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成:巨龙将从海上腾飞——21世纪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来源:王诗成海洋强国丛书   发布时间:2004-11-18 03:32:34 

(参考文献略,l9973)

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海洋正在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中国的前途与海洋息息相关。制定海洋强国战略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一、海洋政治、军事发展态势

海洋政治、军事、经济环境是制定海洋强国战略的依据。海洋强国战略环境既有其自身的特点,又与世界总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密不可分。“冷战”结束后,世界由两极对抗进人多极化状态,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发展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际海洋新秩序正在逐渐形成。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作用大大增强。l9941116日,酝酿已久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海洋新时代的到来。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国际海洋法典。它涉及海洋国际关系和海洋开发的各个方面,包括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岛屿、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海洋争端的解决等制度和规范。它的相对合理性和权威性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包括绝大多数沿海国家的认可。绝大多数沿海国家在这个公约生效后,依照公约的规定调整或明确了本国或本区域领海、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到l995年初,有l28个沿海国家确定了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ll2个沿海国家确定了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捕鱼区。而在这个公约生效之前,沿海国家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的规定五花八门,没有一个共同遵循的统一标准。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使得人类对海洋的管理开发更加规范化、秩序化。世界从盲目的、以武力威胁式的占领、开发和利用海洋,转向适当地合作与妥协,按照法律和规则取得和维护各自的海洋权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导致了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据估计,各国依照这个公约而合法扩大的海域,占去了原属公海的l3亿平方千米的面积,使地球上约36%的海面变成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可以说,这个公约使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和乎手段对海洋进行“瓜分”。

在世界海洋有秩序地被“瓜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沿海国家之问的争端和纠纷,加上很多国家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个公约对这些国家尚不具备约束力,使得有关问题复杂化。另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很多国家之间斗争与妥协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对许多问题采取了回避矛盾或模棱两可的表述,这给各国各取所需地解释这个公约,各行其是地圈定海域、开发公海甚至侵犯他国海洋权益提供了可乘之机。可见,世界海洋秩序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混乱局面,世界各国在海洋权益方面的争执将有增无减。

从世界上看,“冷战”结束后虽然各主要国家大量裁军,但裁减海军的步伐十分缓慢。加强海军建设,已成为世界军事力量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许多中小沿海国家和地区由于管辖海域的扩大,与他国的海洋争端或纠纷增多,加强军备的势头较前强劲,使海上军备竞赛呈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局部战争有增无减,1991年为29起,l992年为30起,l993年为34起,l994年为38起,l995年为40多起。其中,影响最大、范围较广又难以解决的热点,多发生在海上或沿海地区。

从亚太地区来看,各国和地区间意识形态各异,政治结构也各不相同,历史的、民族的、宗教的以及其他各种矛盾时隐时现,不时发生危机。特别是由于霸权主义势力在这一地区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使地区性矛盾更为复杂。美国宣称战时必须控制的海上16个战略咽喉要道,亚太地区就占5个。经济上,亚太地区以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速度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而亚太地区却高达7%。由于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大为提高,但其军国主义大有死灰复燃之势,这又为亚太地区的和平蒙上了阴影。此外,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这一地区海洋权益的争夺。

中国海是重要的国际海上通道。中国海是指渤海和黄海、东海、南海所组成的海域,地处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西部与亚洲大陆相连,东南部与大洋洲相邻,东部是太平洋的大洋区,而南部通过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相连,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交通枢纽。美国至太平洋西部地区的3条主要航线中有两条通过该海域;俄罗斯经该海域的海上运输也很频繁;日本外贸海运量占世界海运总量的l5左右,其航线遍布该海域。我国目前已有远洋运输船2 000余艘,97%的进出口物资靠海运,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该海域海运将更加繁忙。

