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斌:中国蓝色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推进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29:55 

海洋出版社20131月出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文集》,载郑贵斌“中国蓝色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推进”一文,全文如下:

建设蓝色经济区,改变了国家层面没有海洋经济战略的历史,成为开启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的里程碑,为丰富深化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深刻领会蓝色经济的丰富内涵,以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科学精神和务实行动正确把握蓝色经济发展的新趋向,建设好蓝色经济区,抢占发展先机,占领制高点,既是我国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也是学术界深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蓝色经济:陆海一体统筹发展新经济模式的科学概括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战略地位及开发价值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拓展的过程。我于1998年主编了《海上山东建设概论》,1999年出版了《蓝色战略:经济增长点的跨世纪抉择》,2008年出版了《海洋经济集成战略》等著作。在这些著述中提出的蓝色经济位理论认为,陆海一体形成的蓝色经济有机系统,是理论界科学把握海洋经济与沿海经济发展的规律、趋势而必须给予特别重视的理论探索新领域。

(一)蓝色经济是海洋经济地位凸显的理论反映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实践要求必须站在全球战略高度,把握当今世界海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应对海洋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享受发展利益对海洋经济作出新的理论研究。蓝色经济理论就是适应这一需要发展起来的。

蓝色经济的提出与研究,首先体现了对海洋发展对理论研究提出的新要求。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凸显。为了抢占海洋时代新优势,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海洋政策,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本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海洋开发利用呈全球化态势,世界范围内海洋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海洋战略事关国运兴衰和可持续发展。我1995年到青岛任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开始致力于海洋经济与蓝色经济的理论、战略与规划研究。经过对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的调研,提出海洋产业的发展有三大特点值得我们注意:(1)海洋新兴产业形成群体,进入快速成长期。(2)产业结构日益优化,新的产业体系已经形成。(3)产业显示度大,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海洋产业不仅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动力源,战略重点,而且是沿海发达各国竞争的重点领域和制高点。海洋产业的发展,对于扩大社会生产力的规模,提升产业现代化的水平,带动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首先,海洋产业具有很高的科技依赖性和知识含量。其次,海洋产业是产业现代化的新方向。第三,海洋产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第四,海洋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成为重要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显示出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解决资源约束、产业升级和区域增长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战略产业。在满足三方面的需求上,它是资源库、领头羊和增长极。具体说:(1)海洋产业是拓展生存与发展新空间的新领域。(2)海洋产业是解决人类三大难题的新途径。(3)海洋产业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可靠保证。海洋高新技术逐步产业化是集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与商品化生产于一体的,它的科技、经济、社会三重价值的内在扩张、超级放大对经济增长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推动,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望尘莫及的。海洋新兴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知识推动,迅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以有效地提高产业能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进入21世纪,海洋经济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即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海洋经济在经历了以直接开发海洋资源的产业发展阶段以后,跨入了以海洋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海陆一体的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基本内容的系统整体协调发展阶段。发展特点表现为:由单纯的海洋开发向统筹海陆经济发展转变;由注重海洋一、二产业发展向注重海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注重海洋服务业发展转变;由国内发展向国内外的开放发展转变。海洋经济与沿海开放发展紧密结合,和国际资源利用以及国际经济区建设联系在一起。海洋资源、科技、产业联动融入国内、国际互动的开放经济新潮流中。世界性的发展海洋经济的实践为研究蓝色经济奠定了探索基础。

蓝色经济理论研究还体现了我国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的新拓展。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统筹陆域与海洋发展,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形成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圈的沿海生产力布局。把陆域发展与海洋发展作为一个整体,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对我国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进一步规划建设陆海统筹新型蓝色经济区,在全国率先突破和示范,进而完整地形成从当前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的沿海一线蓝色经济发展新格局,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将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党的十七大明确为“发展海洋产业”,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就海洋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并特别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步入更加全面认识、开发和保护海洋的蓝色经济新时代。学术界也由此进入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二)蓝色经济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新的经济理念与经济体系

从海洋经济位理论来看,蓝色经济有三重属性与三大占位:海洋是资源聚合体。从不同的分支系统的占位观察,海洋经济存在着资源位、产业位和区域位。蓝色经济具有资源、产业与经济区三位一体的内涵,是一种海洋资源开发、产业集聚与临海区位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或产业发展方式,是海洋水体资源(含生态)经济、海洋产业(含技术)经济、海洋区域经济的复合体。蓝色经济作为海陆一体考察的复杂系统,存在着资源位、产业位和区域位,发展的规律是一个体系。海洋经济位理论对于认识海洋经济运行,指导海洋开发具有基础作用。

