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发言摘要)
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发言摘要)
背景资料
摘自《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思路概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及中南半岛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南海南北跨越20多个纬度,长约2900公里,东西宽约1600公里,由东北向西南伸展呈菱形状,面积35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海洋面积的3/4,其中位于我国传统疆界线内面积约200多万平方公里。
南海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场。传统的南海渔业,是指二十世纪80年代之前的渔业开发活动。在传统的国际法中,一个国家对领土的取得,主要依据“先占”(包括首先发现)和“管辖”两个原则。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首先发现,中国历代政府都把南沙群岛作为自己的领土的一部分行使主权;中国渔民很早就开始南沙渔业开发活动,从唐宋时代形成“冬去夏返”的模式后就世代沿袭相传至二十世纪80年代初,他们边开发边生产,边守护自己的家园,维护着中国的南海主权。因此,传统的南海主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利用,并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行政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现代南海渔业”指的是1985年至今中国的南沙渔业开发活动,是传统南海渔业的延续和发展,有效地发挥了“突出存在”的特殊作用。自1994年开始,南海渔政参加了美济礁建礁工作并连续18年日夜驻守美济礁,同时开展了网箱养殖试验技术研究和网箱养殖生产。因此,渔业的存在,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全覆盖”,极大地凸显了我国在南海的实际存在,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实际管辖。
南海,海洋鱼类有2000多种,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南、西、中沙群岛海域,尤其是盛产我国其他海域区罕见的大洋性鱼类,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品质十分优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海洋鱼类主要有海龟、海参、海贝、龙虾、马鲅鱼、石斑鱼、红鱼、鲣鱼、带鱼、宝刀鱼、海鳗、沙丁鱼、大黄鱼、燕鳐鱼、乌鲳鱼、银鲳鱼、金枪鱼、鲨鱼等。特别是马鲅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鱼和银鲳鱼等优质鱼类蕴藏量很高,是远海捕捞的主要品种。
从四个方面实施南海渔业振兴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
实施渔船升级更新重大工程,着力提升渔业装备研发设计能力,研究制定我国渔船现代化发展规划。
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布局南海渔业发展,实施南海渔业振兴工程。具体内容,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南海渔业养殖基地、加工基地、休闲旅游基地,现代化渔业船队和综合设施。特别强调,要加强南海渔业的科学调查研究,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南海渔业资源;要加强执法,保护海洋权益。
从四个方面进行落实:
第一,捕捞首先要提高渔船装备水平,包括加工等方面。其次要加强资源监测。对于我国专属经济区的调查,应该扩大规模,从近海主要渔业活动区域、100米水深,到更深一点。
第二,发展多层次综合养殖。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在南海搞海水养殖要采用新型生产模式,把海洋的生态功能体现出来,还要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第三,大力开展南海生态文明建设和增殖放流。增殖放流在南沙意义很大,无论从生态保护上还是国际影
响上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四,提高南海渔业装备的研发能力,加大投入力度。
高起点,走工业化生态型养殖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
南海是中国四大渔区之一,水质肥沃,饲料充足,是经济鱼类的索饵场和越冬场,渔业产量丰富。据调查,南海海域拥有鱼类2000多种,有高经济价值的约200多种,主要有石斑鱼、隆头鱼、蝴蝶鱼、金枪鱼、苏眉鱼、乌鲳鱼、银鲳鱼、马鲅、鲨鱼等。
目前,南海渔业主要以渔船作业捕捞为主,现代养殖业尚处于空白状态,亟待开发新模式、新资源。
以工业化养殖理念为指导,高起点,开创海陆接力、基地化、岛链化、多元化南海养殖新版图。
构建管理型的放牧式人工或半人工渔场。天然鱼礁与适当的人工鱼礁相结合,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热带海洋生物良好的栖息地,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庇护和避敌场所,达到保护南海种质资源、培植放牧式渔业的目标。
构建深远海可移动式养鱼工船。研究深、远海养殖工船(结构、材料
及箱体养殖系统);研究外海深层海水的提取利用方法、海陆接力苗种生产;研究养殖工船锚泊方式、位置和构建海陆接力养殖体系;研究工船遭遇海况变化胁迫时,实施安全转移的方法;以南海区主养鱼类为样板,建立养鱼工船支撑体系、生态。
开发适用于岛礁区的系列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集成、组装、配套开发远程自动投饵、远程监控、清洁能源获得、轻型海水淡化装备,达到远海岛礁、潟湖区持续安全生产作业的战略功能。
针对远海潟湖区养殖品种特性,开展养殖过程中鱼类生理学、行为学和生态学调研,以确立远海岛礁潟湖区适宜养殖品种、密度、投饵时间和数量,以及最佳养成与收获周期等,供构建远海岛礁潟湖区高效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参考,为远海岛礁、潟湖区生产模型的建立做出样板。
构建现代化的深水网箱养殖平台
和系统。南海是一个特大试验场。网箱养殖装备要求实现标准化、系列化、数字化、物联网管理,并不断融入新的科技元素。