南中国海战略价值极为重要,拥有可出入太平洋的巴士海峡和大隅海峡,西南有重要的马六甲海峡这个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通道,无论在政治、经济或军事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南中国海周边地区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其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和我国批准这个公约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应划归我国管辖的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l3。然而,周边一些国家单方面宣布了一系列触及我国海洋权益的海洋法规,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二、海洋经济战略态势

1.世界海洋经济的特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较快。l995年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8 600多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比1980年翻了三番多。主要海洋产业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等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如潜水技术产业、海洋电子产业、海水淡化产业等已初具规模,深海采矿和海洋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趋于形成。90年代的前4年,世界海洋渔业产量稳定在8 000万至l亿吨之间。很多国家开始重视发展海水养殖业。日本已经在其一半以上的近海水域建立“海上牧场”。美国积极发展海水养殖,巨藻养殖取得突破。除此以外,秘鲁、智利、俄罗斯、泰国、印尼、韩国和挪威等国都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成为世界海洋渔业强国。

目前,90%以上的国际贸易货运量靠海洋运输来完成。l995年世界商船总数达到4万艘以上,总吨位达6亿吨以上。发展中沿海国家的海运业发展尤其迅速,商船数量已经达到世界商船总数的l4。海运业的发展促进了港口的繁荣,港口经济在沿海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1993年,世界有较大海港约3000个,年吞吐量约50亿吨,鹿特丹、新加坡、上海、神户、千叶、名古屋、横滨、安特卫普、香港、大阪为l0大国际贸易港。1995年,世界l0大外贸集装箱港口依次是香港、新加坡、高雄、鹿特丹、釜山、汉堡、长滩、横滨、洛杉矶、安特卫普。

滨海旅游业市场广阔,前景看好。1995年,世界海洋国际旅游收入约2000亿美元,接待游客约5亿人次。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旅游市场,年收入达300亿美元,占其整个旅游收入的50%。西欧拥有众多的世界闻名的滨海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的世界游客。近年来,日本兴起了出国旅游业,每年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l4。东南亚的滨海旅游业也日趋兴盛。另外,潜水旅游、南极旅游也开始兴起。

海洋油气业曾因原油跌价而一度不景气,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海洋油气开发。l995年,全世界海洋石油产量达96亿多吨,天然气4 400多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总产量的31%和25%以上。海洋油气业成为现代海洋经济的主体。

潜水技术产业是随着近海油气开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海洋高技术产业之一,包括潜水器具制造和潜水服务两大行业。潜水器具包括载人深潜器和遥控潜水器。近30年来,潜水器具制造在技术上取得了数次重大突破,已成为机器人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到1993年,世界上制造潜水器的厂商有50多家,年销售额为l亿多美元。潜水服务业是以深潜技术为基础的海洋开发行业。l993年,西方国家为近海油气开发服务的潜水公司有130多家,其中大型公司有几十家,它们拥有多种潜水作业装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世界潜水服务业年营业额约30亿美元,大大高于潜水器具产业。

作为海洋高科技产业之一的海洋电子产业,目前已形成较大规模,产品涉及海洋开发、探测和研究等许多领域,主要包括航海仪表、海洋数据处理硬件及软件、水下检修器具等。1993年,世界海洋电子公司约有l000家,海洋电子仪器仪表年销售额约10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占一半。海洋电子技术产业除了自身的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它为改进传统海洋产业技术做出了贡献,如海洋运输和海洋捕捞业,由于配备了电子仪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海水淡化产业也是新近形成规模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到1993年,全世界已有海水淡化厂l000多座,淡化水产量已达1300多万吨/日,其中许多是与火力发电相结合的海水淡化厂。目前,电渗析、反渗透等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已商品化,虽生产规模不大,但今后有望出现突破。

