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8 )
|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黄莹莹 实习记者孙思 发自北京
“五龙治海”将成为历史,海洋维权攥成“一个拳头。”3月10日出台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的重组国家海洋局备受海外舆论关注。
根据重组方案,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将进行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同时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海洋重大事项。
可以说,海上执法力量的这一重组是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国海洋维权面临的严峻局面,很大程度上催生了这一新的机构。那么,在未来的海洋维权执法中,重组之后的中国海洋执法力量,能否形成预想中立竿见影的“拳头效应”?这恐怕还需要有一个磨合过程。
要形成大的国家海洋安全观
罗援(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我曾提议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海洋警备队和海洋部。重组方案中提到准备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职能是负责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这与我提议的“国家海洋委员会”是基本吻合的。我当时的意见是除了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还应包括安全战略,不仅是海洋经济问题,还有海洋安全问题。但是组建海洋委员会,讲求的是一个大的发展观,同样也是给海洋发展和维权执法宏观的顶层指导,在这种意义上,二者是一样的。
根据目前的方案,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将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进行海上维权执法,跟我建议成立的国家海洋警备队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将我国现有的执法力量重新整合。以前我们是“五龙治海”,即海警、海监、渔政、缉私和海事这五支海上执法力量。新的方案将四个海上执法部门剥离出来进行重组,使原来分散在各个不同部门的执法力量形成一个拳头。
重组后,我们首先要改变即有的观念,海上维权与执法不再是各个部门自己的事了,要形成大的国家海洋安全观的概念。第二,要排除一些部门利益的障碍,服从大局与整体利益。第三,在装备上做一些调整,适当配备一些自卫武器。以前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是海监总队,所属船只是公务船,但现在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执法,其船只应该是海警船。公务船不自配武器,最多配备水炮,而日本海保厅则配有一些重型装备,导致我们长期处于一种水炮对火炮的局面。而海警船则不同,它具有警察性质,可以配备一些自卫武器,以改变以前处于明显劣势的局面。
有外国媒体对国家海洋局的重组很关注,甚至有日本媒体说新的海洋局将是中国的“第二海军”。加强海上执法力量,是一个主权国家捍卫领土主权的应有之举。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是最没有资格来说三道四的,日本的海保厅船只装备有重型武器,带有一定的军事性质。而我们的海警局,属于国土资源部,虽然带有一些准军事色彩,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准军事部队,它只是在公安部门的业务指导.....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