网箱材料在防污处理、抗风浪和抗老化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配套装备的安装和操作要求实现大型化、智能化管理,使网箱体积增大的同时仍能保持操作方便;网箱有效体积的利用和养殖环境的优化又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增强南海渔业拓展能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江世贵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水平低,亟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由于作业渔船装备的专业性、安全性和节能性差、捕捞效率低,我国在南海金枪鱼资源的竞争性捕捞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据调查显示,鸢乌贼可捕量高达100万吨~150万吨,因尚未找到高效捕捞技术,目前对该资源的利用还非常有限。因此亟需开展适于南海海域渔船船型优化、节能技术研究。
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意义重大,增强南海渔业拓展能力,勘查生物资源状况,开发新渔场,增强南海渔业目标捕捞能力;增强南海工程化设施养殖能力,实现南海渔业从传统狩猎型向现代耕海牧渔转变;增强南海新兴战略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培育南海新兴战略生物产业基地。
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南海高效捕捞装备及生产模式优化。渔具渔法与渔船船型优化、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化捕捞装备与助渔仪器开发、作业船队优化配置与生产模式构建;新型灯光罩网和单船有囊围网船型优化设计研制;大型补给船为核心母船的船队化作业模式。
船载渔获保鲜储运及高值化利用。研发出适用于南海群众渔船、经济实用的渔获海上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开展大型海藻提取能源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大型海藻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开展南海特色热带海参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构建我国南方海参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平台。
南海新兴战略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特色生物资源的增殖与养护;主要岛礁海藻种质资源筛选与规模化利用;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发掘、保藏和利用。
南海数字渔业及管理战略。开展渔场渔情信息服务和增养殖区类型划分、种类优选、生态评价等研究;开展增养殖装备及设施的监测与组网,研发发渔政、海巡、救援和应急响应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开展南海渔业共同开发战略研究,提出南海渔业划界和资源管理方案。
加快南海海洋生物资源
研发和产业推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
海洋是和陆地、大气构成“三位一体”的地球系统整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按照目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海洋将成为地球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后空间和资源发掘区域,亦是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前景无比广阔。
目前中山大学正在联合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汕头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海王集团、恒兴集团、海大集团合作,
构建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研发与产业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将围绕海洋水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装备三个主题,联合广东省重要的涉海高校和企业,共同打造10个专业化研究平台与2个服务平台。
开展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研发与产业推进重点研究,包括海水养殖种业、海水养殖饲料、深海网箱高效养殖、集约式工厂化养殖、立体生态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材料、离岸养殖装备开发、新型浮式防波设施十个
方向,以及构建海洋生物产业基础资源平台、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南海渔业管理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副巡视员刘桂茂
南海海域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生物资源达20278种,占世界海洋生物种类的25%以上。其中,具有捕捞价值鱼类2500多种,头足类84种,对虾类90种,蟹类685种,年可捕量达2000多万吨,其中我国传统断续线内年可捕量有1000多万吨,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渔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当前我国渔业资源总体出现衰退,南海北部渔业资源也已过度开发,南海南部渔业资源是转移南海北部渔场捕捞强度,稳定发展南海渔业经济的重要基础,而且开发南海南部资源发展南沙渔业也是维护海洋主权的需要。
南沙自古属于中国,中国渔民早在汉代时就开始到南沙生产,一直延续至今,民间流传的《更路簿》对此都有记载。近几年受周边国家抓扣等影响,生产渔船数量有所减少,但随着2009年开始的渔政船伴随渔船护渔,渔船数量保持逐步稳定增长。当前,南沙作业渔船的作业时间不断延长,作业方式拖围刺钓更加趋于合理,作业范围遍布整个南沙。除捕捞生产活动外,南沙养殖开发也已取得初步效果。南沙渔业开发在时间、空间和作业类型、作业方式以及组织、管理等形式上,日益发展成熟,有效显示存在,宣示了国家主权。
目前南海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我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形势将会越来越复杂,许多热点地区随时可能发生突发性事件,渔业安全态势异常严峻。……查看全文:http://szb.farmer.com.cn/yyb/html/2013-01/28/nw.D110000yyb_20130128_1-03.htm?div=1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