深海采矿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兴趣。到1993年,各国和国际财团已投资20多亿美元从事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和深海采矿技术开发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预计近几年这些矿藏将会形成商业开采。海洋生物技术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某些方面已取得实用化进展,初步形成了一些海洋生物代谢物开发产业,如微藻生物产业、藻胶产业等,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传统医药和纺织印染等行业,当前的主攻方向是海洋农牧化生产和海洋药物开发。在海洋农牧化生产方面,重点是研究优良养殖品种培育、性别控制、养殖新技术、病害防治等;在海洋药物开发方面,重点是研究生物天然产物的利用,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对医治癌症、病毒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抗衰老等具有特殊疗效的新药品和保健品。美国目前已有从事海洋生物开发的公司,并成立了以国家海洋大气署为首的海洋生物技术工作组,政府每年投入约4 400万美元支持海洋生物技术制品的开发。日本现已形成“官、产、学”三位一体的海洋生物技术开发研究体制,从1988年开始实施海洋生物技术开发五年计划,总投资300亿~400亿日元。据日本通产省预测,到2000年,日本海洋生物技术可望在海产品良种培育和海洋药物提炼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可实现产值150亿美元以上。

2.我国的海洋经济形势

我国的海洋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l995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比l990年增长4倍多,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以海洋经济为依托的沿海市、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沿海地区(即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11%。

1995年,全国海洋水产业总产值达1 17687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80%。海洋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达58177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36%。海盐产量l7732万吨,占全国原盐总产量的68%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477亿元。海洋原油产量达92754万吨,天然气产量37 542万立方米,油气总产值达10124亿元。海滨砂矿工业总产值达063亿元。主要沿海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394亿美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47%。沿海造船业实现企业总产值l5542亿元。1996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捷报频传,当年的99日海洋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年底原油产量达到l6874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269亿立方米。

我国海洋经济虽然发展很快,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海洋开发、管理、技术、产业结构与布局等很多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

(1)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够合理。目前,我国海洋产业中,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海洋产业占的比重很小。从海洋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洋渔业)产值比例较高,占50%左右,而第二、第三产业比例相对较低。海洋经济产业的区域布局也不够合理。海洋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以及浙江至广东岸段;海洋第二产业80%以上集中于大连一锦州、天津、东营一烟台一青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岸段,而且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市区,市区以外的滨海工业则比较薄弱。这种不够合理的产业和区域布局很不利于海洋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2)综合管理薄弱,海洋开发秩序有待整顿。目前,我国海洋管理实行的是综合管理与部门(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综合管理功能太弱,协调机制不健全,调控乏力,实际上以部门(行业)管理为主,各部门都围绕着本部门和行业的利益进行规划和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站在部门的角度看往往是合理的、可行的,但如果从海洋开发的全局来看则往往是不合理的、不利的。产业间、地区间为争夺海洋资源和空间的矛盾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开发出的海洋资源不能充分按其功能利用,资源的综合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我国的海岸线系数很低,海岸线非常珍贵,但实际情况是海岸线占用不按功能分配,而是谁占有谁开发,以致海岸线占用不尽合理。有些可以建设深水泊位的海岸线,却被浅水码头占用;有些航运价值高的海岸线,却被非航运部门占用;有些不需要海岸线的单位却占有海岸线,而需要海岸线的单位却占不到海岸线;有些远景规划中应保留的海岸线,往往被挪作他用。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6个海港城市提供的资料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海岸线占用不合理的状况。有些部门和地区,只顾眼前利益,盲目、过量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造成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就是一个典型事例。由于长期重捕捞轻养殖,大量增加的渔船在近海酷渔滥捕,破坏渔业资源,致使优质鱼类资源急剧衰减;生物的种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某些经济鱼类濒临灭绝;渔获质量普遍下降,个体趋向小型化、早熟化,劣质鱼数量不断增加。

(3)海洋开发总体科技水平不高。我国历来对海洋科学研究比较重视,而对海洋工程技术重视不够。目前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应用技术,尤其是海洋高新科技发展水平还不高,这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不利于海洋产业的现代化。