顺应蓝色革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整体统筹、创新发展三位一体的蓝色经济,强化海洋经济位的集成合力和动态协调以及可持续,实现海洋经济位集成创新发展,提升集成价值,是科学的选择。三位一体陆海统筹把海洋资源的开发与陆地资源的开发、海洋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能够促进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建立。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入,海陆的互补、互动和互促的要求日益迫切。

蓝色经济的理念就是对海陆一体经济的整合与提升,贯穿了陆海统筹、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等先进理念。蓝色经济就是统筹海洋经济、涉海经济、沿海经济与海外经济的发展。由蓝色经济具有科技、经济与社会三重价值的特点所决定,要求陆海资源整合,发展产业,实现海陆统筹,开放发展。蓝色经济区的陆海统筹模式是“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全面把握统筹陆海资源、产业和区位三重属性和生态、经济、社会三重价值,这是我国沿海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的重要创新。在规划制定中,遵循了经济圈层规律,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统筹海域与陆域的发展、统筹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统筹海洋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等。在规划实施实践中要求整合海洋水体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区三大系统,形成开发海洋、发展沿海、联动更大区域的局面,积极开辟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力求实现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创新发展。

(三)蓝色经济是传统海洋经济的新突破与新发展

从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由于赋予了海陆统筹的新内涵,因此,蓝色经济与传统海洋经济相比,特别强调区域发展要做到三个更加着力:

一是更加着力于资源科学开发与生态保护。蓝色经济把科学开发资源、海洋与陆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要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布局,实施集中集约用海、节约集约用地,推行海陆生态环境统一治理,强化生态建设。

二是更加着力于科教兴海和产业升级发展。蓝色经济更加注重发挥科技、教育、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强调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提升海洋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要谋求突破核心技术,设计最终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弥补缺失环节,集群集约发展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更加着力于海陆空间科学布局。加强岸、滩、湾、岛、海等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统筹海岸、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布局,推行海洋底层、中层、表层空间资源的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园区以及沿海城区发展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总之,蓝色经济迫切要求沿海各地要积极探索海陆统筹的新模式。

二、蓝色经济区:蓝色经济理论的生动实践

以蓝色经济理论引领蓝色跨越实践,要求更加重视海陆统筹,以资源优化换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换区位繁荣。把海域陆域作为一个整体,强化统筹海陆区域规划,统筹海陆产业发展,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海陆资源开发,统筹海陆环境治理,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努力培植新的发展优势来助力区域发展,促进蓝色经济的发展更科学、强劲、均衡与可持续。

国务院颁布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陆海一体纵深联动的科学发展新目标,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我国陆海统筹工作进入重要阶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海陆统筹的新型经济区规划,是我国蓝色经济理论指导陆海统筹的生动实践。在实施规划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中正确对待和处理海陆关系,认真探索沿海陆海统筹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对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崛起和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经济发展来看,海陆关系越来越密切,海洋产业与陆地相关产业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而且经济的发展水平随海陆一体互动获得更大发展。准确把握海陆一体发展的基础条件、现状、特征及趋势,明确海陆联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挥海陆统筹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的作用,非常迫切。许多沿海国家重视海陆间的经济联系,利用海洋的纽带作用和廉价的海运优势,在沿海地区发展大产业,发展来料加工、大进大出的出口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先进技术,扩大金融、信息和人才交流,形成了众多的滨海工业区,使沿海经济充满活力。可见,海陆经济一体化,要求人们从陆海互动的视角认识开发海洋的重要性,发挥海洋在整个经济和资源平衡中的作用,遵循陆海一体化原则,将海洋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系统,与陆地经济一体化统筹发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把海洋专属经济区纳入规划,开辟出海陆一体的主体区,同时设联动区,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推动国际与国内合作与发展的战略规划,形成了以陆海区域统筹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模式。由陆向海,改变单一发展方式,实施陆海统筹,是这一发展战略的一次深刻变革。山东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到进入新世纪明确将海洋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版块,再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探索陆海统筹是其重大使命。目前在创新思路指导和国家层面下建设蓝色经济区,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沿海各城市正在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全球化的眼光,创新的意识,精准谋划发展蓝色经济的新思路,积极探索沿海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之路。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建设,对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维护和保障国家海洋战略权益与安全必将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在发展蓝色经济实践中,积极探索陆海统筹的新模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改革开放试点的重要航标。实践表明,陆海空间合理规划布局是陆海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基础。陆海一体发展蓝色经济,重在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就综合考虑了海、陆资源与环境特点,系统优化海陆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以海陆两方面协调为基础进行区域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中,港口的接口作用与涉海产业的纽带联系是海陆统筹的关键环节。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港口是维系区域开放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港口腹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以海域和海岸带为载体的陆海一体化发展应遵循以港口为轴心。港口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最有效的接口。涉海和临海产业把海洋资源的开发与陆地资源的开发、海洋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是实现陆海经济一体化的纽带,能促进陆海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在布局中,实施科教兴海推动产业集聚联动成为统筹发展的着力点。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具有迅速放大的价值优势的海洋优势产业的集聚,对海陆一体的推动是巨大的。因此,注重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创发展新优势,才能促进空间布局合理化。这些做法对实施蓝色经济规划和加快发展蓝色经济有重要借鉴意义。

