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沿海冰封养殖业遭受重创

来源:王晶   发布时间:2013-06-20 10:21:27 

记者王晶

望远镜、照相机、卷尺,这些常规简易的工具就是山东省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观测预报今冬海冰的设备。

记者近日跟随国家海洋局海冰冰情调研组赴山东调研时发现,面对当前较为严重的黄渤海冰情,山东沿海地区有关部门、涉海企业以及港口暴露出防冰、抗冰能力的“短板”,目前监测海冰较为先进的手段,如卫星遥感观测、海洋站观测、海冰应急车载雷达观测、岸站的雷达观测等仪器和设备在沿海地区难见踪迹。

-

渔船被海冰所困拖轮破冰开道

1月7日上午,调研组来到位于东营市的国家一级渔港——广利港。海面上结了厚厚的冰,放眼望去,白茫茫的海冰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大大小小的渔船有序地停靠在岸边,一些渔民正在船上吃饭,虽然不能出港,但他们还要在船上看护船舶。

提起海冰的危害,在广利港工作十余年的东营市广利港社区委员董在民说:“今年海冰比往年来得早,现在还有20多艘渔船在海上作业没回来,航道都被冰封了,他们只能到河北秦皇岛港停靠,等冰融化了再回来。”

据悉,广利港有近600艘渔船被封冻在港口,港池、航道全面结冰。“从2012年12月20日开始,捕鱼生产等海上作业就基本停止了,预计到今年2月下旬才能正常作业。”广利港社区主任张洪勇告诉记者。庆幸的是,绝大部分渔船都已返回港口。

随后记者跟随调研组抵达以油田码头为主的东营港。东营港内有油田石油平台和海上石油作业船,大量的成品油、燃料油每天从这里运往国内外。堤坝的两侧有大量浮冰,有些流冰最大厚度达10厘米。

据东营市港航管理局东营港分局负责人杨阳介绍,东营港今年海冰冰情没有往年重,但由于水动力交换差,港池内已经结冰。海冰对港口安全生产和石油平台影响较大,需要拖轮在港口和航道破冰,才能保障生产作业。

“每年海冰到来前,东营港都会提前采取措施,通知过往船舶注意安全,并用拖轮破冰清理航道。”杨阳告诉记者,在建设码头时,也充分考虑到海冰的影响,桥墩都是按50年~100年一遇海冰标准修建的。

同样受到海冰影响的还有潍坊市森达美港,即原潍坊港。记者1月8日来到这里,看到整个港池几乎都被浮冰覆盖,但冰层并没有对货轮的运行造成影响。与港池相比,入海口处的冰层要严重得多,尤其是近海处冰层厚度达到十多厘米,有的冰丘厚达40多厘米。港区只有靠近泊位的水面是活水,港口其他区域全都被海冰覆盖,拖轮在港池内和航道上来回航行,保证进出港船舶安全。

森达美港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马显军说,今年海冰来得比较猛,港区冰厚最厚可达30厘米,对港口生产、安全造成影响。每天早晨5时,港口都会派出拖轮观察冰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船才可以动。

冰情较往年偏重养殖业遭受重创

随着黄渤海浮冰范围不断扩展,大量的渔船被困在港口内,养殖的扇贝、海参和鲍等被封冰下。受极冷空气影响,今年黄渤海海冰相较往年,来得早、灾情重。突如其来的海冰对沿海养殖业造成重创,在年关海鲜价格上涨的黄金时段,渔民受损严重。

日前,记者从北海预报中心了解到,自1月以来,受冷空气影响,渤海、黄海海冰与往年同期相比冰情偏重,其中山东海冰面积近10年最大,预计未来几天冰情将维持并有所发展。

当海冰来袭,渔民或多或少都要承受损失,遇到海冰成灾时,渔民只能自认倒霉。记者跟随调研组来到山东东营现代渔业示范区,发现大大小小的海参养殖池已全部结冰,冰厚有10厘米。

提起海冰对养殖业的影响,昌邑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齐庆奎说:“在2010年冬季重冰年时,东营的泥螺就绝种了,这两年又重新从南方引进。从今年海冰发展的趋势来看,并不乐观。渔民也因提早结束捕鱼期导致收入减少。”

海冰对养殖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结冰期,融冰后影响也很大。据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主任张汉文说,每年增殖放流的贝苗都会因浮冰的到来而大量死亡。

“今年的海冰这么严重,多亏海洋与渔业局的人提早通知我们抓紧抢收,才减少了些损失。”昌邑市滩涂贝类养殖户林克书说。

据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杨同更介绍,为让渔民掌握一定的防灾减灾技术,科学防范海冰灾害,他们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技术人员入户指导等方式帮助渔民自救,力争将海冰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地方观测预报设备落后港口破冰能力亟待提高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根据卫星遥感监测,1月9日辽东湾浮冰最大外缘线离岸约为57海里,渤海湾约为11海里,莱州湾约为20海里,黄海北部约为24海里。

北海预报中心短期预报室副主任商杰介绍说,目前我国海冰预报监测手段包括卫星遥感观测、航空遥感观测等。但这些先进的观测仪器和设备在地方沿海部门、企业、港口却不常见。

如东营市海冰观测设备,还仅是依靠望远镜、照相机、卷尺等常规简易的设施。该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王进河介绍说,由于从事海冰观测预报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对海冰观测预报的经验缺乏,因此无法实现海冰冰情全方位实时观测。

对此,王进河建议,应加大对基层工作的观测预报指导和业务培训,提高地方海洋部门的海冰观测设备、装备能力,开展区域性海冰预警报,提高预警报的针对性。

此外,记者在调研中还了解到,沿海地方政府、港口、企业缺乏破冰船。这导致海冰来袭时,没有任何破冰能力的渔船。一旦被冻在海面上,渔船只能被动等待施救。遇到严重冰情时,还会影响港口运输效率甚至海上运输通道安全。

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港口,进入冬季,北方大部分港口都面临航道被封的局面,大量进出港船舶受到影响,目前各个港口主要是依靠拖轮破冰,港口破冰能力不足,遇到严重冰情就只能封港。

每年来袭的海冰是黄渤海沿岸的常见灾害,无论冰情轻重都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基层涉海工作人员、专家、渔民认为,国家应建造大型破冰船,提高防抗海冰灾害的能力。同时,建议地方政府配备相应的破冰能力较强的拖轮或小型破冰船,在冰情较轻时打开渔港及航道,并及时处理险情。

北海分局副局长郭明克介绍说,为应对海冰可能引发的灾情,分局通过卫星遥感、船舶、飞机等多种手段监测海冰,及时发布冰情实况,并进行冰情预报和分析。

“此次调研后,北海分局将根据地方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港口企业和渔民的意见,了解其对海冰观测、预报、减灾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海冰预警报服务的针对性,帮助他们最大程度降低海冰损失……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1850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