海洋科技水平不高,从总体上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首先,海洋资源的勘探调查需要较高的科技手段。目前,我国海洋资源的储量尚不很清楚。海洋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2%,天然气约占1%,大量的资源尚待勘探查明;海洋温差、盐差和海流能等的蕴藏量,海底热液矿床和钴结壳的分布和储量,海滨砂矿的某些矿种的分布和储量,都不清楚。其次,科技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海洋资源开发的规模和水平。我国的海洋开发仍停留在粗放式或资源掠夺式状态,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海水增养殖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效益,大部分产品是粗加工,以海洋资源为优势的高附加值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些产品经过加工可以获得数十倍的效益,却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阶段。在海水资源利用方面,目前主要是制盐,从海水中提取其他有重大价值的产品则较少。1996年,我国海洋石油的年产量仅占世界海洋石油年产量的15%,海洋油气勘探目前仅限于部分浅海水域。滨海砂矿利用率低,一些矿区矿石的利用率仅为20%。海洋能的利用率更低,以水平较高的潮汐发电站为例,其发电量仅为可开发量的01%。近年来,我国的港口建设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我们的海岸资源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海港分布密度为03%,而日本为32%,法国、意大利和美国均为2%;能停靠万吨级以上船舶的码头,日本为我国的55倍;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港口,我国仅1个,而日本有4个,美国有3个;日本每年海洋货运量是我国的6倍多。我国海岸线绝大多数为天然岸线,人工改造岸线很少,而日本人工改造岸线已占286%,半天然岸线占139%。我国水深20米以内的海域,海港和养殖水域面积均不到1%,而日本则分别为21%和l75%。此外,我国海水直接利用量仅占全国城市和工业用水量的6%,而美国则接近30%。海洋高科技及其产业化水平不高,不利于培植强大的民族高科技海洋产业,难以使我国的海洋产业与发达国家一争高低。目前,我国高科技研究、开发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成果产业化能力还很薄弱,主要是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完善,从研究、开发、生产到销售的衔接转化机制,特别是技术研究到商业开发之间的转化机制不健全。因此,我们应借鉴日本和美国采取政府、产业、大学一体化研究开发机制,促进海洋高科技的发展。

(4)海洋经济建设的基础服务和业务技术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基础服务工作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已进行了近海普查、海岸和深海资源综合调查、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大陆架及其他基础性海洋资源综合调查;完成了海洋技术政策、海洋产业政策、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等基础性工作,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例如,海洋资源的综合评价、海洋经济区划、海洋经济法规的制定等基础工作尚待深入,即使目前已经完成的基础工作,也还需继续完善和做周期性的修改、更新。我国海洋业务技术设施的基本建设还不能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海洋业务船队、海洋资料获取和传输系统、海洋环境监测和监视系统、海上通讯指挥系统和各类信息数据库网络等基本建设已经滞后,需加快建设、配套完善。

(5)海洋环境污染加重。目前,我国海详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据国家环保局的资料表明,l995年全国污水排放量达到600亿吨,废气中污染物排放总量9000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近15亿吨,工业废渣排放量近7亿吨。这些废物究竟有多少进入海洋,虽然难以统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海洋处于地球表面的最低处,“条条江河归大海”,大海成了各种污染物的“垃圾桶”。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约80亿吨、农药17万吨、化肥400多万吨,还有大量的工业废渣、废料和有害元素。这些污染物使一些地区的海洋环境和生态受到破坏,如大连湾、锦州湾、渤海湾、胶州湾、珠江口和舟山群岛海域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已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和生产发展。海洋污染还给海水养殖、海盐生产、海滨风景区及沿海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制定中国21世纪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海洋强国战略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选择以及为之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和大政方针。

海洋对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制定和实施我国21世纪海洋强国战略,既是顺应全球开发海洋大潮、建设海洋强国、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海洋权益、保卫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进步与繁荣,对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都是至关重要的。

21世纪海洋强国战略的目标:

