿海港口资源,构建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国际强港,完善集疏运网路,建设“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同时,实施海洋新兴产业方案,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海洋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海洋渔业。探索建立沿海市县海湾开发保护合作机制,推动三门湾等区域统筹规划和建设,开展象山、洞头、玉环和大陈岛等省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
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416/86719.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