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0 香港文汇报
由于山东半岛两侧的胶州湾、莱州湾污染近年来不断恶化,中国海洋学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建议,开凿一条贯通两湾、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河」,从而有效加快水体交换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为航道交通、经济开发带来一系列综合效应。此构想一提出,各方反响强烈。王诗成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作为政协第3号议案,此议案提交即将召开的山东省政协会议上公开审议。如进展顺利,工程有望在10年内完成。
目前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为首的专家组已致函山东省政府,提出该项目前期预研工作的建议。据悉,山东省政府对该提议持肯定、支持态度,但要求相关负责人开展研究讨论。据王诗成预计,项目开凿到通航需要3-5年时间。不过,由于其涉及黄海、渤海两大海域及多个部门,工程浩大,一些关系项目能否成立的关键问题还难以定论,亟须开展专题研究,因此预计5年内方可完成项目的预研工作。如进展顺利,全工程有望10年内完成。
据透露,目前山东省政协已就此提出议案,建议将其列入国家「碧海行动计划」,列支300万元作为预研专项经费。并将该案作为政协第3号议案在即将召开的山东省政协会议上公开审议。
据王诗成介绍,莱州湾、胶州湾分别处于渤海、黄海,是两个半封闭的内湾,由于两湾水体交换能力弱和长期受陆源排污影响,近20年来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海洋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成为山东近岸海域污染的「重灾区」,也是山东建设生态省的两大顽疾。
经过多年考察研究,他提出应由传统的治污为主改为「治」「疏」并举,充分发挥海洋自净能力,通过开凿人工海河,贯通胶莱两湾,增强两湾水体交换能力,改善半封闭海湾的生态环境。
生态治理经济开发并重
构想中的胶莱人工海河长约
王诗成表示,胶莱人工运河项目已于去年8月通过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专家组研讨,被认为具备可行性。由于元、明代曾建胶莱运河进行漕运,如今胶莱两湾之间有胶莱河相连,地势平坦,因此,「以现代工程技术水平,建设胶莱人工海河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于资金投入,王诗成表示,从前期研究(预研)到制定可行性方案,大约需要8000万元人民币。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