总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使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l4,使海洋产业能够承载全国人口的14乃至更多,使海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人海洋军事强国之列,从而使我们在拥有一个960万平方千米的“陆上中国”的同时,还拥有一个在约300万平方千米蓝色国土上耸立起来的“海上中国”。

具体分三个阶段落实。

第一个阶段,2001--2015年为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使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增加值的10%左右;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七大支柱产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滨海旅游业、船舶制造业、海洋服务业)基本形成;海洋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25354;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浅海利用率为30%,滩涂利用率达到60%;全方位、立体化的海洋环境和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基本建成;海洋综合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海洋集中管理体制形成,多职能、现代化的海洋执法队伍初具规模;海洋国防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海防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个阶段,2016--203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一批新兴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信息、海洋矿业、海洋环境等)形成,区域经济得到协调发展,沿海带动内陆战略的实施使地区差距逐步缩小,一批各具特色的临海经济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海陆一体化体系基本形成。这个阶段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增加值的l8%左右,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23545;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浅海利用率为45%,滩涂利用率达到75%;海洋外向型经济、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环境保护达到沿海发达国家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海防战略体系基本建成,我国的海防军事实力和海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区域性海洋军事强国之列。

第三个阶段,2031--2045年为海洋事业全面腾飞阶段。这个阶段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增加值的25%以上,海洋经济建设实现产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海洋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35;新兴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全面开发阶段,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以上;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管理、海洋环境、海洋产业综合实力居世界领先水平;海洋国防实现现代化;中国由一个海洋大国步人世界海洋强国之列,海上中国建成。

21世纪末,我国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增加值的35%以上,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海洋经济强国。

四、实施21世纪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

1.政治意义

实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是顺应全球开发海洋大潮、奠定我国强国地位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人类走向海洋,是同人类摆脱自然奴役能力的提高相联系的。海洋的开发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无论是公元前l600年前后的爱琴海文明,还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继而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随着海洋经济的繁荣而产生的。“地中海时代”的文明之所以辉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航海为代表的海洋经济的发达。广泛的航海活动使贸易变得极为方便,并使得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能够向四周辐射,将地中海、红海、黑海以及大西洋沿岸众多的古代民族纳入文明光环之中。从16世纪开始,同样由于航海的发达、贸易的繁荣以及与之俱来的扩张、掠夺、侵略,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迎来了“大西洋时代”。在“大西洋时代”,欧洲及北美资本主义近代文明进一步发展、繁荣与演进,随后以种种形式影响了整个世界。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战国时期韩非曾说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自古代起,我国人民就开始走向海洋、征服海洋,在海洋“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指南针的发明和运用于航海,唐、宋、元时期发达的海外贸易,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数百年过去了,西方沿海国家走海上强国之路,发挥其海洋区位和海洋经济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而中国则长期实行着“闭关锁国”政策,在海洋事业方面越拉越大的反差,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后,才真正地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兴邦必须兴海,兴海必能兴邦。l9963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指出:“今后十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的时期。《纲要》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蓝图,是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更大步伐的行动纲领。”在举国上下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为全面完成《纲要》确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今天,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海上强国之路,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在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沿海大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且处在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位置上。可以预料,在21世纪,海洋必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走海上强国之路,既可顺应世界海洋开发大潮,抓住机遇,使我国搭上新一轮世界竞争的快车,缩短与发达国家间的距离,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瞩目的海洋强国,又可提高我国参与世界海洋事务的政治地位,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公正与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