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陆海一体统筹发展就体现在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布局思路、产业体系和体制机制方面有了新的目标: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推动海陆联动发展,着力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二是在发展原则上,把推动海陆统筹,实现联动发展作为重要原则。发挥半岛型地理优势,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实行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推动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内陆腹地开发开放;三是在海陆空间布局上,将山东半岛62县的陆域与山东全部海域规划为主体区,山东其它地市规划为联动区。在主体区内,部署三条开发保护带、三个产业集聚区和三个城镇组团,打造海洋产业区域联动发展平台,实现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联动发展;四是在创新机制上,依据一体化要求,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加强区内统筹协调,构筑优势互补、联动互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蓝色经济集成战略的新理念与蓝色经济区的生动实践,使沿海形成新的海陆统筹优势,特别是日益增强的区位资源优势、发展空间优势、新兴产业优势、先行先试优势、对外开放优势,为打造科学发展高地注入了动力与活力,同时,促进沿海各地构建起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蓝色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要同世界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基本框架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加强海洋科技、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领域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

三、以蓝色战略为指导推动陆海区域统筹发展

发展蓝色经济与建设蓝色经济区需要蓝色战略指导。按蓝色经济位理论,蓝色经济战略客观存在着资源开发战略、产业促进战略和区域建设战略的战略位。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是由资源位、产业位和区域位战略构成的体系。海洋开发三位一体、海陆统筹、集成创新是海洋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交叉集成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蓝色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推动区域发展,应重视以下方面:

(一)科学把握蓝色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从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从传统产业到新的经济形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树立蓝色理念、发展蓝色经济,首先要科学把握由海陆相对分离向海陆统筹发展的新趋向。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蓝色经济是海陆一体化经济,海洋的大规模开发,要依靠强大的陆域经济支持;陆域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于蓝色国土,发挥海洋优势。加强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实现促进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对海陆内在本质联系的规律认识不足,“重陆轻海”、“海是海、陆是陆”等一些观念长期存在,区域经济发展在思路上更多的倾向和局限于陆地,在布局上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相对独立发展。解决这些问题,要深入把握蓝色经济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海陆统筹发展的理念,自觉破除海陆分治的观念,坚持以陆带海、海陆一体,确立海陆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

二是科学把握由传统海洋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的新趋向。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最终要依靠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蓝色经济发展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优势产业为特色。从蓝色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越来越由单纯注重海洋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变,越来越依赖于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成为蓝色产业的重要支撑。

三是科学把握由开发为主向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向。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人与海洋和谐相处,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无序开发中遭到破坏,要认真吸取陆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教训,防止盲目开发、无序竞争,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做法,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觉破除单纯经济开发的观念,把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海洋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坚持环保优先、有序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蓝色经济发展新路子。

