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秦皇岛中心站)于1966年建站,是全国最早设立的海洋站之一。1999年6月,北海分局与河北省海洋局在秦皇岛中心站基础上共建成立了河北省海洋预报台,承担河北省海洋环境预报工作;2003年10月,共建成立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负责河北省沿海的监测工作。
2012年,为深入贯彻执行国家海洋局渤海海洋环境保护及北戴河海域海洋环境综合整治现场工作会议精神,中心站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正确领导下,与分局属各单位和部门积极合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满完成了暑期北戴河海洋环境监视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工作。
落实北戴河海洋环境工作的具体安排
北戴河海域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工作受到国家、省、市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渤海海洋环境保护调研组、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河北省海洋局、秦皇岛市政府等国家、海区、省、市等相关部门代表和领导先后多次到中心站督导北戴河暑期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进展,统一思想,统筹安排,现场抓落实,抓实效,极大地促进了北戴河暑期海洋环境监视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各项工作的实施。
暑期北戴河海洋环境监视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工作任务下达后,中心站迅速组织业务技术骨干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下发的文件和通知精神,周密部署,编制相应的细化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中心站站长陈武军为组长的北戴河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将该项工作作为暑期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以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查为基本方针,做到周边海域和近岸全面覆盖,突出北戴河重点保障浴场监视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工作的科学布局。
由传统服务向综合保障的目标迈进
自建站以来,秦皇岛中心站紧紧依托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积极开展海洋站升级改造、地波雷达布置、波浪浮标布放和户外信息显示屏等监视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保障服务能力总体水平。
中心站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现可向社会公众出具的CMA认证项目达到了9大类137项,同时新建了全新的实验室,配备了车载应急流动实验室,完成了远程视频会商系统、高性能计算机、波浪浮标,X波段雷达、车载雷达应急观测平台等先进的系统和设备投入,还配备了相应的潮流、海浪、风暴潮和溢油等数值预报模型,在北戴河老虎石浴场搭建了彩色户外显示屏作为预警报和海洋防灾减灾等海洋环境信息的发布窗口,为2012年暑期海洋环境监视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工作夯实了基础。
北戴河海域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
为保证暑期北戴河海洋环境安全,中心站在北戴河及外围海域近岸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监视监测体系,已全面覆盖重点保障浴场外围海域。分别在3、5、6、7、8、9、10月每月对洋河、人造河等12个入海河口和排污口进行监测;在秦皇岛近岸,自岸线至离岸12海里范围内海域共布设46个站位,分别进行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生态监测;在离岸12海里范围配合海监21船进行海上巡视监测,5米等深线配合河北省海监总队船舶进行巡视监测,陆域由中心站专人每日巡视两次,同时通过卫星遥感进行立体化的赤潮和溢油监视监测,确保全面覆盖。
中心站制定了严密的流程,准确、及时、有序开展监测预警工作。自2012年7月1日开始,对北戴河几个重点保障浴场环境质量状况和赤潮生物每日监视监测两次;对浴场外围海域海上巡视每日一次,水环境质量和赤潮生物监测每周一次,并在每天11时前将样品送达内业分析组;内业分析组在15时前将化验分析数据报送快报编制组,15时30分前上报到河北省海洋局暑期办审核,审核完成后16时前将快报分别报送秦皇岛市暑期办和秦皇岛市应急办。遇有异常情况时将实施连续跟踪监测,实时报告。
2012年暑期保障工作期间,中心站共通过北戴河海洋环境信息户外显示屏发布浴场预报信息62期,警报信息6期;实施监视监测90余次,派出监测人员280余人次,陆地行使里程3400公里,海上2300多海里,获取监测数据6000多组,实时接收卫星遥感图像26期,编制并上报浴场监视监测快报57期。监测数据和结果及时供给决策分析,在暑期北戴河海洋环境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应急处置得力,决策支持科学准确
每当进入暑期后,中心站主要业务人员24小时值班,主管领导亲自带班,随时应对突发情况。2012年8月1日,在台风“达维”北上之前48小时,中心站就向市应急办提出了届时关闭浴场的决策建议。8月3日夜间至4日凌晨,伴有大浪和暴雨过程的台风“达维”使秦皇岛沿岸出现了距离警戒潮位仅数厘米高潮位,中心站及时向地方政府部门提供了潮位变化情况和未来形势的判断,为北戴河附近海域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做好突发性赤潮应急处置工作,中心站与秦皇岛市国土局(秦皇岛市海洋局)密切合作,利用20多天时间,组建了由10艘船和80名队员组成的赤潮消除队伍。按照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2年6月27日,在北戴河外围海域,中心站与市国土局(市海洋局)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海上赤潮消除实战演练,为赤潮应急处置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为保证各重点浴场海洋环境安全,中心站密切关注海洋环境变化情况,一旦发现监测结果出现异常,便及时加密监测站位,在保障服务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心站组建了由专人、专车和专用装备组成的应急响应小组,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保证快速到位,及时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各项保障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伴随着秦皇岛中心站不断发展壮大,在地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以往北戴河海域海洋环境信息一直存在着多头监测、多源发布的问题也随之改进。2012年,由秦皇岛市应急办组织,中心站会同中科院研究所、省级气象、环保和海事以及市级农业、气象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浴场适宜度和赤潮演变趋势的专题会商40多次,实现了北戴河环境综合保障信息服务由政府组织,海洋、环保、气象、研究机构等各单位和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保证了信息发布的统一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立足本职,履行使命,扎实推进工作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方针指引下,秦皇岛中心站将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党委的要求,时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国家海洋局党组提出的“三个六”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到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在推动六项重点工作中找准切入点,在提升六种能力中积聚动力,在增强六个方面意识中明确目标,准确把握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潮流,以能力促进服务,以服务提升能力,立足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的本职工作……
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306/84990.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