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与妈祖—海洋宗教信仰之比较

来源:佛缘网站   发布时间:2015-05-20 17:24:23 

观世音是外来菩萨,妈祖是本土女神。观世音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梵文称为(阿缚卢枳低湿伐逻),意译为观世音或光世音,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称观音。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弟弟一起修行,后成正果,侍奉阿弥陀佛,成为“西方三圣”之一。佛经说观音菩萨为广化众生可示现种种形象,有说33身的(《法华经·普门品》),有说32应化身的(《楞严经》)。由于观音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与一切众生苦”的德能,能救12种大难,所以自隋唐以来,观音信仰随佛教的兴盛在中国民间尤其在沿海民众之中深入人心,观音形象也逐步脱离外来印度传统伟丈夫模式而本土化,代之以中国化的慈祥女性形象,完成了由男性神向女性神的过渡。

关于妈祖信仰的起源,传统的说法是:五代闽王都巡检林愿生有一女,名林默。此女自幼好道,又得观音菩萨超渡,成为女神,保佑航海的人们。林默出生在福建莆田湄州岛,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只活了27岁。据《闽书》记载,林默生时即能踩席渡海,人呼为“龙女”。她的水性极好,常常救助海上遇难的渔民、客商等。她!'多岁时还不想出嫁,一心救助海上遇难的渔民舟子,有一次救人时不幸溺水身亡。据说林默死后,屡屡出现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抢险救难,镇海护航。为此,她受到人们的供奉膜拜,被敬称为妈祖,逐渐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海洋女神。

在浙江沿海,踩波涛、骑鳌鱼的观音是最高海神;在闽台地区,妈祖是最高海神。她们都是女性海神,与西方海神形象不同。西方的海神叫波塞冬。在古希腊的海神庙里,波塞冬被塑造为一个手持三叉戟的壮年男子,他经常骑着骏马在海上飞驰,所过之处,波浪翻涌,大地颤抖,西方民众认为,波塞冬是大海的主人,海上的风暴、巨浪、海怪都是波塞冬一手造成,凡是不服从波塞冬的人,都会遭到报复,在航海中遭到灭顶之灾。因此,人类要在航海中取得平安,就必须祭祀波塞冬。在海神波塞冬身上,人们看到了西方海洋文化的冒险、征服、掠夺、霸权的特征,而在中国百姓的观音、妈祖信仰中,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海洋文化特色———和平、安详、平等、共存的文化精神。

中国的海神观音、妈祖之所以是女性形象,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分不开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大陆文化,海洋文化在中国历来是下层人民的民俗文化。中国人认为世界是阴阳二元生成的,大陆是阳,海水为阴,因此,既然大地的主宰者是具有阳刚之美的、雄健的男性神,诸如民间信仰的关帝;而海洋文化作为配角,它的神应是具有阴柔之美的温和女性———观音和妈祖,这反映了中国人阴阳相应的世界观。

在民间传说中,观音是一个慈母的形象。她头戴璎珞珠冠,身穿锦袍,外罩披肩,腰束绡带,光脚踏一朵莲花座,右手执杨枝,左手托挣瓶,瓶内装的是甘露,可以救苦救难。而妈祖则是一个高雅的年青的母亲形象,她身披象征吉祥的红衣,在茫茫的大海上飘行,哪里有海难,她便去营救落难者,给人们带来安全、好运、吉祥。观音和妈祖所体现出来的神性最主要的是爱,这种爱,不是情爱,而是母爱———慈祥、亲切、无私、利人,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在观音和妈祖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东方海洋文化的特征。

观音是外来菩萨,在中国文化的改造下本土化了,女性化了,成为中国广大沿海地区、尤其是浙江和舟山涉海民众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海上女神,以至让她落户到了浙江的普陀山,辟为专门的观音道场。妈祖是本土女神,在其诞生之初,影响所及仅限于莆田海滨区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信仰的影响逐步扩大,至今已成为国际性的华人信仰,已从本土走向了世界,但其信仰的最基本的文化圈,仍在福建和台湾两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福建、台湾的寺庙中,虽也供奉观音塑像,然而当地人企求航海平安时,基本只去妈祖庙。当然,福建和台湾都有大量的观音崇拜者,他们朝拜观音菩萨,最佳的选择地是浙江舟山的普陀山。可能是他们认为,普陀山是观音道场所在地,只有那里的观音菩萨才最正宗、最灵验。同样有趣的是:浙江省和舟山市的妈祖庙(天后宫)就比较少,当地居民心目中主要的海上女神就是观音菩萨。因为佛经说观音菩萨有32种或33种应化身,而据说妈祖也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既然如此,当然就没有必要建妈祖庙了。由此可见观音与妈祖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

查看全文:http://www.foyuan.net/article-171879-1.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