(二)科学编制我国海陆统筹合纵连横的规划体系

蓝色经济的新理念与蓝色经济区的生动实践,除了明晰的国家海洋经济战略以外,还迫切要求在国家层面,要逐步推出我国海陆一体的国土资源开发规划。

我国已经开始了蓝色经济区等试点,但还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海洋发展战略和规划来推动海洋事业和区域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即国家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迫切需要全民族树立海洋战略意识,从战略高度统筹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议以蓝色经济区等区域经济试点为起点,尽快启动海洋专属经济区这个我国第五大经济板块的区划,科学编制海陆联动的集资源环境、技术、产业和区位发展为一体的综合集成规划,突出陆海统筹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建议国家在确立“海洋专属经济区(新东部)”战略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东部”与“新东部”联体互动的战略地位,认真研究联体区划,同时科学编制海陆一体整体发展规划。建议国家将其列入国家战略规划研究的重点,明确海洋区域经济的战略空间定位,尽快列入国家规划,从国家层面规划海陆联动发展,促进人与海洋、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编制海陆联体规划的同时,应继续加强海洋规划体系建设,制定横向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规划,制定纵向的新东部规划、东部与新东部联体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分区规划,形成一整套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疏而不漏的“合纵联横”的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协调海洋资源、环境、产业、区位优化发展,实现海洋开发、保护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的目标。建议国家将合纵连横规划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国家层面的联体规划是指对我国沿海区域(海域与陆域)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未来发展的蓝图,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沿海11省(市、区)与海洋专属经济区区域的发展条件,从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社会需求出发,明确沿海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对海陆统筹区域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对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总体部署。作为政府引导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的指导性文件,使之成为落实沿海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的规划。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乡区域的和谐发展,遵循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集成创新观,以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根本出发点,兼顾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搞好与沿海城市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岸带等规划的衔接。统筹协调海岸、海面、水体、海床和底土以及空间的开发利用;统筹协调海岸带陆域、水域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科学的规划指导下,要强化重点领域的超前部署。建议进一步推动更新观念,树立全民族的蓝色意识,建立国家陆海统筹战略指导中心,加强对蓝土地、发展环境和有关战略与政策的研究,加强海洋国情调查,明晰大势和走向。建议统筹海洋与国土资源事务,强化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人才、技术、资金和物质投入,实施全球视角下的以实现集成绩效和综合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整体优化战略行动,出台开发保护海洋、融合海洋产业、海陆联体互动的政策措施,依靠科学的战略导向和超前安排拓展发展新途径。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抓住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新机遇,扩大国际海洋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走开放发展之路,积极进行海洋经济特区或海洋改革开放试验区的试点,更好地建设全国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海陆一体的统筹的新型经济区,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科学开发蓝色空间促进科学发展。

(三)努力抢占国际蓝色经济发展制高点

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和进行蓝色经济改革试点的实践,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争取在世界的蓝色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是突出蓝色经济战略地位,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遵循区域发展规律,制订区域战略,打造特色,形成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经济区域化发展的最大亮点。新世纪新阶段,世界以及我国的沿海发展正以强大的扩张力,向陆海双向的资源、产业、区位三位坐标扩展突破,加速了沿海区域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化,重构着经济地理并加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顺应大势,陆海统筹,发展蓝色经济,成为放眼全球加快发展的重大使命。要发挥对全局和长远发展起着顶梁柱的关键作用和重大的战略支撑作用的蓝色战略的作用,更加凸显海洋“战略引擎”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二是突出顶层设计发展思路,抢占科学发展制高点。实施海陆统筹,在扩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接替空间、开辟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和建设具有极大价值的新经济区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把握陆海统筹发展思路,一定要在新上做文章。陆海统筹,一定要正确处理海洋开发与陆域开发的关系,推进海陆资源整合,统筹发展海陆产业,推动海陆一体化发展。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重在坚持陆海统筹的原则,并通过陆海统筹带动区域统筹。山东半岛作为海陆一体化考察的地缘经济,发展呈现出海陆互补、腹地支撑、海外连接、开放发展的重要特征。陆海一体的板块发展是山东发展的坚固阵地,已经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山东努力处理好陆地开发与海洋开发的关系,使陆地空间的开发与海洋空间的开发相协调,对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生产力配置,促进全省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必须从全国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统观全局、明确思路,重点带动中要重视联动,努力追求协同效应。总之,全局中有重点,重点是为了全局,要努力塑造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联动发展。

三是突出高端发展取向,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目前,我国蓝色经济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模式仍以粗放发展为主,高新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发展蓝色经济,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大力培育和发展海洋高端产业,突破一批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领域的海洋核心技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蓝色经济发展道路,增强在世界海洋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新兴产业高端发展,抢占世界产业格局的重要位置,打造区域性战略产业基地,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发展进入科学协调发展轨道,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发展的整体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我国的海洋强国与现代化建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