2.经济意义

实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是壮大国民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首先,海洋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人类将依赖海洋来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翻开人类开发海洋的历史,可以看出传统的海洋产业仅仅局限于海运贸易、海洋捕捞和海盐生产,一些老牌殖民主义者则通过控制海洋通道和殖民活动来获取高额利润。随着海洋权益斗争的深入,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正式生效为标志,海洋作为国土的一部分得到确认,并逐步纳入沿海国家的版图。海洋国土的产生与形成,特别是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大范围、大规模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可能。世界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财富,向海洋寻求生存空间。于是,相对于陆地经济而言的海洋经济迅速崛起,并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以旺盛的生命力崭露头角,并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在相当大程度上将倚重海洋这个资源宝库和借助于海洋的全球大通道的作用。开发海洋,大幅度提高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显得更加重要。l9965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该公约有关条款规定,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l31991年中国已获得了先驱投资国的地位,在太平洋拥有一块15万平方千米的矿区)。应该指出的是,海洋有区别于陆地的特点,海洋是由海岸、海面、水体和海底构成的立体空间,海洋资源是复合的、多层次的,并广泛分布于海洋表面、海洋水体、海底和滨海,只要综合利用,其效益巨大。这是我国的“蓝色国土”和最后的一块生存空间,是一笔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巨大财富,我国在21世纪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洋而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其次,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可以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压力。

人口爆炸、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困扰着当今的世界。人们正怀着对海洋的期待迈向21世纪,而对于承受着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压力的中国,这种期待显得更为强烈和突出。在“九五”及今后一个很长时期,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实施可持续发展,成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更新发展思路,开拓发展视野,从单纯在陆域经济上做文章,转移到向富饶的海洋寻找出路。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只要我们积极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海洋将会为中华民族提供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

再次,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可以充分发挥海洋区位优势,推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全面扩大开放,增加经济外向度,带动内陆腹地的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重视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和利用内资,开发利用海岸带及邻近海域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和其他经济,初步形成了一个沿海外向型经济产业带。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不但可以使上述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还可以利用海洋经济外向度高的特点,扩大海洋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发展双边和多边贸易,从而形成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对外贸易体系。除此以外,可以充分利用海洋具有公有性、流动性和立体性,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风险性且难度大,需要大量资金、高新科技和涉及较多行业、学科以及国际合作性强等特点,积极推进海洋经济体制和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海洋产业中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各种外向型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促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沿海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外向度最高、最有活力的地区。

海洋产业还具有渗透力强、辐射面宽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增强对内陆的辐射力,密切沿海与内地的经济技术协作,优化资源(含剩余劳动力)配置,带动内陆腹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快海陆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差距,使我国沿海地区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外引内联发展经济的纽带。

3.国防意义

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是构筑海上万里长城、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

首先,海洋武装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海洋历来是沿海国家的屏障,也是霸权主义国家侵略别国的通道。在中华民族l00多年的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频繁入侵、掠夺几乎都是从海上来的。因此,海域是一个国家的国防前哨和门户。特别是随着海洋政治、经济地位的El益提高,海洋军事力量和军事活动的发展已呈现出以海制陆的巨大优势,日益影响到军事乃至政治战略的格局。海洋不再只是战略争夺的途径,而已成为战略争夺的主体,海洋对于国家的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其次,海洋武装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任。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海洋由传统的“领海”与“公海”之分,改变为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海域、用于国际航行海峡、群岛水域等不同的海洋区域。海洋武装力量由所担负的保护国家领海主权安全拓展到保卫国家海洋国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即国家海洋主权权利(政治范畴)和海洋利益(经济范畴)等诸多方面。

再次,海洋武装力量担负着维护国际海域秩序和安全的重任。海洋武装力量在国际海域中是代表国家的,按照国际海洋法的惯例和原则,海上武装力量有行使维护国际海域和平与安全的权力,可以直接参与“拿捕海盗和贩卖奴隶及毒品的船舶”,以维护国际海域正常秩序和航行安全。

不难看出,要保卫国家安全,要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的侵略与扩张,要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卫国家的海防安全和现代化建设。实施海洋发展战略,走海上强国之路,一方面可以加快海洋开发步伐,进一步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使我国尽快成为海洋经济强国;另一方面,国力的增强,可以加速海防现代化进程,从而更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以保证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促进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略,l9973)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