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文明重在全面“融入”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27: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涉海内容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让海洋工作者十分振奋,备受鼓舞,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即日起,本报开设“学习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专栏,刊发海洋工作者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与认识,并探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还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赋予其独立成章的重要地位。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海洋、顺应海洋、保护海洋的生态文明理念,把海洋生态文明放在海洋强国建设的突出地位。生态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位,要更加注重的是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目标,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因为,“五位一体”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应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做不好“融入”这篇文章,就难以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就难以实现海洋强国和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海洋生态文明融入各方面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海洋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突出优化海洋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问题,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我国的海洋经济活动长期以近海和海岸带为空间载体,经济活动与城市建设的趋海化,以及离岸海洋开发的陆地服务载体工程建设,正不断加大海洋的环境压力,涉海行业和沿海产业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和陆源排污等是造成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随着海洋开发向纵深方向发展,如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不能坚持“五个用海”原则,仍然走粗放式、掠夺式海洋开发老路,就会形成发展力度越大,污染后果越严重,污染从近海向深远海蔓延的后果。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主要是实现各涉海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要从海洋经济布局、涉海产业优化、节能减排3方面入手。

第一,根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原则,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第二,在涉海产业提升培育中充分体现海洋环保要求,紧紧围绕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筑沿海地区循环产业体系;第三,节能减排在当前海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起着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是推进生态文明在海洋经济建设领域发挥作用的根本所在。

海洋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突出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徘徊与反思中兴起的新的文明形态,已经成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种文明。当前,生态文明已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也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政治要求。海洋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要充分发挥政治文明决策性强、政策性强、调控性强、专政性强、督导性强、执行力强、影响面宽的特点,落在实处,用好抓手,重点是在涉海环境管理和沿海地区绩效考核中充分体现海洋生态文明的有关要素。

从环境管理看,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民主制度、强化环境立法融入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与制度设计,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与海洋环境及生态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成为真正的“硬法”。

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制度的倒逼作用和传导作用,强化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改善海洋环境的责任,有力撬动各级政府重视海洋环保、领认相关建设责任、真抓海洋生态文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海洋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突出公众海洋意识培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海洋生态文化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原生力量,也必将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因此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海洋文化建设中,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海洋文化创作的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必须把培养公众的海洋生态意识作为发展海洋生态文化的核心,实现生态理念全面渗透到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全社会自觉将海洋生态文明观念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将保护海洋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和服务等各个领域。

具体而言,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营造良好的海洋生态文明舆论氛围,为海洋生态文明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的舆论和文化支持,塑造海洋生态道德观,扭转重陆轻海、陆主海从的传统观念;二是多举措开展海洋生态教育,推动海洋生态文明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增强全社会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资源保护意识、海洋生态环境意识、海洋权益和安全意识,并落实到政府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区和家庭等社会组织的各个方面;三是积极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中的生态子产业,充分挖掘以涉海文物、遗址、古建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生活习俗、节日庆典、体育活动为特色的民俗文化中的海洋生态文明元素,打造一批海洋生态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海洋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

海洋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建设:突出沿海地区民生改善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沿海地区社会建设中的角色不可或缺,且有着巨大的作用空间。海洋生态文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只有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才能最终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也只有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真正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宗旨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人与海洋、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首先,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能否利用干净的海水、吃上放心的海产品、享受美丽的海景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人民政府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加大海洋污染监督执法力度,强化海洋生态监控和生态灾害管理,加强海漂垃圾整治。加快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与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加强技术装备,提高预警水平。

其次,推动和谐海洋建设。在计划指标、海域使用金减免等方面,对涉及民生的建设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切实保障养殖用海面积稳定和渔民基本权益,依法减免渔民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提高渔业用海收回补偿标准。

再次,培育社会中间层主体,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http://www.oceanol.com/?optionid=693&auto_id=24324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