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海洋强国”之路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32:4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1月8日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海洋开发、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专家认为:建设海洋强国要从保护海洋开始,要走和平发展的海洋强国之路,要以海洋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各地、各行业与各部门的资源整合,突破海洋装备技术瓶颈,加快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为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提供支撑。

和谐用海 建设蓝色文明

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由于过度开发,导致海洋环境日益恶化、近海渔业资源枯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表示,建设海洋强国,要从保护海洋开始,要在尊重海洋、保护海洋,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实现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双赢。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形成,给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理论作出了科学的发展和定义,提高了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和合法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很多矛盾,其中生态环境恶化,而海洋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雷霁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保护海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中,第一个就是保护,第二是开发,第三才是利用。建设海洋强国,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强国之路。”

针对胶州湾面积逐渐缩小,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等海洋环境问题。雷霁霖表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强海洋生态文明是紧迫的选择,也是关乎人民福祉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道路。

雷霁霖认为,海洋资源开发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应当统筹协调,否则不仅在近海开发上容易出现同质化、低水平状态,同时也无法解决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竞争使用、资源利用冲突等方面的问题;要消除我国部分近海领域出现的过度开发、无序开发现象,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宏观、更为明晰的整体海洋战略;要进一步完善涉海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秩序,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我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邻接中国大陆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气候带,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水深在200 米以内且适宜于渔业生产的大陆架面积为227. 0 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宽广,适宜于养殖的面积有133. 3 万公顷。我国不仅是农业大国,而且是海洋大国。进入21 世纪之后,在陆地资源有限和开发空间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

雷霁霖强调,我国要从是海水养殖大国向海水养殖强国发展,要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海洋强国。他说,目前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紧缺,因此产业要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海水养殖产业必须向高端化方向发展,走工业化的养殖道路。

同时,雷霁霖说:“建设海洋强国,要实现海洋产业、海洋军事、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同步发展,要始终贯穿到海洋科技之中,我们要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把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大力发展起来,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的使命。”

走和平发展之路 并非“称霸海洋”

在钓鱼岛、南海主权争端持续背景下,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我国对外政策的表述格外引人关注。有关海洋专家解读,报告中对维护海洋权益的表述,并非是要“称霸海洋”,我国未来仍将走和平发展之路。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对此,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观教育中心主任干焱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维护的是我国的合法、合理权益,并不是要“称霸海洋”。我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干焱平说:“和平发展的海洋价值观是我国在实现海洋强国之路上一直坚持的,我国提升海洋实力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海洋霸权,而是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已经完全融入世界经贸体系,成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中,海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重视、利用海洋则国家兴旺,与海隔绝则酿成惨剧,中国近代史就是例证。近年来,中国非常注重发展海洋经济,但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国民海洋意识仍比较淡薄。建设海洋强国,要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特别是海权意识。”

“现在国民海洋意识薄弱最根本的问题是公众的海洋基本知识不具备。例如,现在很多人概念里领海以外就是公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些概念都还很陌生。海洋基本知识的培养应该从学校抓起,从教育抓起,但中国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晰、分阶段的海洋教育计划。”他说。

“必须牢固的树立海洋权益意识,加快海上战略力量建设步伐,以确保我国主权完整、海洋权益和海上运输线安全,在地缘政治和国际格局不断演变的今天,我们依然要有强烈危机感,我国海权意识一天没有确立起来,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干焱平说。

海洋科技创新驱动 推动海洋强国战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有关海洋专家认为,目前海洋科技力量散落各处,没有形成合力,海洋事务分散于各地区、各行业和各部门的格局限制了“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专家建议我国要以深海、大洋创新体系为依托,整合国内现有海洋界人力与物力,凝聚人心,加强各地、各行业与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为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提供支撑。

海洋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当前,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日益面对能源短缺、生态容量压缩、人力成本上升、技术瓶颈制约加大等问题和困难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动力,成为一个十分急迫的问题。

“从青岛的实践来看,这个新空间、新动力就是海洋。”山东省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海洋正成为各国开发和竞争的一个重要舞台,作为符合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一个新的经济业态,发展海洋经济能够为转型升级带来资源保障、市场拓展、科技突破、环境改善等好处。

业内专家认为,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但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面临诸多困难,是一个长期过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认为,要把技术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必须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集成各种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进行有效的组合和创新。管华诗表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团队在海洋生物中发现了降低血脂的物质,这一物质具有成药的可能性,但在实际中将这种物质转化为药品却经历了长达6年的时间。这个过程除了需要集成化学技术、生物学技术,还需要各种非技术因素,包括资金、人力、环境、资源等,甚至包括管理和理念。

“在海洋产业发展中,需要很高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和技术的实现上。”专家普遍认为。

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筹建办主任潘克厚说:“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就要协同调动国内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其中包括科研机构、教学单位、企业,做到产学研用相结合,多方面协作创新;要协同全球科研力量进行创新。比如,国家海洋实验室,就是协同创新的一种尝试,它是联合青岛、山东乃至国内外的科研力量一起做海洋科技创新工作,为海洋科研人员提供智力、科技研发和信息互动平台,起到一个纽带作用。国家海洋实验室的建立将整合国内的海洋科技资源,争取大项目,取得大成果。以较少的增量投入,激活大量存量资源,通过汇集国内外优秀海洋科学技术人才,促进学科交叉,实施重点突破,大幅度提高国家海洋科技核心竞争力。”

突破海洋装备技术瓶颈 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在海洋开发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极大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不断创造奇迹,我国海洋开发战略将加快迈向深海、大洋。然而,从我国当前的海洋开发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发展深海、大洋勘探开发能力仍任重而道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表示,从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飞猛进,特别是海洋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对此胡敦欣表示,作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如何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到底体现在哪里,我认为,要走向深海、大洋,要走出去,通过对深海、大洋的科学研究,为我国的国防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胡敦欣说。

“虽然我国在海洋强国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不强,其中,我国的深海、大洋的设备、装备能力不足。我国目前承担我国极地科考任务的只有一条“雪龙”船,大洋科考船也为数不多。”胡敦欣说。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表示,我国海洋设备、装备还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研发设计及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及制造经验、本土配套设备严重不足、品牌缺失等方面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这些短板都将成为制约我国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障碍。

胡敦欣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国家海洋调查、观测设备大多数都需要进口,针对此瓶颈,我们国家要真正开展深海、大洋的科学研究技术,就要开发研制自己的海洋调查、观测设备,就是要打造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装备。

“建设海洋强国,亟需突破海洋装备技术的瓶颈,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一些关键技术和装备逐步实现国产化。”李乃胜认为。

在全球已进入资源、环境制约经济发展瓶颈期的今天,沿海国家和地区正纷纷将竞争的视野转向海洋,并加快调整海洋战略,制定海洋发展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被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中国,正在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海洋强国战略,就是要和平共处,和谐共赢、共同发展。在国际社会中,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既要维护本国的发展利益,又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海洋利益和诉求代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知道,建设和谐海洋强国。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